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乌拉特中旗

发布时间:2012-05-19 【字体:
  • 【概况】 “乌拉特”系蒙古语,意为“很多的能工巧匠”。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东经107°16′~109°42′,北纬41°07′~42°28′。北与蒙古国交界,有国界线 184公里 ,拥有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及承接蒙古国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的口岸加工园区。全旗总面积22 868.1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891.9平方公里,草场面积21 039.2平方公里,其它面积937平方公里。全旗辖苏木镇8个、种畜场1个,有村民委员会84个,旗人民政府驻地海流图镇。全旗有蒙古族、汉族、回族等13个民族。全旗总人口14.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万人,乡村人口10.75万人;少数民族2.9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2.79万人。  

    2011年,全旗生产总值92.19亿元,同比增长22.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7 076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21.9%。财政总收入96 946万元,同比增长32.7%。地方财政支出163 040万元,比上年增长25.1%。  

    【农牧业】 农业产值12.64亿元,增长7.9%。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26.87万亩,较上年增加12.4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39万亩,较上年增加14.32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6.1万亩,较上年减少7.7万亩。在农作物产量中,粮食总产量达到61 180万斤,增长28.5%。完成设施农业2 040亩,流转耕地7.1万亩,新建沼气用户1 838户。  

    畜牧业产值7.46亿元,增长39.7%。全旗牲畜总头数达129.48万头(只),较上年增加了0.79万头(只),牲畜出栏量达80.94万头(只)。全面启动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争取国家生态补奖资金1.15亿元;依托自治区财政支持现代肉羊生产发展资金,建成7个农区肉羊养殖园区,累计达到13个,肉羊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工业】 2011年,全旗工业总产值175.69亿元,同比增长64.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4.94亿元,同比增长6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5.12亿元,增长73.5%;实现利润总额16.36亿元,增长46.3%。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3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70.4%。神华巴彦淖尔能源公司煤焦化项目进展顺利。普盛、丰达、恒发等8个洗煤项目建成投产,产能达到1 400万吨;风电装机并网达到95万千瓦,风光新能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风电装备制造业建设进程加快;汉马硅业一期1 500吨多晶硅项目建成,二期1 500吨多晶硅项目开工建设;黄金、石油、铅锌、铁精粉、高载能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提升。  

    【人民生活】 2011年,全旗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7 449元,比2010年增加2 619元,增长17.7%。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1 319元,增长27.9%。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9 125,增长28.3%。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9 181元,增长28%;牧民人均纯收入8 938,增长29.2%。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0 186人,其中:参保职工13 384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 802人;农牧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5 773人。城镇低保人数5 534人,农牧区低保人数9 978人。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达44 403人,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农牧民有87 853人,参合率99.8%。  

上一篇:
乌拉特后旗
下一篇:
乌拉特前旗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建置沿革  /  巴彦淖尔市

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中旗

发布时间:2012-05-1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 【概况】 “乌拉特”系蒙古语,意为“很多的能工巧匠”。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东经107°16′~109°42′,北纬41°07′~42°28′。北与蒙古国交界,有国界线 184公里 ,拥有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及承接蒙古国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的口岸加工园区。全旗总面积22 868.1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891.9平方公里,草场面积21 039.2平方公里,其它面积937平方公里。全旗辖苏木镇8个、种畜场1个,有村民委员会84个,旗人民政府驻地海流图镇。全旗有蒙古族、汉族、回族等13个民族。全旗总人口14.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万人,乡村人口10.75万人;少数民族2.9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2.79万人。  

    2011年,全旗生产总值92.19亿元,同比增长22.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7 076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21.9%。财政总收入96 946万元,同比增长32.7%。地方财政支出163 040万元,比上年增长25.1%。  

    【农牧业】 农业产值12.64亿元,增长7.9%。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26.87万亩,较上年增加12.4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39万亩,较上年增加14.32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6.1万亩,较上年减少7.7万亩。在农作物产量中,粮食总产量达到61 180万斤,增长28.5%。完成设施农业2 040亩,流转耕地7.1万亩,新建沼气用户1 838户。  

    畜牧业产值7.46亿元,增长39.7%。全旗牲畜总头数达129.48万头(只),较上年增加了0.79万头(只),牲畜出栏量达80.94万头(只)。全面启动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争取国家生态补奖资金1.15亿元;依托自治区财政支持现代肉羊生产发展资金,建成7个农区肉羊养殖园区,累计达到13个,肉羊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工业】 2011年,全旗工业总产值175.69亿元,同比增长64.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4.94亿元,同比增长6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5.12亿元,增长73.5%;实现利润总额16.36亿元,增长46.3%。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3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70.4%。神华巴彦淖尔能源公司煤焦化项目进展顺利。普盛、丰达、恒发等8个洗煤项目建成投产,产能达到1 400万吨;风电装机并网达到95万千瓦,风光新能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风电装备制造业建设进程加快;汉马硅业一期1 500吨多晶硅项目建成,二期1 500吨多晶硅项目开工建设;黄金、石油、铅锌、铁精粉、高载能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提升。  

    【人民生活】 2011年,全旗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7 449元,比2010年增加2 619元,增长17.7%。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1 319元,增长27.9%。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9 125,增长28.3%。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9 181元,增长28%;牧民人均纯收入8 938,增长29.2%。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0 186人,其中:参保职工13 384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 802人;农牧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5 773人。城镇低保人数5 534人,农牧区低保人数9 978人。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达44 403人,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农牧民有87 853人,参合率99.8%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