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内蒙古清朝地方道、州、厅、县的建制

发布时间:2016-07-15 【字体:
  • 、建制沿革

    1723年(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雍正元年),归化城土默特左翼都丹津奏准在归化城设置理事同知,隶山西大同府,以加强对口外汉民的经商、农耕等管理,蒙汉从此实行分治。是年,清廷在承德设热河理事厅,兼辖卓索图、昭乌达2盟所属之汉民事务。

    1734年(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雍正十二年),今托克托、萨拉齐、和林格尔分别设立协理笔贴式,办理各地的蒙汉事务。同年,清廷置宁朔卫和怀远所,寄治山西省朔平府,并在今凉城县永兴乡西街建宁朔卫守备衙门。

    1735年(清世宗胤祯雍正十三年),奉旨议建绥远城,乾隆四年1739年)竣工。归化城土默特议事厅建成,初为归化城土默特副都统署,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改为十二参领议事厅,后为土默特总管公署和土默特别旗治所等。

    1736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元年),清廷在归化城南的清水河(今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和托克托城置协理通判厅,分管各处的蒙汉事务。

    1739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四年),清廷设绥远城厅,设置理事同知1员,专管粮饷。乾隆六年隶于山西归绥道。并设善岱、萨拉齐2协理通判厅,专管境内汉回等族事务。

    1741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六年)八月,清廷在归化城置山西总理旗民蒙古事务的分巡归绥道。并改归化城理事同知为归化城直隶厅,置抚民理事同知。归绥道管辖归化城直隶抚民理事同知、绥远厅理事同知、萨拉齐协理通判、和林格尔协理通判、清水河协理通判、昆都伦协理笔贴式和善岱协理笔帖式。

    1742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七年)二月,清廷将承德直隶州复改为热河理事通判厅,并于八沟厅设乌兰哈达巡视员。

    1760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二十五年),清廷裁归化城协理通判2员,改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萨拉齐协理通判为实授同知或通判,使之升为理事厅。是年,清廷改置萨拉齐、清水河、和林格尔、托克托协理通判为理事通判厅,管理蒙民事务,其中和林格尔附设昆都伦协理通判。

    1764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二十九年),清廷分设清水河、萨拉齐、和林格尔、托克托通判与归化、绥远城2同知共属归绥道,隶山西省管辖。

    1768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三十三年),丰镇厅改理事通判为理事同知。

    1809年(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十四年)春,清廷裁善岱巡检官,移设包头。始改包头村为包头镇,设把总一员镇守包头。此为包头有官治之开端。

    1825年(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五年),清廷在克什克腾旗东南垦地的白岔地方设置巡检司,隶多伦诺尔直隶厅,专管汉民事务及征税等。设治后,商民增加愈快,道光年间已极殷盛。

    1865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四年),改萨拉齐理事通判厅为理事同知厅。

    1883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十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奏请口外7厅改制,将寄居民编立户籍。翌年二月,绥远城将军丰绅、归化城副都统奎英反对改制,奏请勿编民籍。五月,丰绅被参劾,奎英被控阻挠公务交部议处。清廷准归绥道由5厅增为7厅,原大同府所辖丰镇厅、朔平府所属宁远厅,升为直隶厅,改隶山西归绥道,称口外七厅。计有归化厅、萨拉齐厅、清水河厅、和林格尔厅、丰镇厅、托克托、宁远厅。其中归化、萨拉齐、丰镇厅理事同知改为抚民同知,加理事衔。7厅寄民悉编户籍,编入街、村、牌、甲。

    1884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九年),托克托厅、宁远厅、和林格尔厅、清水河厅设捕盗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捕盗营改为巡警营,设哨官、哨长等职,配有马步兵40~50名,各营人数不等,多则100人,少则20多人。

    1893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十九年),清廷分归化城厅以北境设山西归绥道武川厅,厅治所先定翁衮镇后改为可可以力更今武川县城),设抚民同知,兼治四子王旗、达尔罕旗、茂明安旗境内汉民事务。

