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呼伦贝尔市

发布时间:2011-05-06 【字体:
  • 【地理位置】  呼伦贝尔市(原呼伦贝尔盟),1734年在伊敏河畔今海拉尔正阳街一带筑城,因距离呼伦贝尔湖较近故称为呼伦贝尔城。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在东经115°2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地处自治区东北部;南部与兴安盟的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东部与黑龙江省的呼玛县和龙江、讷河、嫩江等县毗邻,北及西北与俄罗斯为界,西与西南部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1.4%。人均占有土地9.33公顷。边境线总长1 723.82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 048公里(不含未定界部分),中蒙边界675.82公里。

    194510月,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成立,同时改称呼伦贝尔临时地方自治政府。19463月,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在原兴安东省辖区建立纳文慕仁省,67日改称纳文慕仁盟,额尔登任盟长。194610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成立自治政府。194811日,呼伦贝尔盟地方自治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额尔钦巴图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明,简称呼纳盟,额尔钦巴图任盟长。195341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成立后,撤销呼纳盟建制。1954430日,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兴安盟和呼纳盟所辖地区合并,称呼伦贝尔盟,直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1957221日,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195861日,撤销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为临时权力机构,称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为临时权力机构,行使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职权。196981日,呼伦贝尔盟划入黑龙江省建制,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划入吉林省白城地区。197971日,恢复呼伦贝尔盟196981日前的建制,突泉县划归兴安盟。同年,呼伦贝尔盟革合委员会撤销,建立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

    20011010日,国务院国函〔200113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内蒙古自治区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的批复102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发〔2001122号文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呼伦贝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的通知,呼伦贝盟正式撤盟建市。

       【地形地貌】  呼伦贝尔市属于高原型地貌,处于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北缘。由于受地质结构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大兴安岭山地、呼伦贝尔高原、河谷平原低地三个地形单元。

    大兴安岭山地纵贯全境中部,是构成呼伦贝尔市地块的主体。大兴安岭纵长横短,北宽南窄,层峦叠嶂,绵亘千里。西高于东,岭西地势高而平缓,岭东稍陡但地势低。南高于北,南部多高山且地势陡峭;北部山低,坡缓,大兴安岭是呼伦贝尔高原与松嫩平原的分界线,也是额尔古纳河水系和嫩江水系的分水岭。

    呼伦贝尔高原又称巴尔虎高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为山地和丘陵所环抱。东与东南部地势较高,为中低山丘陵地带,海拔多在7001 000米以上。中部为波状起伏的呼伦贝尔(海拉尔)台地高平原,位于中低山丘陵地带西南,一直延伸到呼伦湖东岸。地势东高西低,高平原中有3条大沙带和零星沙丘堆积。

    河谷平原位于大兴安岭以东,主要分布在嫩江西岸和额尔古纳河上游。嫩江西岸河谷平原位于大兴安岭东麓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200300米。额尔古纳河上游河谷平原地势开阔,上连海拉尔河下游低地,下接三河下游大片沼泽地,水流不畅,沼泽遍布。

       【气候】  呼伦贝尔市因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吉文雅鲁柴河白狼伊尔施免渡河黑山头一线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它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利用率高,无霜期短,日照丰富,降水量不多,降水期多集中在78月。

    气温:温度较代,冬冷夏暖,温度较差大。全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只有大兴安岭以东和岭西少部分地区在0以上,岭东农区年平均气温在1.32.4之间,大兴安岭地区为-2.0-5.3,牧区为0.4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8-30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降水量变率大,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大。冬春两季各地降水一般为4080毫米,占年降水量15%左右。夏季降水量大而集中,大部地区为200300毫米,占年降水量6570%,秋季降水量相应减少,总的分部趋势是:农区6080毫米,林区5080毫米,牧区3050毫米。

