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直接主持举办的各种职工中等教育方面的在职学习班总计有14个,参加学习的人员达到590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全区在职医学教育的专业机构只有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直属的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所,不能适应当时形式发展的需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随着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在职医学教育也开始受到充分重视,一批在职医学教育专门机构得以逐步恢复和建立:1979年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盟委批准成立伊克昭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980年10月,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盟委批准成立巴彦淖尔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981年,兴安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宣告成立;1982年,经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批准,乌海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和包头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先后成立;1983年,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编委批准成立哲里木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同年6月5日,昭乌达盟(今赤峰市)编委批准成立昭乌达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983年9月18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哲里木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改建为哲里木盟卫生职工中专;1984年6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内政办文〔1984〕第94号文件”,批准将乌海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伊克昭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改建为乌海卫生职工中专和伊克昭盟卫生职工中专。
1984年,全区有内蒙古自治区级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所,盟市级卫生干部进修学校5所,盟市级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3所。加上旗县所举办的61所卫生进修学校,全区基本形成在职医学教育三级培训网。
1985年,伊克昭盟卫生职工中专同伊克昭盟卫校合并,巴彦淖尔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同巴彦淖尔盟卫校合并。1985年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直接主办的,或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委托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举办的职工学习班共计有51所,参加学习人数达2102人。
1983年10月至1984年4月,根据国家计委、教育部、劳动人事部1983年《关于进行全国专门人才现状调查和需求预测的通知》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组织人力、物力在全区卫生系统至上而下进行为期半年的全区卫生专门人才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区卫生专门人才缺乏,卫生技术队伍的学历、职称也极不合理,严重偏低。无学历人员占当时整个队伍的39.77%,无职称人员占5.24%,并且存在着专门人才年龄偏大(平均年龄为36.71岁)的问题,中高级专门人才年龄偏高尤为突出,平均年龄50.21岁,全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亟待提高。
198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门卫生人才基本表
表10-6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除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和盟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举办各种职工培训班外,各中、高等医学院校也都开设职工大、中专班,各级卫生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均举办各种进修班及长、短期培训班。
这期间,全区高等、中等医学院校也先后设置职工教育专业或各种在职人员业务培训班。除上述专门的在职医学教育基地外,全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均办有不同形式的职工培训班,这些学习班一般学习期限较短,不涉及学历问题。
1985年全区高等医学院校、卫校、职工中专举办职工教育表
表10-70
1988—1991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卫生厅联合批准,全区成立旗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17所(包括旗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16所和1所民办的蒙医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全区有各盟市、旗县卫生局自己批准举办的旗县卫生职业学校多所。
随着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卫生技术职工队伍人员的不断增加,根据几次全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在“八五”“九五”期间,对全区在职医学教育基地进行适当的调整,确立一些专门以在职教育机构为主要的在职医学教育场所,使全区在职医学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1983—1990年在职医学教育表
表10-71
1991—1995年全区在职医学教育开展情况表
表10-72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的3所医学院均设有职工大专班,卫生部门现有的14所卫校中,除锡林郭勒盟卫校分校、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民族卫校、哲里木盟卫校、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护校4所学校未设职工中专班外,其余10所卫生学校均设有职工中专班。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直接主持举办的各种职工中等教育方面的在职学习班总计有14个,参加学习的人员达到590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全区在职医学教育的专业机构只有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直属的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所,不能适应当时形式发展的需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随着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在职医学教育也开始受到充分重视,一批在职医学教育专门机构得以逐步恢复和建立:1979年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盟委批准成立伊克昭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980年10月,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盟委批准成立巴彦淖尔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981年,兴安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宣告成立;1982年,经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批准,乌海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和包头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先后成立;1983年,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编委批准成立哲里木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同年6月5日,昭乌达盟(今赤峰市)编委批准成立昭乌达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983年9月18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哲里木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改建为哲里木盟卫生职工中专;1984年6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内政办文〔1984〕第94号文件”,批准将乌海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伊克昭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改建为乌海卫生职工中专和伊克昭盟卫生职工中专。
1984年,全区有内蒙古自治区级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所,盟市级卫生干部进修学校5所,盟市级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3所。加上旗县所举办的61所卫生进修学校,全区基本形成在职医学教育三级培训网。
1985年,伊克昭盟卫生职工中专同伊克昭盟卫校合并,巴彦淖尔盟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同巴彦淖尔盟卫校合并。1985年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直接主办的,或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委托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举办的职工学习班共计有51所,参加学习人数达2102人。
1983年10月至1984年4月,根据国家计委、教育部、劳动人事部1983年《关于进行全国专门人才现状调查和需求预测的通知》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组织人力、物力在全区卫生系统至上而下进行为期半年的全区卫生专门人才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区卫生专门人才缺乏,卫生技术队伍的学历、职称也极不合理,严重偏低。无学历人员占当时整个队伍的39.77%,无职称人员占5.24%,并且存在着专门人才年龄偏大(平均年龄为36.71岁)的问题,中高级专门人才年龄偏高尤为突出,平均年龄50.21岁,全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亟待提高。
198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门卫生人才基本表
表10-6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除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和盟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举办各种职工培训班外,各中、高等医学院校也都开设职工大、中专班,各级卫生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均举办各种进修班及长、短期培训班。
这期间,全区高等、中等医学院校也先后设置职工教育专业或各种在职人员业务培训班。除上述专门的在职医学教育基地外,全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均办有不同形式的职工培训班,这些学习班一般学习期限较短,不涉及学历问题。
1985年全区高等医学院校、卫校、职工中专举办职工教育表
表10-70
1988—1991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卫生厅联合批准,全区成立旗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17所(包括旗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16所和1所民办的蒙医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全区有各盟市、旗县卫生局自己批准举办的旗县卫生职业学校多所。
随着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卫生技术职工队伍人员的不断增加,根据几次全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在“八五”“九五”期间,对全区在职医学教育基地进行适当的调整,确立一些专门以在职教育机构为主要的在职医学教育场所,使全区在职医学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1983—1990年在职医学教育表
表10-71
1991—1995年全区在职医学教育开展情况表
表10-72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的3所医学院均设有职工大专班,卫生部门现有的14所卫校中,除锡林郭勒盟卫校分校、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民族卫校、哲里木盟卫校、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护校4所学校未设职工中专班外,其余10所卫生学校均设有职工中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