    1897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二十年),托克托厅设巡检司狱。

    1901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二十七年),山西省归绥道道员恩铭呈准设立归绥巡警局,以道台为督办,设提调1人,募警兵200名,分归化城为东、南、西、北、中5区,各设分局,分配警额。

    1902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二十八年)二月一日,设山西口外巡警局,将所辖捕盗营改为巡警营,巡警开始在各主要街道站街执勤。

    1903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划出萨拉齐厅西境地域在大佘太置五原厅,隶山西归绥道,统领后套全境,姚学镜任厅同知。十二月,厅治所移至隆兴长,寄治包头。以乌拉特旗及鄂尔多斯之达拉特、杭锦两旗所寄汉民村落隶之。

    1903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二十九年),清廷新设立陶林、兴和等直隶厅,并设置巡警营。

    1907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三十三年),清廷将东三省将军(八旗)体制改为行省制。

    1908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三十四年),热河都统廷杰、鉴于赤峰直隶州所属之乌丹城东连开鲁,西接林西,地处要冲,将原来分设于大庙的赤峰县丞升为赤峰直隶州并移乌丹,另于大庙处改设巡检1员。同年,清廷将赤峰县升为赤峰直隶州,并设立开鲁县和林西县。开鲁县管理扎鲁特左、右2旗南部垦地和阿鲁科尔沁旗垦地的汉民事务,林西县管理巴林左、右2旗西部垦地和克什克腾旗东部垦地的汉民事务,两县均隶赤峰直隶州。这两县很快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蒙汉贸易集镇。

    二、道、州、厅、县的设置

    一)归

    道员本为省之下某一方面或某一地区的职官名和职官名称,按其职权范围,前加“分巡”、“分守”、“兵备”等衔。

    清廷于乾隆六年(1741年)设归绥道,它是山西的诸“道之一。道署衙门建在扎达盖河西岸,今呼和浩特第中学即其旧址。这一任道台是满人六格,这是归绥道的设置之始。从乾隆六年设归绥道,至清朝被推翻,历时170年。其间,第31任道台是慈禧太后的父亲惠征。他在任于道光二十九年至咸丰二年(1849年至1852年)。

    辛亥革命爆发后,末任归绥道台咸麟下台。民国元年(1912年3月,山西军政府(阎锡山任都)委任阎锡山的老师潘礼彦接任了道台。同年11月,民国政府改归绥道为归绥观察使,同时把道辖的12个厅改为县。

    民国三年(1914年),续远与山西分治,设缓远特别行政区,直辖于党中央政府;并撤销观察使署,把其所管的事务并入将军府民政厅。后接大总统电令,设置绥远道,以管理特别行政区内的民政和蒙旗事务。8月12日第一任道尹张志道就职。同时将丰镇、陶林、兴和、凉城(即宁远)4县划归了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绥远道只辖归、萨拉齐、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武川、五原、东胜等8个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1日,绥远道署改为绥远民政厅,从此结束了“道”的建制。

    归绥道的全称为分巡归绥等处地方兵备道,职权范围为旗民蒙古事务、管辖6厅(归、续、托、和、清、萨)、监督务”,即处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旗民之间的交涉、刑讼事务。道员官秩正四品,属吏有典吏、攒典等。

    归绥道所辖各厅,又称山西口外七厅(包括丰镇、宁远2厅不含无辖地和无属民的绥远城粮饷同知厅),实际管辖范围为旗县厅)交叉的整个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右翼地区。

    清末大规模放垦蒙地后,归绥道辖下又增设五原、陶林(治今察哈尔右翼中旗科布尔)、武川、兴和、东胜5厅。

    厅的长官称同知者为正五品,通判为六品。归绥道所属各厅长中,归化城、绥远城、丰镇、五原、武川、兴和等厅为同知;萨拉齐、宁远初为通判,清末又升为同知;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陶林、东胜为通判。