    光照:日射充足,年总辐射量在76 758千瓦/平方米以上。一年中总辐射最大值为5月,最小值在12月。作物生长期(58月)总辐射量37 45146 118千瓦/平方米,占全年的48%。年日照时数在2 5003 100小时之间,牧区最多,农区居中,林区最少。夏半年(49月)日照时数在1 3301 800小时之间。由于多阴雨天气,日照百分率仅为5060%;冬半年(103月)为1 1101 330小时,日照百分率在6070%之间。

       【水文】  河流3 000多条,除克鲁伦河外,多属嫩江水系和额尔古纳河水系。嫩江水系流域面积99 249平方公里,额尔古纳河水系流域面积153 151平方公里。嫩江流域降水量大,各河流上游为山地林区,坡度大,植被好,河网发育,水量丰沛。额尔古纳河水系中的岭北地区林木繁茂,径流量较大,属半湿润水文区。岭西各河流上游为山地林区,坡度大,是各河流的主要产流区。进入呼伦贝尔高平原后,地势开阔,坡度平缓,产汇流条件差,河网不发育。到下游呼伦湖一带,河流呈单一型,显示出草原河流的特征,有些河流下游径流量小于上游。湖泡349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有79个。呼伦湖面积达2 339平方公里。此外,有大量泉眼分布全盟各地。地表水年平均径流量272亿立方米,占自治区径流总量的73%;人均占有量12 000立方米,每亩耕地占有量3 200立方米。地下水埋藏量丰富,其中浅层地下水埋藏量21.0亿立方米。水量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衡。约有60%的地表水分在人烟稀少的根河、诺敏河以北的山地林区,基本上没有开发利用。地表水水质较好,除临近城镇的少数河流局部河段有污染外,绝大多数河流没有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

       【人口 民族】  全市出生人口25 423人,人口出生率为9.42‰。死亡人口15 194人,人口死亡率为5.63‰。人口自然增长率3.79‰。城镇人口比重达66.46%。年末全市总人口达269.88万人。呼伦贝尔市是多民族聚居区,其中包括蒙古、汉、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俄罗斯等35个民族。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旗都在呼伦贝尔市。

       【人民生活】  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65.35亿元,增长29.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 819元,增长21.0%;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 099元,增长16.7%。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8 599元,增长12.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3.8%。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7.07平方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 061元,增长20.2%。其中,农民4 878元,增长20.1%。牧民7040元,增长19.4%。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 798 元,增长15.7%。农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4.4%。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20.92平方米,增长3.6%。

       【经济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32.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 144.01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 230.45亿元,增长19.6%,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94.64亿元,增长21.0%。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5.81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8.20亿元,增长14.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7:33.442.9调整优化为22.836.440.8。人均GDP23413元,增长15.0%。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0.1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8.8%,同比增加29.88亿元,增长42.6%。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74.2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2%,同比增加16.73亿元,增长29.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8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3.8%,同比增加12.84亿元,增长44.3%。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165.56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19.6%,同比增加55.17亿元,增长50.0%。所有旗市区财政总收入均实现超亿元,有四个旗市区超十亿元。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6.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9.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2.3%。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类看,八大类商品均呈上涨之势,食品类上涨14.2%,仍居第一、居住类上涨5.0%,仍居第二、烟酒及用品上涨4.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均上涨3.1%。

       【农牧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44.01亿元,增长8.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 282.02万亩,增长0.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 918.54万亩,增长0.4%。全年粮食产量90亿斤,比上年增产20亿斤,增长28.6%。在粮食作物中,小麦产量8.51亿斤,下降27.5%。玉米产量33.02亿斤,增长24.7%。大豆产量18.40亿斤,增长76.0%。马铃薯产量11.71亿斤,增长53.7%;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74亿斤,增长45.4%。其中:葵花籽产量1.34亿斤,与上年持平;甜菜产量1.84亿斤,增加1.48亿斤,增长4倍。粮食平均亩产217.4公斤,增长31.0%。粮经饲种植比例由上年的79.215.85.0调整为83.8:13.2:3.0。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1 446.7万头只,同比下降6.4%,其中,大小牲畜存栏1 343.4万头只,下降6.9%。生猪存栏103.3万口,增长0.1%;全年牲畜出栏760万头只,增长12.5%。其中,大牲畜出栏55万头,增长27.3%。小牲畜出栏630.8万只,增长11.4%。牲畜出栏率达49.2%,比上年增加5.3个百分点;良种及改良种牲畜1 317.5万头只,比上年减少53.3万头只,下降3.9%;奶类产量133.15万吨,比上年增加1.28万吨,增长1.0%。肉类产量21.6万吨,比上年增加1.65万吨,增长8.3%。禽蛋产量3.07万吨,增长7.0%。全年水产品产量3.1万吨,增长9.5%。

