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建制

发布时间:2016-12-05 【字体:
  •  

    抗日游击根据地行政建制

    民国24年(1935年)10月,党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220,中华苏维埃党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表《对内蒙古人民宣言》?!缎浴方衣读巳毡镜酃饕逍钅币丫玫摹奥烧摺?。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少数民族,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在内蒙古地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号召蒙古民族自觉地组织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民国26年(1937年)710,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蒙古工作的信》,指出“蒙汉联合抗日,是目前绥蒙工作的最高原则。”民国27年(1938年)1122,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毒龆ā范砸运缭兜姓记?,包括国民党统治区河套(今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决定成立绥远省委,以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的活动为中心,领导绥远敌占区及河套一带的工作;决定以骑兵团的活动为中心,在伊克昭盟建立工委,受陕甘宁边区党委领导,并与绥远省委发生联络关系。之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今内蒙古地区曾有伊克昭盟抗日统一战线政权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政权建制。

    1)伊克昭盟抗日统一战线政权

    民国23年(1934年),中共陕北特委在乌审旗建立工委之后,曹动之领导的游击队改为蒙汉骑兵游击队,并建立乌审旗苏维埃政府。民国25年(1936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蒙古工作委员会。713,蒙古工作委员会率蒙汉骑兵游击支队进驻鄂托克旗二道川、三段地、马场井等地区(在今鄂托克前旗南部)。接着蒙古工作委员会派一批干部到二道川、三段地等地开辟革命根据地。10月,建立鄂托克旗工委,并创建三段地、二道川苏维埃政府(设主席),辖5个区苏维埃政府。民国26年(1937年)9月,中共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派人到三段地等革命根据地执行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将苏维埃政府、抗日救国会等组织合并,改建蒙汉抗敌后援会30余处(设主任,政权性质的组织)。

    民国27年(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渡黄河企图进犯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3月,鄂托克旗桃力民地区组成抗日动员委员会。5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绥蒙工委,白如冰任书记、云泽(乌兰夫)等为委员。同月,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党委决定,中共绥蒙工委同八路军警备骑兵第一团从定边进入伊克昭盟中心区桃力民地区(包括今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和杭锦旗各一部分地区),开展抗日斗争。遂即成立伊克昭盟战地动员委员会。同年7月,整编新三师进驻伊克昭盟。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党中央对蒙古混合旅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这个部队……更容易在蒙民中号召扩大发展成为由蒙古民族抗日军的基本队伍”(白海风任师长、云泽即乌兰夫任代理政治部主任,兼新三师中共地下党的书记)。9月,红军大学、西北党校、党中央民族学院等院校抽调百余名学员,组成一个骑兵连进入伊克昭盟桃力民地区,被编入八路军骑兵一团投入抗日斗争。

    民国27年(1938年)1122,《中共中央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撤销绥蒙工委,成立绥远省委,白如冰书记等从伊克昭盟开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之后,在伊克昭盟桃力民地区的乌素加汗成立中共伊克昭盟工委,受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领导。为执行党中央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伊克昭盟工委称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驻伊克昭盟联络参谋处,推动和组织伊克昭盟沙王及其所辖各蒙旗王公上层和蒙人汉人团结抗日,“在蒙旗境内汉人居住区域(如桃力民,三段地)……只用抗日救国会名义,使之发挥群众团体与政权双重作用。”民国28年(1939年)春,将桃力民抗日动员委员会改为伊克昭盟桃力民蒙汉联合抗敌委员会。329,中共三边特委派田万生等到三段地组织蒙汉抗敌后援会。3月,伊克昭盟工委在头道柳成立准格尔工作团(9月,建立准格尔旗工委)进行上层统一战线工作,组织抗日斗争。

