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内蒙古自治区出口货源收购(截至1994年)

发布时间:2020-10-15 【字体:
  • 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到1980年,对外贸易除少数几种商品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进行一些易货贸易外,主要任务是为广州、大连、北京、天津、青岛等口岸组织货源,调运商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治区外经贸系统着手筹备自营出口业务,成立自营出口筹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分批到口岸公司学习,并逐步展开进出口业务。至1985年,自治区外贸全部实行自营进出口,并与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而商品的收购和调出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些商品(如活牛)和有些旗县外贸公司,直到20世纪末,仍承担一些商品收购和调出任务。

    一、出口商品收购

    据有关资料记载,自治区对外贸易商品收购始于1953年,当年收购额为6447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外贸收购额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1953—1994年,自治区对外贸易商品收购额呈波浪式发展,并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及对外政策的变化息息相关。

    1993年以后,由于国家对外贸易体制的变化,各盟(市)外经贸处(局)、企业在人、财、物上已与厅属外贸公司脱钩,成为盟(市)政府(公署)所属单位。各盟(市)先后有大批生产(加工)企业有了对外贸易进出口经营权,随着国家商品生产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商品收购的概念开始逐步淡化。

     

    1953—1994年自治区对外贸易商品收购情况统计表

     

    二、收购商品中的比例变化

    1963年前,自治区农副产品收购额占总收购额的近80%,即使收购出口一些轻纺产品,也是以别的厂家的商标、品牌外销。直到1978年收购商品中农副产品比重才第一次降到33.4%,轻纺产品比重首次达到45.1%。1985年,自治区外贸实行全面自营出口,出口额为13619万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出口商品中活牛、活羊、大豆、玉米、荞麦、羊绒等农副产品大量增加,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66.1%,以后连续数年,出口商品中农副产品的出口额,一直大于轻纺产品和工矿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轻纺产品和工业矿产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收购商品中工业品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到60%以上,初级产品(即农副产品)逐年下降到40%以下。表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也是如此,1990年自治区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中,农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31.30%,轻纺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45.17%,重工业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3.53%。总的发展趋势表明,工业制成品的收购出口(含工矿产品和轻纺产品)已逐步取代初级产品(农副产品)的收购出口,占据自治区收购出口的主要位置。

     

    1963—1990年自治区外贸收购总值比重统计表

     

     

     

     

上一篇:
内蒙古面积最大的城市广场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出口发展概况(截至2006年)(一)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出口货源收购(截至1994年)

发布时间:2020-10-15 来源:《对外贸易志》        【字体:
  • 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到1980年,对外贸易除少数几种商品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进行一些易货贸易外,主要任务是为广州、大连、北京、天津、青岛等口岸组织货源,调运商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治区外经贸系统着手筹备自营出口业务,成立自营出口筹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分批到口岸公司学习,并逐步展开进出口业务。至1985年,自治区外贸全部实行自营进出口,并与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而商品的收购和调出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些商品(如活牛)和有些旗县外贸公司,直到20世纪末,仍承担一些商品收购和调出任务。

    一、出口商品收购

    据有关资料记载,自治区对外贸易商品收购始于1953年,当年收购额为6447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外贸收购额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1953—1994年,自治区对外贸易商品收购额呈波浪式发展,并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及对外政策的变化息息相关。

    1993年以后,由于国家对外贸易体制的变化,各盟(市)外经贸处(局)、企业在人、财、物上已与厅属外贸公司脱钩,成为盟(市)政府(公署)所属单位。各盟(市)先后有大批生产(加工)企业有了对外贸易进出口经营权,随着国家商品生产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商品收购的概念开始逐步淡化。

     

    1953—1994年自治区对外贸易商品收购情况统计表

     

    二、收购商品中的比例变化

    1963年前,自治区农副产品收购额占总收购额的近80%,即使收购出口一些轻纺产品,也是以别的厂家的商标、品牌外销。直到1978年收购商品中农副产品比重才第一次降到33.4%,轻纺产品比重首次达到45.1%。1985年,自治区外贸实行全面自营出口,出口额为13619万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出口商品中活牛、活羊、大豆、玉米、荞麦、羊绒等农副产品大量增加,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66.1%,以后连续数年,出口商品中农副产品的出口额,一直大于轻纺产品和工矿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轻纺产品和工业矿产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收购商品中工业品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到60%以上,初级产品(即农副产品)逐年下降到40%以下。表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也是如此,1990年自治区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中,农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31.30%,轻纺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45.17%,重工业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3.53%。总的发展趋势表明,工业制成品的收购出口(含工矿产品和轻纺产品)已逐步取代初级产品(农副产品)的收购出口,占据自治区收购出口的主要位置。

     

    1963—1990年自治区外贸收购总值比重统计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