    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完成2.8万公顷,封山(沙)育林面积33.9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6万公顷。机电井24 511眼(包括人饮井),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0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9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18.26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00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7万公顷。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344.6万千瓦,增长28.1%,机耕地面积1 606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14.99万吨,下降6.3%,农村牧区用电量2.1亿度,增长4.2%。

       【工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94.64 亿元,增长2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64.50亿元,增长22.0%。木材加工业增长75.7%、饮料制造业增长33.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7.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2.9%、食品制造业增长35.9%、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3.8%、农药制造业增长48.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3.2%。企业营销能力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7.07%。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建筑业】全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5.81亿元,增长13.6%。全市73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50.26亿元,增长4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1.7万平方米,增长39.9%??⒐し课菝婊?SPAN lang=EN-US>219.2万平方米,增长37.5%。房屋建筑竣工率为77.8%,提高0.9个百分点;全市建筑企业亏损6家,比上年减少6家;实现利润9023万元,增长31.4%。实现税金总额4.99亿元,增长58.9%;建筑企业亏损面为8.2%,比上年下降8.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8 644/人,比上年增加27 800/人。

       【环境?;ぁ?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95%,其中优质天数比上年增加10%。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为5.41%,完成年度计划的102.5%。关停了小火电机组5台,总关停装机容量2.8万千瓦。化学需氧量完成减排5 000吨,二氧化硫完成减排2万吨。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713个。总投资139.4亿元。其中,国家级审批重大建设项目1项,总投资16.84亿元。自治区级审批重大建设项目22项,总投资48.7亿元。市本级审批建设项目107项,总投资30.4亿元。当年开工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加强自然?;でㄉ栌牍芾?,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自然?;で?SPAN lang=EN-US>30个,其中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6个,建立呼伦贝尔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开展新型放牧制度示范和退化、沙化草地治理恢复示范项目,建立中俄蒙地区生物多样性跨国?;す补芑?。 

       【旅游】全市共接待旅游者610.69万人次,增长26.8%,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63.7万人次,增长1.5%。国内旅游者546.99万人次,增长30.6%;国际旅游创汇2.43亿美元,增长6.1%;国内旅游收入76.53亿元,增长44.0%。旅游业总收入93.12亿元,增长33.4%。

       【交通 邮电】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300.6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其中,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51.09亿吨公里,增长1.0%;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49.58亿吨公里,增长15.2%;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51.83亿人公里,增长11.2%。其中,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26.72亿人公里,增长7.7%。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25.11亿人公里,增长15.1%。全市公路里程已达18 694公里。

      全市邮电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28 504万元,增长7.6%;全市电话用户已达57.26万户,下降10.0%。其中,住宅电话为42.29万户,下降21.3%;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78.95万户,增长24.6%;互联网用户15.71万户,增长46.0 %。

       【金融 证券 保险】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15.17亿元,增长21.0%,其中,企业存款99.24亿元,增长12.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19.30亿元,增长19.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226.07亿元,增长17.4%。其中,短期贷款109.35亿元,比上年增加22.4亿元,增长25.8%。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2 176万元,比上年减少1 493万元,下降40.7%。中长期贷款115.67亿元,比上年增加32.39亿元,增长38.9%。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6.90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增长16.1%(均按可比口径统计)。

      金融机构现金收入累计达1 390.95亿元,同比下降5.4%。金融机构现金支出累计达1 447.30亿元,下降4.2%。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56.35亿元,增长39.4%。

