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农牧业发展成绩斐然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发布时间:2021-06-30 【字体:
  •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农牧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一、农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农牧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2761.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47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5年间增长14.0%,年均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增长15.5%,年均增长2.9%;畜牧业产值增长13.9%,年均增长2.6%。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持续优化农牧业经济结构,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增加,畜牧业比重上升5.9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压舱石”作用日益稳固

    (一)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经济作物面积占比提高

    2020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88.3万公顷(13324.5万亩),比2015年增长5.5%,年均增长1.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3.3万公顷(10249.5万亩),增长3.8%,年均增长0.8%,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76.9%,较2015年降低1.2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5.0万公顷(3075万亩),增长11.2%,年均增长2.1%

    (二)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农业“压舱石”作用日益稳固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2020年,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达到3664.1万吨,比2015年增长11.3%,年均增长2.2%,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8位,比2015年上升2位。其中,玉米产量2742.7万吨,比2015年增长3.4%,年均增长0.7%;小麦产量170.8万吨,比2015年减少4.7%;稻谷产量123.1万吨,比2015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9.5%。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8个规模外调省区之一,内蒙古每年可向国家提供200亿斤(1000万吨)以上商品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三)经济作物生产态势良好,主要产品单产水平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持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不断加强现代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2020年,全区油料产量达到217.3万吨,比2015年增长5.3%,年均增长1.0%,单位面积油料产量2388.8公斤/公顷,比2015年增加315.5公斤/公顷;甜菜产量620.7万吨,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4%,单位面积甜菜产量48787.6公斤/公顷,比2015年增加2162.3公斤/公顷。

    三、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肉产量实现“十六连稳”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深入实施“稳羊增牛扩猪禽”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建设。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显示,全区主要畜禽肉类产量从2015年的236.7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260.7万吨,增长10.1%,年均增速1.9%,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一)克服猪瘟疫情影响,生猪生产恢复向好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努力克服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重创,逐步恢复生猪生产,目前生猪生产势头稳中向好。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显示,全区生猪存栏量从2015年的473.7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534.10万头,增长12.8%,年均增速2.4%;生猪出栏量从2016年的644.95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742.1万头,增长15.1%,年均增速3.6%;猪肉产量从2016年的51.1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61.4万吨,增长20.1%,年均增速4.7%;能繁殖母猪存栏从2016年的54.15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66.53万头,增长22.9%,年均增速5.3%2020年能繁殖母猪数量占存栏总数的猪群比例为12.5%,生猪生产后备力量充足。

    (二)“增牛”计划稳步实施,“奶罐”地位愈加稳固

    牛存栏、出栏、牛肉产量均实现稳步增加,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显示,全区牛存栏从2015年末的652.9万头增加到2020年末的671.1万头,增长2.8%,年均增速0.6%;牛出栏从2015年的326.4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397.0万头,增长21.6%,年均增速4.0%;牛肉产量从2015年的52.9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66.3万吨,增长25.3%,年均速4.6%。2020年,全区牛奶产量611.5万吨,占全国牛奶产量的比重达到17.8%,牛奶产量、奶业竞争力和奶制品市场占有率全国排名均名列前茅,是全国名副其实的“奶罐”。

    (三)“稳羊”措施落实到位,羊存栏稳定

    内蒙古是全国羊肉产量最大的省区,羊存栏数量和羊肉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十三五”五年间全区羊存栏规模一直稳定在6000万只以上,2020年末,全区羊存栏为6074.2万只,存栏量保持稳定发展;羊肉产量从2015年的92.6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13.0万吨,增长22.0%,年均增速4.1%。

    (四)“扩禽”成果显现,家禽存栏、禽蛋产量实现双增长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家禽存栏、禽蛋产量实现双增长。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显示,全区家禽存栏从2015年末的4282.2万只增加到2020年末的5347.0万只,增长24.9%,年均增速保持在4.5%;禽蛋产量从2015年的56.4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60.4万吨,增长7.2%,年均增速1.4%。

    四、农牧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质量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坚持农牧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持续推进“四控”(控肥、控药、控水、控膜)行动和“科技兴蒙”行动,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全区农牧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农业生产物资消耗减量明显