    归绥道所属各厅的属官,有巡检(从九品)、司狱(从九品)。巡检(有的兼司狱)在归化城、萨拉齐、丰镇、五原等厅各有2人,其他厅多只1人。有的驻厅城,有的分驻辖境。如萨拉齐厅巡检一驻厅城,一驻包头镇;归化城巡检一驻厅城,一驻毕克齐镇。

    二)多伦诺尔厅

    雍正年间,清廷在察哈尔左翼沿边地区先后设立张家口、多伦诺尔、独石口3个厅,隶属直隶省口北道,合称口北3厅,其中多伦诺尔厅在今内蒙古境内。

    多伦诺尔理事同知厅(治今多伦县)设于雍正十年(1732年)。光绪七年(1881年),理事同知改为抚民同知。多伦诺尔为清代内蒙古寺庙汇集的喇嘛教中心,也是内地通往蒙古腹地的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重镇。所设理事同知负责承接审理察哈尔左翼镶黄、正蓝、镶白、正白4旗发生的民(汉)蒙交涉、命盗等案?!安⒉榧┨臃?,审理汉铺户争讼、窃劫、人命各案之事”。理事同知之下,设巡检2人,一驻厅城,一驻昭乌达盟西北部克什克腾旗境内。

    三)乌兰哈达厅、赤峰县、赤峰州

    雍正七年(1729年),直隶省在热河(承德)以东八沟(今河北平泉)设理事通判厅,管理卓索图、昭乌达2盟境内民蒙交涉及缉捕盗贼等事。乾隆年间,又在卓索图、昭乌达2盟境内陆续增设塔子沟、乌兰哈达、三座塔等厅,后分别改为建昌、赤峰、朝阳等县,隶属直隶承德府。其中,乌兰哈达厅(赤峰县)在今内蒙古境内。

    上一篇:

内蒙古地区的外藩盟旗
下一篇:
隋朝在内蒙古的建制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清朝地方道、州、厅、县的建制

内蒙古清朝地方道、州、厅、县的建制

发布时间:2016-07-15 来源:内蒙古建制沿革概览        【字体:
  • 、建制沿革

    1723年(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雍正元年),归化城土默特左翼都丹津奏准在归化城设置理事同知,隶山西大同府,以加强对口外汉民的经商、农耕等管理,蒙汉从此实行分治。是年,清廷在承德设热河理事厅,兼辖卓索图、昭乌达2盟所属之汉民事务。

    1734年(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祯雍正十二年),今托克托、萨拉齐、和林格尔分别设立协理笔贴式,办理各地的蒙汉事务。同年,清廷置宁朔卫和怀远所,寄治山西省朔平府,并在今凉城县永兴乡西街建宁朔卫守备衙门。

    1735年(清世宗胤祯雍正十三年),奉旨议建绥远城,乾隆四年1739年)竣工。归化城土默特议事厅建成,初为归化城土默特副都统署,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改为十二参领议事厅,后为土默特总管公署和土默特别旗治所等。

    1736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元年),清廷在归化城南的清水河(今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和托克托城置协理通判厅,分管各处的蒙汉事务。

    1739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四年),清廷设绥远城厅,设置理事同知1员,专管粮饷。乾隆六年隶于山西归绥道。并设善岱、萨拉齐2协理通判厅,专管境内汉回等族事务。

    1741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六年)八月,清廷在归化城置山西总理旗民蒙古事务的分巡归绥道。并改归化城理事同知为归化城直隶厅,置抚民理事同知。归绥道管辖归化城直隶抚民理事同知、绥远厅理事同知、萨拉齐协理通判、和林格尔协理通判、清水河协理通判、昆都伦协理笔贴式和善岱协理笔帖式。

    1742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七年)二月,清廷将承德直隶州复改为热河理事通判厅,并于八沟厅设乌兰哈达巡视员。