      全市证券客户开户数已达21 683,比上年净增5 966,增长38.0%,累计交易量138.11亿元,同比增长1.4%。至2008年底,客户托管市值4.99亿元,同比下降44.9%。

      全市保险业务总收入11.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其中,财产险收入2.92亿元,增长16.2%。寿险收入8.87亿元,增长30.9%;全年保险赔付额为2.74亿元,下降6.7%。其中,财产险赔付1.36亿元,增长46.2%。寿险赔付1.38亿元,下降31.0%。

       【科技】 全年鉴定科技成果20项。全年获2007年度自治区科学进步奖9项,其中:科技进步奖8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6项,合同成交金额4 860.8万元,增长30.4%。

       【教育】 全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3 262人,下降7.3%;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11 204人,下降2.0%。成人本科、专科在校生1 893人,增长29.0%;普通高中46所,比上年减少3所,招收学生18 757人,增长1.0%。在校学生数55 925人,下降2.0%。其中,少数民族14 510人,下降2.0%;初中165所,招收学生23 619人,下降3.3%,在校学生数82 500人,下降13.1%。其中,少数民族19 381人,下降15.1%;小学校346所,减少67所,招收学生19 950人,下降6.4%,在校学生133 742人,下降4.3%;学龄儿童入学率99.79%,小学毕业升学率为99.97%。

       【文化】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4个,博物馆10个,档案馆24个;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发射台36座,广播覆盖率90.0%;电视台2座,电视发射转播台61座,电视覆盖率88.6%。

       【体育】 全市体育健儿在全区竞赛中获奖牌52枚,其中,金牌28枚、银牌13枚、铜牌11枚。在全国曲棍球比赛中获1金的佳绩。

       【社会保障】 年末社会福利院床位数1 159张,比上年增加205个,增长21.5%。年末在院人数804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12处。年末全市有292 094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79 694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再就业】 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 038人,下岗再就业19 297人,登记失业率为4.05%。

上一篇:
海拉尔区
下一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建置沿革  /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

发布时间:2011-05-0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 【地理位置】  呼伦贝尔市(原呼伦贝尔盟),1734年在伊敏河畔今海拉尔正阳街一带筑城,因距离呼伦贝尔湖较近故称为呼伦贝尔城。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在东经115°2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地处自治区东北部;南部与兴安盟的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东部与黑龙江省的呼玛县和龙江、讷河、嫩江等县毗邻,北及西北与俄罗斯为界,西与西南部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1.4%。人均占有土地9.33公顷。边境线总长1 723.82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 048公里(不含未定界部分),中蒙边界675.82公里。

    194510月,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成立,同时改称呼伦贝尔临时地方自治政府。19463月,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在原兴安东省辖区建立纳文慕仁省,67日改称纳文慕仁盟,额尔登任盟长。194610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成立自治政府。194811日,呼伦贝尔盟地方自治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额尔钦巴图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明,简称呼纳盟,额尔钦巴图任盟长。195341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成立后,撤销呼纳盟建制。1954430日,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兴安盟和呼纳盟所辖地区合并,称呼伦贝尔盟,直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1957221日,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195861日,撤销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为临时权力机构,称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为临时权力机构,行使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职权。196981日,呼伦贝尔盟划入黑龙江省建制,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划入吉林省白城地区。197971日,恢复呼伦贝尔盟196981日前的建制,突泉县划归兴安盟。同年,呼伦贝尔盟革合委员会撤销,建立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

    20011010日,国务院国函〔200113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内蒙古自治区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的批复102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发〔2001122号文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呼伦贝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的通知,呼伦贝盟正式撤盟建市。

       【地形地貌】  呼伦贝尔市属于高原型地貌,处于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北缘。由于受地质结构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大兴安岭山地、呼伦贝尔高原、河谷平原低地三个地形单元。