    “十三五”期间,全区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从2015年的229.4万吨减少到2020年的207.7万吨,减少9.4%,年均减少2.0%,亩均农用化肥施用量减少14.1%,年均减少3.0%;农药使用量从2015年的3.2万吨减少到2020年的2.3万吨,减少27.6%,年均减少6.2%,亩均农药使用量减少31.3%,年均减少7.2%。全区“控肥控药”行动成效显著,持续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

    全区亩均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从2015年的5.0公斤/亩减少到2020年的4.4公斤/亩,下降10.8%,年均降幅2.3%。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水平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15年的81.4%上升到2020年的86.1%,提高4.7个百分点;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的49.4%上升到2020年的55.0%,提高5.6个百分点。2020年,全区农牧业劳动生产率比2015年提高9.8个百分点。

    五、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规模化水平显著提升

    “十三五”时期,自治区大力扶持新型职业农牧民、种养殖规?;?、农牧业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截至2020年初,全区种植和畜禽养殖规模户分别达到116.6万户和9.9万户;家庭农场1126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8666个,农产品加工企业1793家,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户数4678户,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牧民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农牧业规?;?、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初,全区畜禽养殖综合规模化率达到6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二)产业化进程步伐加快

    “十三五”期间,全区特色产业茁壮成长,农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乳业、玉米、肉牛、肉羊、马铃薯、杂粮、小麦、向日葵、羊绒等为代表的优势特色产业,截至2020年初,全区拥有国家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7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6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2015年末的58%提高到2020年初的64%,提高6个百分点。全区农牧业新产业新业态竞相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三)农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加速推进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2020年初,全区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达到57%,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达到97.8%。截至2019年,全区“三品一标”用标产品达3000余个,有机农畜产品产量250.3万吨,居全国首位。农牧业领域中国驰名商标72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23件,区域品牌越叫越响,品牌价值日益凸显。

    回顾“十三五”,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全国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努力开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新局面。
上一篇:
2020年自治区粮食产量平稳增长
下一篇:
2021年总播粮播双增 自治区春播顺利完成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经济概况  /  农牧业

农牧业发展成绩斐然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发布时间:2021-06-3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网        【字体:
  •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持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农牧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一、农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农牧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2761.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47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5年间增长14.0%,年均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增长15.5%,年均增长2.9%;畜牧业产值增长13.9%,年均增长2.6%。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持续优化农牧业经济结构,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增加,畜牧业比重上升5.9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压舱石”作用日益稳固

    (一)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经济作物面积占比提高

    2020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88.3万公顷(13324.5万亩),比2015年增长5.5%,年均增长1.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3.3万公顷(10249.5万亩),增长3.8%,年均增长0.8%,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76.9%,较2015年降低1.2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5.0万公顷(3075万亩),增长11.2%,年均增长2.1%。

    (二)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农业“压舱石”作用日益稳固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2020年,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达到3664.1万吨,比2015年增长11.3%,年均增长2.2%,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8位,比2015年上升2位。其中,玉米产量2742.7万吨,比2015年增长3.4%,年均增长0.7%;小麦产量170.8万吨,比2015年减少4.7%;稻谷产量123.1万吨,比2015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9.5%。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8个规模外调省区之一,内蒙古每年可向国家提供200亿斤(1000万吨)以上商品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三)经济作物生产态势良好,主要产品单产水平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持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不断加强现代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2020年,全区油料产量达到217.3万吨,比2015年增长5.3%,年均增长1.0%,单位面积油料产量2388.8公斤/公顷,比2015年增加315.5公斤/公顷;甜菜产量620.7万吨,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4%,单位面积甜菜产量48787.6公斤/公顷,比2015年增加2162.3公斤/公顷。

