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阿勒坦汗(一)

发布时间:2020-12-03 【字体:
  •  

    阿勒坦汗(15071582)(明史籍称俺答、安滩、闇达等)系成吉思汗17世孙,祖父是实现蒙古大一统的“中兴烈主”达延汗,父亲巴尔斯博罗特是右翼三万户济农(副王)。阿勒坦汗于正德十三年(1519)作了统领12个土默特部落的首领。

    阿勒坦汗骁勇善战,冠绝当时,足智多谋,富有韬略,守土拓疆,军功卓著。他率领军队先后6次征讨兀良哈部;4次进军青海,征服卫郭特和撤拉卫郭尔;多次深入新疆征讨瓦刺(西蒙古)四部……终于称雄北徼,长北方诸部。在与明朝的军事斗争中,采取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绕道奇袭等战术,多次进入今山西、河北,一度包围北京。阿勒坦汗一生对外进行45次大战役,可谓屡战屡胜,取得赫赫战功。为此,蒙古汗廷赐他索多汗称号。蒙古人尊称他为“圣狮”。

    阿勒坦汗在增强军事实力的同时,注重发展土默特部经济,使丰州滩得到空前的开发。土默特部原来以畜牧为主业。阿勒坦汗主政后,畜牧业得到更大发展,畜产品自给有余,逐年增加,具备同内地贸易的经济条件。阿勒坦汗发展农业,主要依靠出边的汉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白莲教徒吕鹤、赵全、王廷辅、李自馨、丘富等投奔土默特。阿勒坦汗妥善安置他们,而且听其意见,出榜招纳边内汉人,在板升周围从事农业生产。数年之间,板升汉人达5万余人,开田万顷,村连数百,“耕种市廛,花柳蔬圃”,与中原内地无异。又过10年,汉人发展到10万。大批汉人愿意迁移来此的主要原因,是阿勒坦汗采取薄赋轻徭政策,“岁种地不过(纳)粟一囊,草数束,别无差役”。所以明隆庆五年(1571)再度与明朝互市时,土默特部再没有提出用牛羊换粮食的要求。手工业方面也呈现繁荣昌盛景象,产品有弓箭、戈矛、盔甲、皮箱、摇车、银碗、金杯、金鞍、辔、踢脑、金印、念珠、酒、高烛等,并出现烧砖、造纸等手工业中心。

    经济繁荣,推动城镇和寺庙建设。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阿勒坦汗到边境招收各种匠人来土默川筑城建寺;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修建“五座塔”和八大板升;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在今美岱召村修筑大板升城,作为土默特部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隆庆六年(1572)至明万历三年(1575)又仿元大都的体制建城,明朝廷赐名为“归化”(今呼和浩特),后逐步成为内蒙古中西部的政治、经济中心。

     

上一篇:
阿勒坦汗(二)
下一篇:
吕布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内蒙古印象  /  人物风采  /  古代

阿勒坦汗(一)

发布时间:2020-12-03 来源:《包头市志(卷一)》        【字体:
  •  

    阿勒坦汗(15071582)(明史籍称俺答、安滩、闇达等)系成吉思汗17世孙,祖父是实现蒙古大一统的“中兴烈主”达延汗,父亲巴尔斯博罗特是右翼三万户济农(副王)。阿勒坦汗于正德十三年(1519)作了统领12个土默特部落的首领。

    阿勒坦汗骁勇善战,冠绝当时,足智多谋,富有韬略,守土拓疆,军功卓著。他率领军队先后6次征讨兀良哈部;4次进军青海,征服卫郭特和撤拉卫郭尔;多次深入新疆征讨瓦刺(西蒙古)四部……终于称雄北徼,长北方诸部。在与明朝的军事斗争中,采取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绕道奇袭等战术,多次进入今山西、河北,一度包围北京。阿勒坦汗一生对外进行45次大战役,可谓屡战屡胜,取得赫赫战功。为此,蒙古汗廷赐他索多汗称号。蒙古人尊称他为“圣狮”。

    阿勒坦汗在增强军事实力的同时,注重发展土默特部经济,使丰州滩得到空前的开发。土默特部原来以畜牧为主业。阿勒坦汗主政后,畜牧业得到更大发展,畜产品自给有余,逐年增加,具备同内地贸易的经济条件。阿勒坦汗发展农业,主要依靠出边的汉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白莲教徒吕鹤、赵全、王廷辅、李自馨、丘富等投奔土默特。阿勒坦汗妥善安置他们,而且听其意见,出榜招纳边内汉人,在板升周围从事农业生产。数年之间,板升汉人达5万余人,开田万顷,村连数百,“耕种市廛,花柳蔬圃”,与中原内地无异。又过10年,汉人发展到10万。大批汉人愿意迁移来此的主要原因,是阿勒坦汗采取薄赋轻徭政策,“岁种地不过(纳)粟一囊,草数束,别无差役”。所以明隆庆五年(1571)再度与明朝互市时,土默特部再没有提出用牛羊换粮食的要求。手工业方面也呈现繁荣昌盛景象,产品有弓箭、戈矛、盔甲、皮箱、摇车、银碗、金杯、金鞍、辔、踢脑、金印、念珠、酒、高烛等,并出现烧砖、造纸等手工业中心。

    经济繁荣,推动城镇和寺庙建设。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阿勒坦汗到边境招收各种匠人来土默川筑城建寺;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修建“五座塔”和八大板升;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在今美岱召村修筑大板升城,作为土默特部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隆庆六年(1572)至明万历三年(1575)又仿元大都的体制建城,明朝廷赐名为“归化”(今呼和浩特),后逐步成为内蒙古中西部的政治、经济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