    大兴安岭山地纵贯全境中部,是构成呼伦贝尔市地块的主体。大兴安岭纵长横短,北宽南窄,层峦叠嶂,绵亘千里。西高于东,岭西地势高而平缓,岭东稍陡但地势低。南高于北,南部多高山且地势陡峭;北部山低,坡缓,大兴安岭是呼伦贝尔高原与松嫩平原的分界线,也是额尔古纳河水系和嫩江水系的分水岭。

    呼伦贝尔高原又称巴尔虎高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为山地和丘陵所环抱。东与东南部地势较高,为中低山丘陵地带,海拔多在7001 000米以上。中部为波状起伏的呼伦贝尔(海拉尔)台地高平原,位于中低山丘陵地带西南,一直延伸到呼伦湖东岸。地势东高西低,高平原中有3条大沙带和零星沙丘堆积。

    河谷平原位于大兴安岭以东,主要分布在嫩江西岸和额尔古纳河上游。嫩江西岸河谷平原位于大兴安岭东麓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200300米。额尔古纳河上游河谷平原地势开阔,上连海拉尔河下游低地,下接三河下游大片沼泽地,水流不畅,沼泽遍布。

       【气候】  呼伦贝尔市因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吉文雅鲁柴河白狼伊尔施免渡河黑山头一线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它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利用率高,无霜期短,日照丰富,降水量不多,降水期多集中在78月。

    气温:温度较代,冬冷夏暖,温度较差大。全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只有大兴安岭以东和岭西少部分地区在0以上,岭东农区年平均气温在1.32.4之间,大兴安岭地区为-2.0-5.3,牧区为0.4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8-30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降水量变率大,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大。冬春两季各地降水一般为4080毫米,占年降水量15%左右。夏季降水量大而集中,大部地区为200300毫米,占年降水量6570%,秋季降水量相应减少,总的分部趋势是:农区6080毫米,林区5080毫米,牧区3050毫米。

    光照:日射充足,年总辐射量在76 758千瓦/平方米以上。一年中总辐射最大值为5月,最小值在12月。作物生长期(58月)总辐射量37 45146 118千瓦/平方米,占全年的48%。年日照时数在2 5003 100小时之间,牧区最多,农区居中,林区最少。夏半年(49月)日照时数在1 3301 800小时之间。由于多阴雨天气,日照百分率仅为5060%;冬半年(103月)为1 1101 330小时,日照百分率在6070%之间。

       【水文】  河流3 000多条,除克鲁伦河外,多属嫩江水系和额尔古纳河水系。嫩江水系流域面积99 249平方公里,额尔古纳河水系流域面积153 151平方公里。嫩江流域降水量大,各河流上游为山地林区,坡度大,植被好,河网发育,水量丰沛。额尔古纳河水系中的岭北地区林木繁茂,径流量较大,属半湿润水文区。岭西各河流上游为山地林区,坡度大,是各河流的主要产流区。进入呼伦贝尔高平原后,地势开阔,坡度平缓,产汇流条件差,河网不发育。到下游呼伦湖一带,河流呈单一型,显示出草原河流的特征,有些河流下游径流量小于上游。湖泡349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有79个。呼伦湖面积达2 339平方公里。此外,有大量泉眼分布全盟各地。地表水年平均径流量272亿立方米,占自治区径流总量的73%;人均占有量12 000立方米,每亩耕地占有量3 200立方米。地下水埋藏量丰富,其中浅层地下水埋藏量21.0亿立方米。水量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衡。约有60%的地表水分在人烟稀少的根河、诺敏河以北的山地林区,基本上没有开发利用。地表水水质较好,除临近城镇的少数河流局部河段有污染外,绝大多数河流没有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

       【人口 民族】  全市出生人口25 423人,人口出生率为9.42‰。死亡人口15 194人,人口死亡率为5.63‰。人口自然增长率3.79‰。城镇人口比重达66.46%。年末全市总人口达269.88万人。呼伦贝尔市是多民族聚居区,其中包括蒙古、汉、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俄罗斯等35个民族。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旗都在呼伦贝尔市。