    三、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肉产量实现“十六连稳”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深入实施“稳羊增牛扩猪禽”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建设。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显示,全区主要畜禽肉类产量从2015年的236.7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260.7万吨,增长10.1%,年均增速1.9%,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一)克服猪瘟疫情影响,生猪生产恢复向好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努力克服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重创,逐步恢复生猪生产,目前生猪生产势头稳中向好。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显示,全区生猪存栏量从2015年的473.7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534.10万头,增长12.8%,年均增速2.4%;生猪出栏量从2016年的644.95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742.1万头,增长15.1%,年均增速3.6%;猪肉产量从2016年的51.1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61.4万吨,增长20.1%,年均增速4.7%;能繁殖母猪存栏从2016年的54.15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66.53万头,增长22.9%,年均增速5.3%,2020年能繁殖母猪数量占存栏总数的猪群比例为12.5%,生猪生产后备力量充足。

    (二)“增牛”计划稳步实施,“奶罐”地位愈加稳固

    牛存栏、出栏、牛肉产量均实现稳步增加,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显示,全区牛存栏从2015年末的652.9万头增加到2020年末的671.1万头,增长2.8%,年均增速0.6%;牛出栏从2015年的326.4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397.0万头,增长21.6%,年均增速4.0%;牛肉产量从2015年的52.9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66.3万吨,增长25.3%,年均速4.6%。2020年,全区牛奶产量611.5万吨,占全国牛奶产量的比重达到17.8%,牛奶产量、奶业竞争力和奶制品市场占有率全国排名均名列前茅,是全国名副其实的“奶罐”。

    (三)“稳羊”措施落实到位,羊存栏稳定

    内蒙古是全国羊肉产量最大的省区,羊存栏数量和羊肉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十三五”五年间全区羊存栏规模一直稳定在6000万只以上,2020年末,全区羊存栏为6074.2万只,存栏量保持稳定发展;羊肉产量从2015年的92.6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13.0万吨,增长22.0%,年均增速4.1%。

    (四)“扩禽”成果显现,家禽存栏、禽蛋产量实现双增长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家禽存栏、禽蛋产量实现双增长。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显示,全区家禽存栏从2015年末的4282.2万只增加到2020年末的5347.0万只,增长24.9%,年均增速保持在4.5%;禽蛋产量从2015年的56.4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60.4万吨,增长7.2%,年均增速1.4%。

    四、农牧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质量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坚持农牧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持续推进“四控”(控肥、控药、控水、控膜)行动和“科技兴蒙”行动,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全区农牧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农业生产物资消耗减量明显

    “十三五”期间,全区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从2015年的229.4万吨减少到2020年的207.7万吨,减少9.4%,年均减少2.0%,亩均农用化肥施用量减少14.1%,年均减少3.0%;农药使用量从2015年的3.2万吨减少到2020年的2.3万吨,减少27.6%,年均减少6.2%,亩均农药使用量减少31.3%,年均减少7.2%。全区“控肥控药”行动成效显著,持续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

    全区亩均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从2015年的5.0公斤/亩减少到2020年的4.4公斤/亩,下降10.8%,年均降幅2.3%。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水平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15年的81.4%上升到2020年的86.1%,提高4.7个百分点;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的49.4%上升到2020年的55.0%,提高5.6个百分点。2020年,全区农牧业劳动生产率比2015年提高9.8个百分点。

    五、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规?;较灾嵘?/span>

    “十三五”时期,自治区大力扶持新型职业农牧民、种养殖规?;?、农牧业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截至2020年初,全区种植和畜禽养殖规?;Х直鸫锏?span lang="EN-US">116.6万户和9.9万户;家庭农场1126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8666个,农产品加工企业1793家,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户数4678户,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牧民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农牧业规?;?、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初,全区畜禽养殖综合规?;蚀锏?span lang="EN-US">6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二)产业化进程步伐加快

    “十三五”期间,全区特色产业茁壮成长,农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乳业、玉米、肉牛、肉羊、马铃薯、杂粮、小麦、向日葵、羊绒等为代表的优势特色产业,截至2020年初,全区拥有国家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7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6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2015年末的58%提高到2020年初的64%,提高6个百分点。全区农牧业新产业新业态竞相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三)农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加速推进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2020年初,全区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达到57%,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达到97.8%。截至2019年,全区“三品一标”用标产品达3000余个,有机农畜产品产量250.3万吨,居全国首位。农牧业领域中国驰名商标72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23件,区域品牌越叫越响,品牌价值日益凸显。

    回顾“十三五”,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全国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努力开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新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