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原名赤峰,以“红山”得名。红山区总面积50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苏木、办事处),94个行政村(居委会)。至2010年底全区总人口35.34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9638万人。男女性别比98.91:100。人口出生率7.78‰,死亡率2.2‰,自然增长率5.58‰。有少数民族22个,90 824人。
201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1.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76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实现财政总收入18.3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86亿元,比上年增长34.4﹪。
【农牧业】 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4.63亿元,增长5.2﹪。粮食总产量5.27万吨,比上年增长72.4﹪;6月末牲畜存栏数11.40万头(只口),12月末牲畜存栏数5.95万头(只口);肉类总产量0.61万吨,禽蛋总产量0.52万吨,奶类总产量1.43万吨。全年造林5 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12﹪。全区农机总动力6.87万千瓦,增长7.7﹪。
【工业】 2010年,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40亿元,增长30.4﹪;实现利润240 293.2万元,增长38.6﹪;实现利税289 844.7万元,增长37.9﹪。
【人民生活】 2010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5 357元,比上年增长8.56﹪;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 422.2元。人均居住面积24.69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 763元/月,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 200元,比上年增长9.07﹪;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 379元,增长21.0﹪。
【社会保障】 2010年,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16 326人,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城镇11 383人,增长4.9﹪;农村4 943人,增长2.2﹪。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2个,床位130张,收养80人,社会福利企业15个,安置残疾人员1 045人。
【概况】 原名赤峰,以“红山”得名。红山区总面积506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苏木、办事处),94个行政村(居委会)。至2010年底全区总人口35.34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9638万人。男女性别比98.91:100。人口出生率7.78‰,死亡率2.2‰,自然增长率5.58‰。有少数民族22个,90 824人。
201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1.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76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实现财政总收入18.3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86亿元,比上年增长34.4﹪。
【农牧业】 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4.63亿元,增长5.2﹪。粮食总产量5.27万吨,比上年增长72.4﹪;6月末牲畜存栏数11.40万头(只口),12月末牲畜存栏数5.95万头(只口);肉类总产量0.61万吨,禽蛋总产量0.52万吨,奶类总产量1.43万吨。全年造林5 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12﹪。全区农机总动力6.87万千瓦,增长7.7﹪。
【工业】 2010年,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40亿元,增长30.4﹪;实现利润240 293.2万元,增长38.6﹪;实现利税289 844.7万元,增长37.9﹪。
【人民生活】 2010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5 357元,比上年增长8.56﹪;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 422.2元。人均居住面积24.69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 763元/月,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 200元,比上年增长9.07﹪;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 379元,增长21.0﹪。
【社会保障】 2010年,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16 326人,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城镇11 383人,增长4.9﹪;农村4 943人,增长2.2﹪。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2个,床位130张,收养80人,社会福利企业15个,安置残疾人员1 0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