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那素滴勒盖

发布时间:2019-04-18 【字体:
  • (1896 1943.7)

    那素滴勒盖,亦译那顺德勒格尔、纳森德勒格尔,又名雷寿昌,男,蒙古族, 1896 年出生在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纳林河乡花儿滩一个蒙古族牧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幼时被寄养在舅父赛吉勒汗家。在舅父的熏陶下,天资聪颖的那素滴勒盖对文化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5 年,他任乌审旗王府笔贴式。 1922 年加入 独贵龙”。 1926 年加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并任内蒙古人民革命军 12 团团部书记、乌审旗公众委员会 ( 人民革命政权机构 ) 文书。乌审旗革命受挫后, 告病 还家。土地革命时期,陕北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做了主人。消息传到家乡花儿滩,那素滴勒盖决定亲自去看看。在苏区,他目睹了劳动群众翻身后自由民主的新生活,深切地感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穷苦人谋利益的党。他把自己准备出售的两匹马送给了游击队,并和游击队负责人曹动之等对天盟誓,结为拜识 ( 即把兄弟 ) 。此后他积极在乌审旗农牧民群众中宣传陕北苏区的土地革命,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并重返旗保安队任职,暗中筹备武器弹药,为推翻蒙克乌力计的统治积蓄力量。

    1935 5 月,那素滴勒盖成功地发动了兵变,将蒙克乌力计赶下了台。兵变发生后,乌审旗的地方武装改编为一个营,那素滴勒盖任营长。 1936 年,先后前往靖边、定边考察,与张爱萍、毛泽民、曹动之等取得了联系。 1938 年春,接受我党建议,率旧部加入蒙旗独立旅 ( 后编为国民党新编第三师 ) ,任骑兵营长,多次参加对日伪军的战斗,荣膺“骑射英雄”称号。 1940 年春奔赴延安,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贺龙等亲切接见。同时,他与共产党人乌兰夫、克力更、朱实夫等往来甚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些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他的革命意志愈坚。

    1941 年,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那素滴勒盖被聘为边区参议员,同时当选为边区政府委员; 8 月,又兼任少数民族事务工作委员会委员。在边区政府委员任内,他殚精竭虑,为革命操劳。同时,积极投身于边区生产与教育两大实践。他响应政府努力生产的号召,先后在九龙泉和西川寺沟等地开办农场,身体力行,带动了在延安的蒙古族同胞参加大生产运动。他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多次号召有志青年赴延安学习、深造,并亲自担任了民族学院的蒙文教授和领导工作。他潜心钻研民族革命理论,深入地研究了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指出:“共产党奋斗的方向,是全中国人民奋斗的方向,也就是真正解放蒙古民族的唯一方向?!?

    1943 年,伊克昭盟爆发了震惊全国的 伊盟事变 。国民党军队对反抗军垦的伊克昭盟人民实行血腥镇压,盟长沙克都尔扎布被迫举家流亡。消息传来,那素滴勒盖义愤填膺,径赴国民党驻延安联络机构提出抗议。为了争取“伊盟事变”的早日解决,他四处奔波,食不甘味,寝不安枕,终致旧病复发。 6 月,国民党反动派撤回部署在抗日前线的河防部队,转而进攻陕甘宁边区。那素滴勒盖闻讯,忧心如焚,不顾病情日渐沉重,召开会议,发表演讲,号召蒙古族同胞与边区人民奋起抗击,保卫边区。过度的操劳使他的病情加剧, 1943 7 31 日,那素滴勒盖病逝于蒙古文化促进会,终年 47 岁。


上一篇:
高大羽
下一篇:
刘洪雄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那素滴勒盖

发布时间:2019-04-18 来源:        【字体:
  • (1896 1943.7)

    那素滴勒盖,亦译那顺德勒格尔、纳森德勒格尔,又名雷寿昌,男,蒙古族, 1896 年出生在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纳林河乡花儿滩一个蒙古族牧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幼时被寄养在舅父赛吉勒汗家。在舅父的熏陶下,天资聪颖的那素滴勒盖对文化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5 年,他任乌审旗王府笔贴式。 1922 年加入 独贵龙”。 1926 年加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并任内蒙古人民革命军 12 团团部书记、乌审旗公众委员会 ( 人民革命政权机构 ) 文书。乌审旗革命受挫后, 告病 还家。土地革命时期,陕北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做了主人。消息传到家乡花儿滩,那素滴勒盖决定亲自去看看。在苏区,他目睹了劳动群众翻身后自由民主的新生活,深切地感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穷苦人谋利益的党。他把自己准备出售的两匹马送给了游击队,并和游击队负责人曹动之等对天盟誓,结为拜识 ( 即把兄弟 ) 。此后他积极在乌审旗农牧民群众中宣传陕北苏区的土地革命,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并重返旗保安队任职,暗中筹备武器弹药,为推翻蒙克乌力计的统治积蓄力量。

    1935 5 月,那素滴勒盖成功地发动了兵变,将蒙克乌力计赶下了台。兵变发生后,乌审旗的地方武装改编为一个营,那素滴勒盖任营长。 1936 年,先后前往靖边、定边考察,与张爱萍、毛泽民、曹动之等取得了联系。 1938 年春,接受我党建议,率旧部加入蒙旗独立旅 ( 后编为国民党新编第三师 ) ,任骑兵营长,多次参加对日伪军的战斗,荣膺“骑射英雄”称号。 1940 年春奔赴延安,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贺龙等亲切接见。同时,他与共产党人乌兰夫、克力更、朱实夫等往来甚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些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他的革命意志愈坚。

    1941 年,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那素滴勒盖被聘为边区参议员,同时当选为边区政府委员; 8 月,又兼任少数民族事务工作委员会委员。在边区政府委员任内,他殚精竭虑,为革命操劳。同时,积极投身于边区生产与教育两大实践。他响应政府努力生产的号召,先后在九龙泉和西川寺沟等地开办农场,身体力行,带动了在延安的蒙古族同胞参加大生产运动。他十分重视民族教育事业,多次号召有志青年赴延安学习、深造,并亲自担任了民族学院的蒙文教授和领导工作。他潜心钻研民族革命理论,深入地研究了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指出:“共产党奋斗的方向,是全中国人民奋斗的方向,也就是真正解放蒙古民族的唯一方向?!?

    1943 年,伊克昭盟爆发了震惊全国的 伊盟事变 。国民党军队对反抗军垦的伊克昭盟人民实行血腥镇压,盟长沙克都尔扎布被迫举家流亡。消息传来,那素滴勒盖义愤填膺,径赴国民党驻延安联络机构提出抗议。为了争取“伊盟事变”的早日解决,他四处奔波,食不甘味,寝不安枕,终致旧病复发。 6 月,国民党反动派撤回部署在抗日前线的河防部队,转而进攻陕甘宁边区。那素滴勒盖闻讯,忧心如焚,不顾病情日渐沉重,召开会议,发表演讲,号召蒙古族同胞与边区人民奋起抗击,保卫边区。过度的操劳使他的病情加剧, 1943 7 31 日,那素滴勒盖病逝于蒙古文化促进会,终年 47 岁。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