       【人民生活】  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65.35亿元,增长29.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 819元,增长21.0%;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 099元,增长16.7%。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8 599元,增长12.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3.8%。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7.07平方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 061元,增长20.2%。其中,农民4 878元,增长20.1%。牧民7040元,增长19.4%。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 798 元,增长15.7%。农牧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4.4%。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20.92平方米,增长3.6%。

       【经济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32.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 144.01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 230.45亿元,增长19.6%,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94.64亿元,增长21.0%。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5.81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8.20亿元,增长14.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7:33.442.9调整优化为22.836.440.8。人均GDP23413元,增长15.0%。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0.1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8.8%,同比增加29.88亿元,增长42.6%。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74.2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2%,同比增加16.73亿元,增长29.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8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3.8%,同比增加12.84亿元,增长44.3%。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165.56亿元,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19.6%,同比增加55.17亿元,增长50.0%。所有旗市区财政总收入均实现超亿元,有四个旗市区超十亿元。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6.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9.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2.3%。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类看,八大类商品均呈上涨之势,食品类上涨14.2%,仍居第一、居住类上涨5.0%,仍居第二、烟酒及用品上涨4.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均上涨3.1%。

       【农牧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44.01亿元,增长8.9%。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 282.02万亩,增长0.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 918.54万亩,增长0.4%。全年粮食产量90亿斤,比上年增产20亿斤,增长28.6%。在粮食作物中,小麦产量8.51亿斤,下降27.5%。玉米产量33.02亿斤,增长24.7%。大豆产量18.40亿斤,增长76.0%。马铃薯产量11.71亿斤,增长53.7%;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74亿斤,增长45.4%。其中:葵花籽产量1.34亿斤,与上年持平;甜菜产量1.84亿斤,增加1.48亿斤,增长4倍。粮食平均亩产217.4公斤,增长31.0%。粮经饲种植比例由上年的79.215.85.0调整为83.8:13.2:3.0。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1 446.7万头只,同比下降6.4%,其中,大小牲畜存栏1 343.4万头只,下降6.9%。生猪存栏103.3万口,增长0.1%;全年牲畜出栏760万头只,增长12.5%。其中,大牲畜出栏55万头,增长27.3%。小牲畜出栏630.8万只,增长11.4%。牲畜出栏率达49.2%,比上年增加5.3个百分点;良种及改良种牲畜1 317.5万头只,比上年减少53.3万头只,下降3.9%;奶类产量133.15万吨,比上年增加1.28万吨,增长1.0%。肉类产量21.6万吨,比上年增加1.65万吨,增长8.3%。禽蛋产量3.07万吨,增长7.0%。全年水产品产量3.1万吨,增长9.5%

    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完成2.8万公顷,封山(沙)育林面积33.9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6万公顷。机电井24 511眼(包括人饮井),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0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9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18.26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00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7万公顷。

    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344.6万千瓦,增长28.1%,机耕地面积1 606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14.99万吨,下降6.3%,农村牧区用电量2.1亿度,增长4.2%。

       【工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94.64 亿元,增长2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64.50亿元,增长22.0%。木材加工业增长75.7%、饮料制造业增长33.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7.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2.9%、食品制造业增长35.9%、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3.8%、农药制造业增长48.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3.2%。企业营销能力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7.07%。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建筑业】全年全部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5.81亿元,增长13.6%。全市73户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50.26亿元,增长4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1.7万平方米,增长39.9%??⒐し课菝婊?SPAN lang=EN-US>219.2万平方米,增长37.5%。房屋建筑竣工率为77.8%,提高0.9个百分点;全市建筑企业亏损6家,比上年减少6家;实现利润9023万元,增长31.4%。实现税金总额4.99亿元,增长58.9%;建筑企业亏损面为8.2%,比上年下降8.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8 644/人,比上年增加27 800/人。