    1760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二十五年),清廷裁归化城协理通判2员,改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萨拉齐协理通判为实授同知或通判,使之升为理事厅。是年,清廷改置萨拉齐、清水河、和林格尔、托克托协理通判为理事通判厅,管理蒙民事务,其中和林格尔附设昆都伦协理通判。

    1764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二十九年),清廷分设清水河、萨拉齐、和林格尔、托克托通判与归化、绥远城2同知共属归绥道,隶山西省管辖。

    1768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三十三年),丰镇厅改理事通判为理事同知。

    1809年(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十四年)春,清廷裁善岱巡检官,移设包头。始改包头村为包头镇,设把总一员镇守包头。此为包头有官治之开端。

    1825年(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五年),清廷在克什克腾旗东南垦地的白岔地方设置巡检司,隶多伦诺尔直隶厅,专管汉民事务及征税等。设治后,商民增加愈快,道光年间已极殷盛。

    1865年(清穆宗载淳同治四年),改萨拉齐理事通判厅为理事同知厅。

    1883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十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奏请口外7厅改制,将寄居民编立户籍。翌年二月,绥远城将军丰绅、归化城副都统奎英反对改制,奏请勿编民籍。五月,丰绅被参劾,奎英被控阻挠公务交部议处。清廷准归绥道由5厅增为7厅,原大同府所辖丰镇厅、朔平府所属宁远厅,升为直隶厅,改隶山西归绥道,称口外七厅。计有归化厅、萨拉齐厅、清水河厅、和林格尔厅、丰镇厅、托克托、宁远厅。其中归化、萨拉齐、丰镇厅理事同知改为抚民同知,加理事衔。7厅寄民悉编户籍,编入街、村、牌、甲。

    1884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九年),托克托厅、宁远厅、和林格尔厅、清水河厅设捕盗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捕盗营改为巡警营,设哨官、哨长等职,配有马步兵40~50名,各营人数不等,多则100人,少则20多人。

    1893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十九年),清廷分归化城厅以北境设山西归绥道武川厅,厅治所先定翁衮镇后改为可可以力更今武川县城),设抚民同知,兼治四子王旗、达尔罕旗、茂明安旗境内汉民事务。

    1897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二十年),托克托厅设巡检司狱。

    1901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二十七年)山西省归绥道道员恩铭呈准设立归绥巡警局,以道台为督办,设提调1人,募警兵200名,分归化城为东、南、西、北、中5区,各设分局,分配警额。

    1902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二十八年)二月一日,设山西口外巡警局,将所辖捕盗营改为巡警营,巡警开始在各主要街道站街执勤。

    1903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划出萨拉齐厅西境地域在大佘太置五原厅,隶山西归绥道,统领后套全境,姚学镜任厅同知。十二月,厅治所移至隆兴长,寄治包头。以乌拉特旗及鄂尔多斯之达拉特、杭锦两旗所寄汉民村落隶之。

    1903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二十九年),清廷新设立陶林、兴和等直隶厅,并设置巡警营。

    1907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三十三年),清廷将东三省将军(八旗)体制改为行省制。

    1908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光绪三十四年),热河都统廷杰、鉴于赤峰直隶州所属之乌丹城东连开鲁,西接林西,地处要冲,将原来分设于大庙的赤峰县丞升为赤峰直隶州并移乌丹,另于大庙处改设巡检1员。同年,清廷将赤峰县升为赤峰直隶州,并设立开鲁县和林西县。开鲁县管理扎鲁特左、右2旗南部垦地和阿鲁科尔沁旗垦地的汉民事务,林西县管理巴林左、右2旗西部垦地和克什克腾旗东部垦地的汉民事务,两县均隶赤峰直隶州。这两县很快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蒙汉贸易集镇。

