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内蒙古地区汉传佛教的法物

发布时间:2016-08-23 【字体:
  • 佛法僧三宝印

    1.石印

    此石印在辽代上京(今赤峰市巴林左旗)皇城遗址出土,高5厘米,长3.5厘米,宽3.5厘米。印体为巴林石料,正方形,屋脊形钮,钮侧刻一“上”字。印文为阳文,小篆体,竖刻“佛法僧三宝圆通之印”,共9字,分3行。印文疏密适宜,屈伸自然。

    2.铜印

    此铜印为辽代制,从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出土,柄高5厘米,边长6厘米,印文为九叠篆书“佛法僧宝”四字,双重边枢,外宽内窄,四字所占比例均匀,笔画几乎等宽。

    石经幢

    1.前召庙石经幢

    此召庙有两座辽代石经幢,一座高1.52米,下部为4角形台石,其上为莲花台,陀罗尼经载于莲台之上,幢8角形,幢身上部为浮雕佛像,8面经文清晰,曰: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

    南方光明电王设噜

    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西方光明电王名主多光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北方光明电王名苏未多尼

    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东方光明电王名阿揭多

    另一座经幢由台座、莲台、幢身组成,通高1.8米。台座正方形,台面雕有4层莲瓣。4个面旁分别刻有双龙戏珠,凤凰展翅,迦陵、频加相对和双狮并舞。幢身8面皆有铭文,为汉译陀罗尼经。幢上最末铭文为:“特建石幢子壹座僧蕴崇李阿刘男孙沙麂郭郎法化女清汉兴圣最连乾统九年十月三日乙丑午时上京开化寺僧口(达)”。

    2.塔子沟石经幢

    1972年,于塔子沟(今赤峰市巴林左旗)古墓中出土的石经幢,幢高45厘米,为辽代大安元年(1085年)刻制。上刻地藏密言、减罪密言、破地狱密言、生天密言等。

    钧窑香炉1970年,在呼和浩特市的丰州古城遗址,出土元代钧窑香炉1件,精美罕见。钧窑香炉,通高42.7厘米,口径25.5厘米。香炉两侧有对称的长方形提耳各一,另有一对兽形耳位于长方形提耳的下部,连接于香炉的颈、腹之间。在香炉的颈部有3个贴雕的麒麟,1个在背面,2个在正面。香炉的腹部有凸起的兽面和铺首衔环等纹饰。香炉底部,圜底鼎立着3个兽形足。香炉通体施以美丽的天青色釉。由于施釉重涂,出炉成形后,流彩犹如蚯蚓滚动,显得精美独特,格外生动,有自然天成之美,是元代钧窑瓷系中的上乘珍品。

    在香炉正面的两个麒麟之间,有一块方形题记,上面阴刻有:“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的楷书铭文。文中的己酉年,为武宗至大二年,即公元1309年。出土香炉距古城佛塔很近,应是佛寺中的法器。

    香炉距今已有680余年的历史,为国家独一无二的国宝。

上一篇:
通辽市著名寺庙
下一篇:
阿拉善盟民族源流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内蒙古印象  /  民俗风情

内蒙古地区汉传佛教的法物

发布时间:2016-08-23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志·宗教志        【字体:
  • 佛法僧三宝印

    1.石印

    此石印在辽代上京(今赤峰市巴林左旗)皇城遗址出土,高5厘米,长3.5厘米,宽3.5厘米。印体为巴林石料,正方形,屋脊形钮,钮侧刻一“上”字。印文为阳文,小篆体,竖刻“佛法僧三宝圆通之印”,共9字,分3行。印文疏密适宜,屈伸自然。

    2.铜印

    此铜印为辽代制,从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出土,柄高5厘米,边长6厘米,印文为九叠篆书“佛法僧宝”四字,双重边枢,外宽内窄,四字所占比例均匀,笔画几乎等宽。

    石经幢

    1.前召庙石经幢

    此召庙有两座辽代石经幢,一座高1.52米,下部为4角形台石,其上为莲花台,陀罗尼经载于莲台之上,幢8角形,幢身上部为浮雕佛像,8面经文清晰,曰: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

    南方光明电王设噜

    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西方光明电王名主多光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北方光明电王名苏未多尼

    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东方光明电王名阿揭多

    另一座经幢由台座、莲台、幢身组成,通高1.8米。台座正方形,台面雕有4层莲瓣。4个面旁分别刻有双龙戏珠,凤凰展翅,迦陵、频加相对和双狮并舞。幢身8面皆有铭文,为汉译陀罗尼经。幢上最末铭文为:“特建石幢子壹座僧蕴崇李阿刘男孙沙麂郭郎法化女清汉兴圣最连乾统九年十月三日乙丑午时上京开化寺僧口(达)”。

    2.塔子沟石经幢

    1972年,于塔子沟(今赤峰市巴林左旗)古墓中出土的石经幢,幢高45厘米,为辽代大安元年(1085年)刻制。上刻地藏密言、减罪密言、破地狱密言、生天密言等。

    钧窑香炉1970年,在呼和浩特市的丰州古城遗址,出土元代钧窑香炉1件,精美罕见。钧窑香炉,通高42.7厘米,口径25.5厘米。香炉两侧有对称的长方形提耳各一,另有一对兽形耳位于长方形提耳的下部,连接于香炉的颈、腹之间。在香炉的颈部有3个贴雕的麒麟,1个在背面,2个在正面。香炉的腹部有凸起的兽面和铺首衔环等纹饰。香炉底部,圜底鼎立着3个兽形足。香炉通体施以美丽的天青色釉。由于施釉重涂,出炉成形后,流彩犹如蚯蚓滚动,显得精美独特,格外生动,有自然天成之美,是元代钧窑瓷系中的上乘珍品。

    在香炉正面的两个麒麟之间,有一块方形题记,上面阴刻有:“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的楷书铭文。文中的己酉年,为武宗至大二年,即公元1309年。出土香炉距古城佛塔很近,应是佛寺中的法器。

    香炉距今已有680余年的历史,为国家独一无二的国宝。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