    民国29年(1940年)2月,伊克昭盟工委领导的包头县委在刘根渠(今达拉特旗耳字壕乡)成立,当时包头县政府县长(中共地下党员),领导包头县境黄河两岸开展了抗日斗争。同年,乌审旗工委由红柳河南大石砭迁至乌拉尔林,组建掌高图、巴图湾、大石砭、乌拉尔林郭其子壕、西牌地等抗日组织。同年,在达拉特旗青达门地区建立区委,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民国30年(1941年)1111,八路军解放鄂托克旗城川寨,成立城川蒙民委员会民主政权(设主任),后改为城川联络参谋处(副官处)。民国31年(1942年),乌审旗尔林川、牌子地创建两个蒙汉自治抗敌会(为军政合一基层政权)。民国33年(1944年),云泽(乌兰夫,当时任中共西北局民族事务处长)到乌审旗,总结建立蒙汉抗敌联合会这种“群众团体与政权双重作用”的组织。民国34年(1945年)221,中共伊克昭盟工委在城川重建,时称陕甘宁边区民族事务委员会驻城川办事处。同时,将城川蒙古委员会(副官处)取消,建立城川蒙汉自治联合会。同年3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延安民族学院迁到城川办学,为内蒙古培养了大批各民族干部。

    伊克昭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桃力民、城川革命根据地为中心,先后在桃力民、乌审旗、鄂托克旗(包括鄂托克前旗)、杭锦旗、札萨克旗、郡王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等地区组建的统一战线性质的蒙古委员会、蒙汉抗敌后援会、蒙汉抗敌联合会、蒙汉自治联合会等“群众团体与政权双重作用”的特殊政权组织形式,推动盟旗上层,组织蒙汉抗日军政民团结联合抗战,阻击了日本侵略军向伊克昭盟的进犯,起到了保卫伊克昭盟和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北大门的作用。

    2)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行署、专署、县

    民国26年(1937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实行全面抗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的决定,共产党人杨植霖、高凤英、刘洪雄等创建了蒙汉抗日游击队。主要活动在大青山、归绥一带。民国27年(1938年)716,朱德总司令发出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战区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命令。8月初,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察绥工作委员会(简称动委会)、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共计2 500人,分别从山西右玉、五寨出发向大青山挺进,先后进入峦汉山、大青山区。在大青山区,八路军抗日游击支队李井泉等领导人与杨植霖、高凤英、刘洪雄等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支队汇合,并决定将蒙汉抗日游击支队编成绥蒙游击队。同年10月,绥察战地总动委会大青山归(绥)武(川)陶(林)动委会在武川大滩成立。之后,绥西动委会在萨拉齐巴总窑子村建立。翌年(1939年)初,绥东动委会在凉城县碾房窑子村成立。各级战地动委会在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前代行政权组织的职能。

    民国27年(1938年)11月,绥远省委书记白如冰等从伊克昭盟来到大青山与八路军李井泉支队会合。民国28年(1939年)3月,中共绥远省委正式组建。书记白如冰、军事部长李井泉、组织部长白成铭、宣传部长武新宇,省委设在武川县大南沟一带;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驻大滩、双塔背、关庄和窝儿兔沟一带,领导开辟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9月,中共土默特旗蒙古工作委员会成立,领导人奎璧、贾力更,直属绥远省委领导。因战争形势发展变化,绥远省委曾几易其名。

    民国28年(1939年)6月,李井泉从延安返回大青山,带回毛泽东主席关于抓紧建立根据地政权的指示。同年12月,在绥西成立武归县、萨固县、萨托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绥中成立归武县、陶林县民主政府;在绥南成立凉城县民主政府。这些县民主政府是游击性质的政权建制单位。民国29年(1940年)22,晋西北召开边区行政会议,确定设置晋西北、绥察(大青山)两个行政公署,8个专员公署、1个察东游击区办事处、40个县民主政府,包括山西北部、绥远东部广大地区。同年,中共绥远区委和晋察绥边区工委决定成立绥西专员公署(设专员),辖武归县、萨托县、托克托县、萨武固包县民主政府(设县长);绥东专员公署(设专员),辖兴丰县、归凉县、托和清县民主政府(设县长);绥中专员公署(设专员),辖归武县、陶林县民主政府(设县长)。同年8月,绥远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议在武归县小西梁村召开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决定先成立晋绥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驻绥察办事处,推选姚喆任主任,杨植霖任副主任。并批准成立绥西、绥中、绥南3个专员公署和绥东游击区,会议任命了各专员公署专员;决定成立萨拉齐、固阳、武(川)归(绥)、陶林、归(绥)武(川)、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归(绥)凉(城)、丰(镇)集(宁)、丰(镇)凉(城)9个抗日民主县政府。同时,宣布取消各级战地动员委员会。同年117,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受晋西北军区领导。