    二、道、州、厅、县的设置

    一)归

    道员本为省之下某一方面或某一地区的职官名和职官名称,按其职权范围,前加“分巡”、“分守”、“兵备”等衔。

    清廷于乾隆六年(1741年)设归绥道,它是山西的诸“道之一。道署衙门建在扎达盖河西岸,今呼和浩特第中学即其旧址。这一任道台是满人六格,这是归绥道的设置之始。从乾隆六年设归绥道,至清朝被推翻,历时170年。其间,第31任道台是慈禧太后的父亲惠征。他在任于道光二十九年至咸丰二年(1849年至1852年)。

    辛亥革命爆发后,末任归绥道台咸麟下台。民国元年(1912年3月,山西军政府(阎锡山任都)委任阎锡山的老师潘礼彦接任了道台。同年11月,民国政府改归绥道为归绥观察使,同时把道辖的12个厅改为县。

    民国三年(1914年),续远与山西分治,设缓远特别行政区,直辖于党中央政府;并撤销观察使署,把其所管的事务并入将军府民政厅。后接大总统电令,设置绥远道,以管理特别行政区内的民政和蒙旗事务。8月12日第一任道尹张志道就职。同时将丰镇、陶林、兴和、凉城(即宁远)4县划归了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绥远道只辖归、萨拉齐、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武川、五原、东胜等8个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1日,绥远道署改为绥远民政厅,从此结束了“道”的建制。

    归绥道的全称为分巡归绥等处地方兵备道,职权范围为旗民蒙古事务、管辖6厅(归、续、托、和、清、萨)、监督务”,即处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旗民之间的交涉、刑讼事务。道员官秩正四品属吏有典吏、攒典等。

    归绥道所辖各厅,又称山西口外七厅(包括丰镇、宁远2厅不含无辖地和无属民的绥远城粮饷同知厅),实际管辖范围为旗县厅)交叉的整个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右翼地区。

    清末大规模放垦蒙地后,归绥道辖下又增设五原、陶林(治今察哈尔右翼中旗科布尔)、武川、兴和、东胜5厅。

    厅的长官称同知者为正五品,通判为六品。归绥道所属各厅长中,归化城、绥远城、丰镇、五原、武川、兴和等厅为同知;萨拉齐、宁远初为通判,清末又升为同知;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陶林、东胜为通判。

    归绥道所属各厅的属官,有巡检(从九品)、司狱(从九品)。巡检(有的兼司狱)在归化城、萨拉齐、丰镇、五原等厅各有2人,其他厅多只1人。有的驻厅城,有的分驻辖境。如萨拉齐厅巡检一驻厅城,一驻包头镇;归化城巡检一驻厅城,一驻毕克齐镇。

    二)多伦诺尔厅

    雍正年间,清廷在察哈尔左翼沿边地区先后设立张家口、多伦诺尔、独石口3个厅,隶属直隶省口北道,合称口北3厅,其中多伦诺尔厅在今内蒙古境内。

    多伦诺尔理事同知厅(治今多伦县)设于雍正十年(1732年)。光绪七年(1881年),理事同知改为抚民同知。多伦诺尔为清代内蒙古寺庙汇集的喇嘛教中心,也是内地通往蒙古腹地的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重镇。所设理事同知负责承接审理察哈尔左翼镶黄、正蓝、镶白、正白4旗发生的民(汉)蒙交涉、命盗等案?!安⒉榧┨臃?,审理汉铺户争讼、窃劫、人命各案之事”。理事同知之下,设巡检2人,一驻厅城,一驻昭乌达盟西北部克什克腾旗境内。

    三)乌兰哈达厅、赤峰县、赤峰州

    雍正七年(1729年),直隶省在热河(承德)以东八沟(今河北平泉)设理事通判厅,管理卓索图、昭乌达2盟境内民蒙交涉及缉捕盗贼等事。乾隆年间,又在卓索图、昭乌达2盟境内陆续增设塔子沟、乌兰哈达、三座塔等厅,后分别改为建昌、赤峰、朝阳等县,隶属直隶承德府。其中,乌兰哈达厅(赤峰县)在今内蒙古境内。

    上一篇:

内蒙古地区的外藩盟旗
下一篇:
隋朝在内蒙古的建制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