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满族歌舞(二)

发布时间:2019-09-24 【字体:
  •  

    庆隆舞

     

     

     

     

     

     

     

    该舞蹈由满族莽势舞发展演变而来,故初名莽式舞。清乾隆八年(1743),更名为庆隆舞,规模宏大,它包括武舞扬烈舞和文舞喜起舞,共同用于宫廷吉庆宴飨。后来,庆隆舞也流行到民间,如清末至民国初年,内蒙古东部满族聚居区曾流行。

     

    扬烈舞

     

     

     

     

      

    据《清史稿·乐志》记载:“用戴面具三十二人,衣黄画布者半,衣黑羊皮者半。跳跃倒掷,象异兽。骑禺马者八人,介胄弓矢,分两翼上,北面一叩。兴,周旋驰逐,象八旗。一兽受矢,群兽慑伏,象武成。”清人笔记《竹叶亭杂记》也有关于扬烈舞的记载:扬烈舞“每岁除夕用之,以竹作马头,马尾彩缯饰之,如戏中假马者。一人踩高跷骑假马,一人涂面、身著黑衣作野兽状,奋力跳跃,高跷者弯弓射。旁有持红油簸箕者一人,箸刮箕而歌。高跷者逐此兽而射之,兽应弦毙,人谓之‘射妈狐子’。此象功之舞也?!贝宋璧竿耆锹遽髁院腿致砩畹囊帐踉傧?。清末,曾在内蒙古东部满族聚居区流行。

     

     

上一篇:
满族歌舞(一)
下一篇:
满族歌舞(三)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内蒙古印象  /  民俗风情

满族歌舞(二)

满族歌舞(二)

发布时间:2019-09-24 来源: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        【字体:
  •  

    庆隆舞

     

     

     

     

     

     

     

    该舞蹈由满族莽势舞发展演变而来,故初名莽式舞。清乾隆八年(1743),更名为庆隆舞,规模宏大,它包括武舞扬烈舞和文舞喜起舞,共同用于宫廷吉庆宴飨。后来,庆隆舞也流行到民间,如清末至民国初年,内蒙古东部满族聚居区曾流行。

     

    扬烈舞

     

     

     

     

      

    据《清史稿·乐志》记载:“用戴面具三十二人,衣黄画布者半,衣黑羊皮者半。跳跃倒掷,象异兽。骑禺马者八人,介胄弓矢,分两翼上,北面一叩。兴,周旋驰逐,象八旗。一兽受矢,群兽慑伏,象武成?!鼻迦吮始恰吨褚锻ぴ蛹恰芬灿泄赜谘锪椅璧募窃兀貉锪椅琛懊克瓿τ弥?,以竹作马头,马尾彩缯饰之,如戏中假马者。一人踩高跷骑假马,一人涂面、身著黑衣作野兽状,奋力跳跃,高跷者弯弓射。旁有持红油簸箕者一人,箸刮箕而歌。高跷者逐此兽而射之,兽应弦毙,人谓之‘射妈狐子’。此象功之舞也。”此舞蹈完全是满族狩猎和戎马生活的艺术再现。清末,曾在内蒙古东部满族聚居区流行。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