    民国30年(1941年)415,晋绥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驻绥察办事处正式改建为绥察行政公署,杨植霖任主任,苏谦益任副主任。下辖4个专员公署,其管辖区域划分如下:

    绥西专员公署。辖区是以归(绥)武(川)公路以西,包括武川县、归绥县西部,萨拉齐县、固阳县全部,托克托县一部分和包头县以东地区(同年98,绥西专员公署与绥察行政公署合署);

    绥中专员公署。辖区为归武公路以东、平绥铁路以北,集宁至土木尔台一线以西,归绥、武川、陶林、集宁之间地区;

    绥南专员公署。辖区包括平绥铁路以南,以蛮汉山为中心,凉城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及归绥县、托克托县、丰镇县各一部分地区;

    绥东游击区专员公署。辖区原为绥东南地区,19408月建绥南专署,1941415分设绥东游击区专员公署,10月取消绥东游击区专署,仍归属绥南专署。

    民国30年(1941年)101,绥察行政公署颁布的《绥察行政公署施政纲领》中提出:“摧毁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纯一民族居住地区,帮助建立抗日政权,该政权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设施,不随意加以干预”的主张。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从建立各级动委会到成立绥察行政公署和建立各专员公署、县民主政府、区村民主政府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主政府,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游击政权体系。

    民国31年(1942年)秋,绥察行政公署转移到晋西北的偏关县。1024,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决定将绥远敌占区和雁北合并建立塞北区行政公署。民国32年(1943年)1月,绥察行政公署正式改建为塞北区行政公署(主任),公署机关驻偏关。辖绥西、绥中、绥南、雁门(五专署)4个专员公署。民国34年(1945年)7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决定,将塞北区行政公署改建为绥蒙政府,主席乌兰夫、副主席杨植霖。

    3)宁赤抗日联合民主县政府

    民国33年(1944年)5月,中共冀东地委决定建立承(德)平(泉)宁(城)联合县办事处。翌年(1945年),中共冀热辽分局15地委决定,在宁城北部、赤峰南部建立宁(城)赤(峰)抗日联合民主县政府。

     

上一篇:
原国民党政府在内蒙古沦陷区的建制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建制

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建制

发布时间:2016-12-05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志·行政区域建置志        【字体:
  •  

    抗日游击根据地行政建制

    民国24年(1935年)10月,党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220,中华苏维埃党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发表《对内蒙古人民宣言》?!缎浴方衣读巳毡镜酃饕逍钅币丫玫摹奥烧摺?。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少数民族,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在内蒙古地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号召蒙古民族自觉地组织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民国26年(1937年)710,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蒙古工作的信》,指出“蒙汉联合抗日,是目前绥蒙工作的最高原则?!泵窆?SPAN lang=EN-US>27年(1938年)1122,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毒龆ā范砸运缭兜姓记?,包括国民党统治区河套(今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决定成立绥远省委,以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的活动为中心,领导绥远敌占区及河套一带的工作;决定以骑兵团的活动为中心,在伊克昭盟建立工委,受陕甘宁边区党委领导,并与绥远省委发生联络关系。之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今内蒙古地区曾有伊克昭盟抗日统一战线政权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政权建制。

    1)伊克昭盟抗日统一战线政权

    民国23年(1934年),中共陕北特委在乌审旗建立工委之后,曹动之领导的游击队改为蒙汉骑兵游击队,并建立乌审旗苏维埃政府。民国25年(1936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蒙古工作委员会。713,蒙古工作委员会率蒙汉骑兵游击支队进驻鄂托克旗二道川、三段地、马场井等地区(在今鄂托克前旗南部)。接着蒙古工作委员会派一批干部到二道川、三段地等地开辟革命根据地。10月,建立鄂托克旗工委,并创建三段地、二道川苏维埃政府(设主席),辖5个区苏维埃政府。民国26年(1937年)9月,中共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派人到三段地等革命根据地执行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将苏维埃政府、抗日救国会等组织合并,改建蒙汉抗敌后援会30余处(设主任,政权性质的组织)。

