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鄂伦春图腾崇拜

发布时间:2018-09-07 【字体:
  •   

      

     

    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鄂伦春人经常与各种野生动物打交道,由于生产工具落后,猎取某些凶猛的野兽是很难而又非常危险,所以对熊、虎、狼等猛兽也就逐渐萌生了一种敬畏心理。同时对各种动物的长期观察,发现某些动物的外貌及动作等与人相近,比如熊,不仅能用前掌拿食物送入口中,而且还能直立行走,这使鄂伦春人认为熊与自己似乎有着一种血缘关系。于是成为他们的崇拜对象。不能直呼其名“牛?;铩?,而称公熊为“雅亚”(祖父)、“阿玛哈”(舅舅、伯父)或“额替堪”(老头),称母熊为“太恼”(祖母)或“额聂赫”(伯母)。猎熊不能说“打”而要说“猎”,打死了熊,也不能说“死了”,而要说“阿恩恰”,意思是睡着了。据说在很早以前,鄂伦春人是不准猎熊的,因为熊最早是人,后来才变成熊。传说从前有一位右手带着红手镯的中年妇女到深山密林里去采野菜野果,回家时因天黑而迷失方向,便独自一人生活在山里,后来她变成了熊。过了许多年,她丈夫来这里打猎,看到一只正在吃都柿的熊,就开弓射箭把熊打死了。当猎人抽刀剥皮时,在其右前肢发现了一只红手镯,仔细一看正是他妻子的,才知道熊是他妻子变的,从此就不准再猎打熊了。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禁止猎熊的习惯也逐渐被废除。但是对熊仍然怀着一种恐惧心理,猎到熊之后还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将熊头割下来后要用草包裹起来安放在搭好的木架上,用风葬的方式安葬熊,猎人要跪下磕头,说“不是我们有意打你的,而是误杀了你,请你原谅,不要降祸于我们”。把熊肉驮回来后,集合全“乌力楞”的人把熊肉做成“阿苏木”共同享用,吃时长者带着大家说“不是鄂伦春人吃你的肉,是乌鸦在吃”,并且发出“卡、卡”的乌鸦般的叫声。吃剩的熊骨不能随意扔掉,全部收集起来,举行送葬仪式,还要装哭。有的甚至还把熊骨送到猎获处,与熊头一起风葬。葬熊仪式叫“古落衣仁”。现在猎人猎到熊后虽不再举行上述这些复杂的仪式,但仍要把熊头割下来放在猎获处。

     

      

     

    鄂伦春语称虎为“塔斯喀”,但都不直呼其名,而称为“乌塔气博日坎”或长尾巴等。“乌塔气”是“太爷”的意思,“博日坎”是神的意思。对狼也不直呼其各“古斯克”或“鬼依克”,而叫“嗡”或大嘴巴。这说明鄂伦春族过去曾把虎、狼也当作过类似图腾而崇拜过。打熊、虎和狼的专用名称是“旷迭仁”,“往洞里丢进去”的意思。

     

上一篇:
鄂温克族采集习俗——采野果、山货
下一篇: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清代生产生活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内蒙古印象  /  民俗风情

鄂伦春图腾崇拜

发布时间:2018-09-07 来源:《民俗志>>第四篇信仰民俗>>第一章民间信仰>>第五节鄂伦春族民间信仰》        【字体:
  •   

      

     

    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鄂伦春人经常与各种野生动物打交道,由于生产工具落后,猎取某些凶猛的野兽是很难而又非常危险,所以对熊、虎、狼等猛兽也就逐渐萌生了一种敬畏心理。同时对各种动物的长期观察,发现某些动物的外貌及动作等与人相近,比如熊,不仅能用前掌拿食物送入口中,而且还能直立行走,这使鄂伦春人认为熊与自己似乎有着一种血缘关系。于是成为他们的崇拜对象。不能直呼其名“牛?;铩?,而称公熊为“雅亚”(祖父)、“阿玛哈”(舅舅、伯父)或“额替堪”(老头),称母熊为“太恼”(祖母)或“额聂赫”(伯母)。猎熊不能说“打”而要说“猎”,打死了熊,也不能说“死了”,而要说“阿恩恰”,意思是睡着了。据说在很早以前,鄂伦春人是不准猎熊的,因为熊最早是人,后来才变成熊。传说从前有一位右手带着红手镯的中年妇女到深山密林里去采野菜野果,回家时因天黑而迷失方向,便独自一人生活在山里,后来她变成了熊。过了许多年,她丈夫来这里打猎,看到一只正在吃都柿的熊,就开弓射箭把熊打死了。当猎人抽刀剥皮时,在其右前肢发现了一只红手镯,仔细一看正是他妻子的,才知道熊是他妻子变的,从此就不准再猎打熊了。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禁止猎熊的习惯也逐渐被废除。但是对熊仍然怀着一种恐惧心理,猎到熊之后还要举行一系列仪式,将熊头割下来后要用草包裹起来安放在搭好的木架上,用风葬的方式安葬熊,猎人要跪下磕头,说“不是我们有意打你的,而是误杀了你,请你原谅,不要降祸于我们”。把熊肉驮回来后,集合全“乌力楞”的人把熊肉做成“阿苏木”共同享用,吃时长者带着大家说“不是鄂伦春人吃你的肉,是乌鸦在吃”,并且发出“卡、卡”的乌鸦般的叫声。吃剩的熊骨不能随意扔掉,全部收集起来,举行送葬仪式,还要装哭。有的甚至还把熊骨送到猎获处,与熊头一起风葬。葬熊仪式叫“古落衣仁”。现在猎人猎到熊后虽不再举行上述这些复杂的仪式,但仍要把熊头割下来放在猎获处。

     

      

     

    鄂伦春语称虎为“塔斯喀”,但都不直呼其名,而称为“乌塔气博日坎”或长尾巴等?!拔谒笔恰疤钡囊馑?,“博日坎”是神的意思。对狼也不直呼其各“古斯克”或“鬼依克”,而叫“嗡”或大嘴巴。这说明鄂伦春族过去曾把虎、狼也当作过类似图腾而崇拜过。打熊、虎和狼的专用名称是“旷迭仁”,“往洞里丢进去”的意思。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