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囊彻辰(1604—?),蒙古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出生于鄂尔多斯巴图尔洪台吉家族。明天启二年(1622),土默特与鄂尔多斯在部落内选拔优秀人才,共同组成与明朝进行和平谈判的组织,萨囊彻辰以其知识渊博、能明辨事理为由,成为这个高规格组织中的一员,参加与明朝的谈判,并取得休战共处的显着成果。从此,萨囊彻辰在鄂尔多斯部落内处于受尊崇的位置。经常参与部落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管理。鄂尔多斯部落博硕克图济农逝世后,额璘臣袭济农位。在额璘臣继位大典上,萨囊彻辰受命宣读济农封号承袭文书。
清顺治六年(1649),鄂尔多斯部落归顺清廷,被清廷化整为零,分为6旗(后又增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萨囊彻辰目睹清廷对鄂尔多斯蒙古人的羁縻束缚,而鄂尔多斯各旗札萨克却乐于承受的事实,使他悲愤至极。为不与当权者同流,便悄然退出政界,下野沉默。在鄂尔多斯西部草原上埋头着书立说。清康熙元年(1662),终于完成《罕统宝鉴》(有的称《宝鉴》《白史》《白册》)。该书原文为蒙古文,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译成汉文。汉译本定名《钦定蒙古源流》,简称《蒙古源流》。
萨囊彻辰(1604—?),蒙古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出生于鄂尔多斯巴图尔洪台吉家族。明天启二年(1622),土默特与鄂尔多斯在部落内选拔优秀人才,共同组成与明朝进行和平谈判的组织,萨囊彻辰以其知识渊博、能明辨事理为由,成为这个高规格组织中的一员,参加与明朝的谈判,并取得休战共处的显着成果。从此,萨囊彻辰在鄂尔多斯部落内处于受尊崇的位置。经常参与部落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管理。鄂尔多斯部落博硕克图济农逝世后,额璘臣袭济农位。在额璘臣继位大典上,萨囊彻辰受命宣读济农封号承袭文书。
清顺治六年(1649),鄂尔多斯部落归顺清廷,被清廷化整为零,分为6旗(后又增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萨囊彻辰目睹清廷对鄂尔多斯蒙古人的羁縻束缚,而鄂尔多斯各旗札萨克却乐于承受的事实,使他悲愤至极。为不与当权者同流,便悄然退出政界,下野沉默。在鄂尔多斯西部草原上埋头着书立说。清康熙元年(1662),终于完成《罕统宝鉴》(有的称《宝鉴》《白史》《白册》)。该书原文为蒙古文,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译成汉文。汉译本定名《钦定蒙古源流》,简称《蒙古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