    民国27年(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渡黄河企图进犯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3月,鄂托克旗桃力民地区组成抗日动员委员会。5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绥蒙工委,白如冰任书记、云泽(乌兰夫)等为委员。同月,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党委决定,中共绥蒙工委同八路军警备骑兵第一团从定边进入伊克昭盟中心区桃力民地区(包括今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和杭锦旗各一部分地区),开展抗日斗争。遂即成立伊克昭盟战地动员委员会。同年7月,整编新三师进驻伊克昭盟。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党中央对蒙古混合旅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这个部队……更容易在蒙民中号召扩大发展成为由蒙古民族抗日军的基本队伍”(白海风任师长、云泽即乌兰夫任代理政治部主任,兼新三师中共地下党的书记)。9月,红军大学、西北党校、党中央民族学院等院校抽调百余名学员,组成一个骑兵连进入伊克昭盟桃力民地区,被编入八路军骑兵一团投入抗日斗争。

    民国27年(1938年)1122,《中共中央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撤销绥蒙工委,成立绥远省委,白如冰书记等从伊克昭盟开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之后,在伊克昭盟桃力民地区的乌素加汗成立中共伊克昭盟工委,受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领导。为执行党中央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伊克昭盟工委称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驻伊克昭盟联络参谋处,推动和组织伊克昭盟沙王及其所辖各蒙旗王公上层和蒙人汉人团结抗日,“在蒙旗境内汉人居住区域(如桃力民,三段地)……只用抗日救国会名义,使之发挥群众团体与政权双重作用?!泵窆?SPAN lang=EN-US>28年(1939年)春,将桃力民抗日动员委员会改为伊克昭盟桃力民蒙汉联合抗敌委员会。329,中共三边特委派田万生等到三段地组织蒙汉抗敌后援会。3月,伊克昭盟工委在头道柳成立准格尔工作团(9月,建立准格尔旗工委)进行上层统一战线工作,组织抗日斗争。

    民国29年(1940年)2月,伊克昭盟工委领导的包头县委在刘根渠(今达拉特旗耳字壕乡)成立,当时包头县政府县长(中共地下党员),领导包头县境黄河两岸开展了抗日斗争。同年,乌审旗工委由红柳河南大石砭迁至乌拉尔林,组建掌高图、巴图湾、大石砭、乌拉尔林郭其子壕、西牌地等抗日组织。同年,在达拉特旗青达门地区建立区委,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民国30年(1941年)1111,八路军解放鄂托克旗城川寨,成立城川蒙民委员会民主政权(设主任),后改为城川联络参谋处(副官处)。民国31年(1942年),乌审旗尔林川、牌子地创建两个蒙汉自治抗敌会(为军政合一基层政权)。民国33年(1944年),云泽(乌兰夫,当时任中共西北局民族事务处长)到乌审旗,总结建立蒙汉抗敌联合会这种“群众团体与政权双重作用”的组织。民国34年(1945年)221,中共伊克昭盟工委在城川重建,时称陕甘宁边区民族事务委员会驻城川办事处。同时,将城川蒙古委员会(副官处)取消,建立城川蒙汉自治联合会。同年3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延安民族学院迁到城川办学,为内蒙古培养了大批各民族干部。

    伊克昭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桃力民、城川革命根据地为中心,先后在桃力民、乌审旗、鄂托克旗(包括鄂托克前旗)、杭锦旗、札萨克旗、郡王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等地区组建的统一战线性质的蒙古委员会、蒙汉抗敌后援会、蒙汉抗敌联合会、蒙汉自治联合会等“群众团体与政权双重作用”的特殊政权组织形式,推动盟旗上层,组织蒙汉抗日军政民团结联合抗战,阻击了日本侵略军向伊克昭盟的进犯,起到了保卫伊克昭盟和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北大门的作用。

    2)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行署、专署、县

    民国26年(1937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实行全面抗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的决定,共产党人杨植霖、高凤英、刘洪雄等创建了蒙汉抗日游击队。主要活动在大青山、归绥一带。民国27年(1938年)716,朱德总司令发出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战区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命令。8月初,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察绥工作委员会(简称动委会)、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共计2 500人,分别从山西右玉、五寨出发向大青山挺进,先后进入峦汉山、大青山区。在大青山区,八路军抗日游击支队李井泉等领导人与杨植霖、高凤英、刘洪雄等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支队汇合,并决定将蒙汉抗日游击支队编成绥蒙游击队。同年10月,绥察战地总动委会大青山归(绥)武(川)陶(林)动委会在武川大滩成立。之后,绥西动委会在萨拉齐巴总窑子村建立。翌年(1939年)初,绥东动委会在凉城县碾房窑子村成立。各级战地动委会在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前代行政权组织的职能。

