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内蒙古的“绿富同兴”路越走越宽

发布时间:2025-07-22 【字体:
  • 盛夏的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草木葳蕤,群山叠翠。依托260万亩林地资源,该旗积极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原生态野生林下产品采集、林产品加工和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年带动8000多农牧民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20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一块块光伏板组成一片熠熠蓝海。通过光伏板下种植中药材、有机葡萄等发展特色沙产业,每年带动90余家经营主体实现产值超10亿元。

    在辽阔的北疆大地,一处处曾经荒芜的沙地、贫瘠的山丘,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绿意盎然。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大自然对内蒙古人民努力的回应,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理念的生动实践。

    “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后,内蒙古坚决打主攻、当主力,深入推进“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持续推出光伏治沙、以路治沙、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治理模式,将“绿富同兴”之路越走越宽。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在林产业方面,内蒙古积极引进和培育生产加工企业,加大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品牌,推动林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花果营林场,从高空俯瞰,深绿浅绿的文冠果树铺满田园。“文冠果既是生态树种,又是经济树种,号称铁杆庄稼,叶子可以做茶,果实可以入药。”花果营林场场长王大志介绍说,翁牛特旗在沙地种植北方冷寒沙地苹果、山杏、文冠果、元宝枫等经济林木,并向规?;⒄梗渲?文冠果林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年产文冠果种子15万公斤。

    走进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永合屯村,锦绣海棠进入膨果关键期。锦绣海棠又称“塞外红”苹果,是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历时20余年选育而成的小苹果品种?!懊磕镀骄课榷ㄔ?500斤左右?!敝种不С淌缜逅?。在她的带动下,永合屯村发展锦绣海棠近2000亩。

    在草产业方面,内蒙古从政策扶持、良种培育、饲草供给、加工储运等方面协同发力,确保饲草供给能力稳定在7800万吨以上,推动草产业链跨过千亿级大关。据介绍,内蒙古建成保障性草种繁育基地43.9万亩,草种产能提高到1000万公斤。同时,引导农牧民扩大羊草、柠条、燕麦等人工草种植面积,确保优良饲草种植规模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年人工草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内蒙古还实施天然打草场修复工程,天然草原可食饲草产量提高到3000万吨。为提高草产品生产加工储运能力,内蒙古建成饲草“中央厨房”等集采集配草产业园区150个以上。

    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的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内,曾经的遍地黄沙已是绿波如海,时针式喷灌机正在给望不到边际如绿毯一般的紫花苜蓿浇水。阿鲁科尔沁旗草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苏胜坤说:“从野生牧草亩产量35公斤到苜蓿草亩产量800公斤以上,园区单位草场载畜量翻了数十倍,解决了当地130万头只牲畜的牧草缺口问题,减轻了全旗1560万亩天然草场载畜压力?!?/span>

    多年来,内蒙古通过大力种植沙生植物,推广特色经济林、中药材、灌木原料、沙漠生态旅游、光伏治沙等产业,形成了“治沙+产业”的生态经济型发展模式,把荒沙荒漠变成发展沃土。

    走进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万亩肉苁蓉迎来开花季,鲜艳的花朵盛开,在沙漠中显得格外美丽。阿拉善盟坚持以生态治理带动沙产业发展、以沙产业发展逆向拉动生态治理,已建成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花棒采种3个百万亩产业基地,吸纳农牧民3万多人,户均年增收3万~5万元。

    内蒙古还积极抢占碳汇开发交易制高点,全区开发储备CCER造林碳汇项目25个,建设林草碳普惠服务平台,打造“北疆绿碳”碳汇品牌,继续抓好草票试点,力争全年实现林草碳汇价值转化5000万元。

    跳出治沙抓治沙,内蒙古在防沙治沙的实践中,一边植树种草,一边“向森林要食物”,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沙生中药材、灌木饲料、沙漠旅游等特色产业,2024年全区林草产业总产值超千亿元,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通过产业治沙,农牧民治了“沙窝窝”、搬走了“穷窝窝”、住进了“金窝窝”,实现了“点沙成绿”“点绿成金”的神奇蝶变。


上一篇:
62头种公牛拍出1671.5万元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经济概况  /  农牧业