       【环境?;ぁ?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95%,其中优质天数比上年增加10%。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为5.41%,完成年度计划的102.5%。关停了小火电机组5台,总关停装机容量2.8万千瓦?;柩趿客瓿杉跖?SPAN lang=EN-US>5 000吨,二氧化硫完成减排2万吨。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713个。总投资139.4亿元。其中,国家级审批重大建设项目1项,总投资16.84亿元。自治区级审批重大建设项目22项,总投资48.7亿元。市本级审批建设项目107项,总投资30.4亿元。当年开工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6个,建立呼伦贝尔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开展新型放牧制度示范和退化、沙化草地治理恢复示范项目,建立中俄蒙地区生物多样性跨国?;す补芑啤?SPAN lang=EN-US> 

       【旅游】全市共接待旅游者610.69万人次,增长26.8%,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63.7万人次,增长1.5%。国内旅游者546.99万人次,增长30.6%;国际旅游创汇2.43亿美元,增长6.1%;国内旅游收入76.53亿元,增长44.0%。旅游业总收入93.12亿元,增长33.4%。

       【交通 邮电】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300.6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其中,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51.09亿吨公里,增长1.0%;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49.58亿吨公里,增长15.2%;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51.83亿人公里,增长11.2%。其中,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26.72亿人公里,增长7.7%。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25.11亿人公里,增长15.1%。全市公路里程已达18 694公里。

      全市邮电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28 504万元,增长7.6%;全市电话用户已达57.26万户,下降10.0%。其中,住宅电话为42.29万户,下降21.3%;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78.95万户,增长24.6%;互联网用户15.71万户,增长46.0 %。

       【金融 证券 保险】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15.17亿元,增长21.0%,其中,企业存款99.24亿元,增长12.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19.30亿元,增长19.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226.07亿元,增长17.4%。其中,短期贷款109.35亿元,比上年增加22.4亿元,增长25.8%。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2 176万元,比上年减少1 493万元,下降40.7%。中长期贷款115.67亿元,比上年增加32.39亿元,增长38.9%。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6.90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增长16.1%(均按可比口径统计)。

      金融机构现金收入累计达1 390.95亿元,同比下降5.4%。金融机构现金支出累计达1 447.30亿元,下降4.2%。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现金56.35亿元,增长39.4%。

      全市证券客户开户数已达21 683,比上年净增5 966,增长38.0%,累计交易量138.11亿元,同比增长1.4%。至2008年底,客户托管市值4.99亿元,同比下降44.9%。

      全市保险业务总收入11.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其中,财产险收入2.92亿元,增长16.2%。寿险收入8.87亿元,增长30.9%;全年保险赔付额为2.74亿元,下降6.7%。其中,财产险赔付1.36亿元,增长46.2%。寿险赔付1.38亿元,下降31.0%。

       【科技】 全年鉴定科技成果20项。全年获2007年度自治区科学进步奖9项,其中:科技进步奖8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6项,合同成交金额4 860.8万元,增长30.4%。

       【教育】 全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3 262人,下降7.3%;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11 204人,下降2.0%。成人本科、专科在校生1 893人,增长29.0%;普通高中46所,比上年减少3所,招收学生18 757人,增长1.0%。在校学生数55 925人,下降2.0%。其中,少数民族14 510人,下降2.0%;初中165所,招收学生23 619人,下降3.3%,在校学生数82 500人,下降13.1%。其中,少数民族19 381人,下降15.1%;小学校346所,减少67所,招收学生19 950人,下降6.4%,在校学生133 742人,下降4.3%;学龄儿童入学率99.79%,小学毕业升学率为99.97%。

       【文化】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4个,博物馆10个,档案馆24个;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发射台36座,广播覆盖率90.0%;电视台2座,电视发射转播台61座,电视覆盖率88.6%

       【体育】 全市体育健儿在全区竞赛中获奖牌52枚,其中,金牌28枚、银牌13枚、铜牌11枚。在全国曲棍球比赛中获1金的佳绩。

       【社会保障】 年末社会福利院床位数1 159张,比上年增加205个,增长21.5%。年末在院人数804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12处。年末全市有292 094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79 694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再就业】 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 038人,下岗再就业19 297人,登记失业率为4.05%。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