    民国27年(1938年)11月,绥远省委书记白如冰等从伊克昭盟来到大青山与八路军李井泉支队会合。民国28年(1939年)3月,中共绥远省委正式组建。书记白如冰、军事部长李井泉、组织部长白成铭、宣传部长武新宇,省委设在武川县大南沟一带;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驻大滩、双塔背、关庄和窝儿兔沟一带,领导开辟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9月,中共土默特旗蒙古工作委员会成立,领导人奎璧、贾力更,直属绥远省委领导。因战争形势发展变化,绥远省委曾几易其名。

    民国28年(1939年)6月,李井泉从延安返回大青山,带回毛泽东主席关于抓紧建立根据地政权的指示。同年12月,在绥西成立武归县、萨固县、萨托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绥中成立归武县、陶林县民主政府;在绥南成立凉城县民主政府。这些县民主政府是游击性质的政权建制单位。民国29年(1940年)22,晋西北召开边区行政会议,确定设置晋西北、绥察(大青山)两个行政公署,8个专员公署、1个察东游击区办事处、40个县民主政府,包括山西北部、绥远东部广大地区。同年,中共绥远区委和晋察绥边区工委决定成立绥西专员公署(设专员),辖武归县、萨托县、托克托县、萨武固包县民主政府(设县长);绥东专员公署(设专员),辖兴丰县、归凉县、托和清县民主政府(设县长);绥中专员公署(设专员),辖归武县、陶林县民主政府(设县长)。同年8月,绥远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议在武归县小西梁村召开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决定先成立晋绥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驻绥察办事处,推选姚喆任主任,杨植霖任副主任。并批准成立绥西、绥中、绥南3个专员公署和绥东游击区,会议任命了各专员公署专员;决定成立萨拉齐、固阳、武(川)归(绥)、陶林、归(绥)武(川)、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归(绥)凉(城)、丰(镇)集(宁)、丰(镇)凉(城)9个抗日民主县政府。同时,宣布取消各级战地动员委员会。同年117,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受晋西北军区领导。

    民国30年(1941年)415,晋绥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驻绥察办事处正式改建为绥察行政公署,杨植霖任主任,苏谦益任副主任。下辖4个专员公署,其管辖区域划分如下:

    绥西专员公署。辖区是以归(绥)武(川)公路以西,包括武川县、归绥县西部,萨拉齐县、固阳县全部,托克托县一部分和包头县以东地区(同年98,绥西专员公署与绥察行政公署合署);

    绥中专员公署。辖区为归武公路以东、平绥铁路以北,集宁至土木尔台一线以西,归绥、武川、陶林、集宁之间地区;

    绥南专员公署。辖区包括平绥铁路以南,以蛮汉山为中心,凉城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及归绥县、托克托县、丰镇县各一部分地区;

    绥东游击区专员公署。辖区原为绥东南地区,19408月建绥南专署,1941415分设绥东游击区专员公署,10月取消绥东游击区专署,仍归属绥南专署。

    民国30年(1941年)101,绥察行政公署颁布的《绥察行政公署施政纲领》中提出:“摧毁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纯一民族居住地区,帮助建立抗日政权,该政权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设施,不随意加以干预”的主张。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从建立各级动委会到成立绥察行政公署和建立各专员公署、县民主政府、区村民主政府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主政府,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游击政权体系。

    民国31年(1942年)秋,绥察行政公署转移到晋西北的偏关县。1024,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决定将绥远敌占区和雁北合并建立塞北区行政公署。民国32年(1943年)1月,绥察行政公署正式改建为塞北区行政公署(主任),公署机关驻偏关。辖绥西、绥中、绥南、雁门(五专署)4个专员公署。民国34年(1945年)7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决定,将塞北区行政公署改建为绥蒙政府,主席乌兰夫、副主席杨植霖。

    3)宁赤抗日联合民主县政府

    民国33年(1944年)5月,中共冀东地委决定建立承(德)平(泉)宁(城)联合县办事处。翌年(1945年),中共冀热辽分局15地委决定,在宁城北部、赤峰南部建立宁(城)赤(峰)抗日联合民主县政府。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