内蒙古的“绿富同兴”路越走越宽

发布时间:2025-07-22 来源:内蒙古日报        【字体:
  • 盛夏的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草木葳蕤,群山叠翠。依托260万亩林地资源,该旗积极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原生态野生林下产品采集、林产品加工和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年带动8000多农牧民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20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一块块光伏板组成一片熠熠蓝海。通过光伏板下种植中药材、有机葡萄等发展特色沙产业,每年带动90余家经营主体实现产值超10亿元。

    在辽阔的北疆大地,一处处曾经荒芜的沙地、贫瘠的山丘,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绿意盎然。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大自然对内蒙古人民努力的回应,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理念的生动实践。

    “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后,内蒙古坚决打主攻、当主力,深入推进“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持续推出光伏治沙、以路治沙、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治理模式,将“绿富同兴”之路越走越宽。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在林产业方面,内蒙古积极引进和培育生产加工企业,加大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品牌,推动林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花果营林场,从高空俯瞰,深绿浅绿的文冠果树铺满田园。“文冠果既是生态树种,又是经济树种,号称铁杆庄稼,叶子可以做茶,果实可以入药?!被ü殖〕〕ね醮笾窘樯芩担膛L仄煸谏车刂种脖狈嚼浜车仄还?、山杏、文冠果、元宝枫等经济林木,并向规?;⒄?,其中,文冠果林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年产文冠果种子15万公斤。

    走进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永合屯村,锦绣海棠进入膨果关键期。锦绣海棠又称“塞外红”苹果,是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历时20余年选育而成的小苹果品种?!懊磕镀骄课榷ㄔ?500斤左右?!敝种不С淌缜逅怠T谒拇?,永合屯村发展锦绣海棠近2000亩。

    在草产业方面,内蒙古从政策扶持、良种培育、饲草供给、加工储运等方面协同发力,确保饲草供给能力稳定在7800万吨以上,推动草产业链跨过千亿级大关。据介绍,内蒙古建成保障性草种繁育基地43.9万亩,草种产能提高到1000万公斤。同时,引导农牧民扩大羊草、柠条、燕麦等人工草种植面积,确保优良饲草种植规模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年人工草产量达到2000万吨以上。内蒙古还实施天然打草场修复工程,天然草原可食饲草产量提高到3000万吨。为提高草产品生产加工储运能力,内蒙古建成饲草“中央厨房”等集采集配草产业园区150个以上。

    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的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内,曾经的遍地黄沙已是绿波如海,时针式喷灌机正在给望不到边际如绿毯一般的紫花苜蓿浇水。阿鲁科尔沁旗草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苏胜坤说:“从野生牧草亩产量35公斤到苜蓿草亩产量800公斤以上,园区单位草场载畜量翻了数十倍,解决了当地130万头只牲畜的牧草缺口问题,减轻了全旗1560万亩天然草场载畜压力?!?/span>

    多年来,内蒙古通过大力种植沙生植物,推广特色经济林、中药材、灌木原料、沙漠生态旅游、光伏治沙等产业,形成了“治沙+产业”的生态经济型发展模式,把荒沙荒漠变成发展沃土。

    走进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万亩肉苁蓉迎来开花季,鲜艳的花朵盛开,在沙漠中显得格外美丽。阿拉善盟坚持以生态治理带动沙产业发展、以沙产业发展逆向拉动生态治理,已建成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花棒采种3个百万亩产业基地,吸纳农牧民3万多人,户均年增收3万~5万元。

    内蒙古还积极抢占碳汇开发交易制高点,全区开发储备CCER造林碳汇项目25个,建设林草碳普惠服务平台,打造“北疆绿碳”碳汇品牌,继续抓好草票试点,力争全年实现林草碳汇价值转化5000万元。

    跳出治沙抓治沙,内蒙古在防沙治沙的实践中,一边植树种草,一边“向森林要食物”,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沙生中药材、灌木饲料、沙漠旅游等特色产业,2024年全区林草产业总产值超千亿元,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通过产业治沙,农牧民治了“沙窝窝”、搬走了“穷窝窝”、住进了“金窝窝”,实现了“点沙成绿”“点绿成金”的神奇蝶变。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