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合理利用盐碱地  活了土地  富了村民

发布时间:2018-08-17 【字体:
  •  

    炎炎烈日下,一片被水渠围起来的水稻长的郁郁葱葱,水渠里是人工养殖的虾和蟹?!鞍滋祗π吩谒锘疃砩暇团赖降咎锢锍栽硬?、害虫,形成了互补。”鄂托克旗蒙西镇干部刘彩梅说。

    蒙西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紧邻黄河。多年来,在黄河与蒙西镇交界地带,有1000多亩河滩盐碱地,只能种植红葱,经济效益低下。2017年,蒙西镇通过生态种养和种植经济作物等方式,合理利用这块盐碱地,让盐碱地焕发生机。

    2017年,蒙西镇党委府与驻村工作队经过调研,多次与村民代表讨论研究,决定将盐碱地对外承包,采取“稻田+”的生态种养模式,利用紧邻黄河的地理优势种植水稻试验田,以扩大集体经济效益,提高村民收入水平。

    据介绍,“稻田+”的生态种养殖模式,先是将虾、蟹幼苗放在固定暂养池中人工养殖。稻苗长到一定高度,蟹会通过人工设置的蟹沟通道自动爬到稻田中。之后,虾、蟹在稻田中以捕食小动物尸体和虫子为食,稻苗也以虾蟹的粪便作为肥料。

    这种生态农业不仅采用立体种养、有机结合的模式,而且拥有稳粮增产、绿色有机、稻虾蟹双丰收的优势,更能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

    “谁也没想到,盐碱地里长出了这么好的水稻?!绷醪拭匪?,目前的水稻田是试验田,已经有了良好成效。下一步,镇里将继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修整闲置田块、修建宽敞机耕路、完善水利设施,补齐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短板,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从而提升粮食综合产能效益。

    “稻田+”的生态种养模式不仅带活了盐碱地,带动了种养业发展,还带富了村民。将近1000亩的实验田,需要雇用临时工人近300人次,按每人每天150元,长期雇佣工人9人,每月4000元计算,预计可为贫困户增加收入85万多元。

    刘彩梅介绍,除了采用生态种养模式,蒙西镇还鼓励、引导村民种植其它适合于盐碱地生长的经济作物,来实现增收。

    家住新民村的国贫户刘金金承包的土地普遍盐碱化,往年只能种些葵花和花生,收入不高。近两年来,在扶贫包扶单位的指导下,刘金金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种植结构,收入有了大幅增加。

    他算了去年全家的收入账:种植甜玉米收入6400元,产业扶持补贴5500元,国家贫困补贴1.5万元,再加上卖羊、猪、鸡等的收入,一共接近3万元。(责任编辑:曹桢)

     

上一篇:
好政策带来新生活
下一篇:
京蒙协作让贫困户有了工作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社会事业  /  民生聚焦

合理利用盐碱地  活了土地  富了村民

合理利用盐碱地  活了土地  富了村民

发布时间:2018-08-17 来源:地方志信息化中心03        【字体:
  •  

    炎炎烈日下,一片被水渠围起来的水稻长的郁郁葱葱,水渠里是人工养殖的虾和蟹?!鞍滋祗π吩谒锘疃?,晚上就爬到稻田里吃杂草、害虫,形成了互补。”鄂托克旗蒙西镇干部刘彩梅说。

    蒙西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紧邻黄河。多年来,在黄河与蒙西镇交界地带,有1000多亩河滩盐碱地,只能种植红葱,经济效益低下。2017年,蒙西镇通过生态种养和种植经济作物等方式,合理利用这块盐碱地,让盐碱地焕发生机。

    2017年,蒙西镇党委府与驻村工作队经过调研,多次与村民代表讨论研究,决定将盐碱地对外承包,采取“稻田+”的生态种养模式,利用紧邻黄河的地理优势种植水稻试验田,以扩大集体经济效益,提高村民收入水平。

    据介绍,“稻田+”的生态种养殖模式,先是将虾、蟹幼苗放在固定暂养池中人工养殖。稻苗长到一定高度,蟹会通过人工设置的蟹沟通道自动爬到稻田中。之后,虾、蟹在稻田中以捕食小动物尸体和虫子为食,稻苗也以虾蟹的粪便作为肥料。

    这种生态农业不仅采用立体种养、有机结合的模式,而且拥有稳粮增产、绿色有机、稻虾蟹双丰收的优势,更能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

    “谁也没想到,盐碱地里长出了这么好的水稻。”刘彩梅说,目前的水稻田是试验田,已经有了良好成效。下一步,镇里将继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修整闲置田块、修建宽敞机耕路、完善水利设施,补齐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短板,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从而提升粮食综合产能效益。

    “稻田+”的生态种养模式不仅带活了盐碱地,带动了种养业发展,还带富了村民。将近1000亩的实验田,需要雇用临时工人近300人次,按每人每天150元,长期雇佣工人9人,每月4000元计算,预计可为贫困户增加收入85万多元。

    刘彩梅介绍,除了采用生态种养模式,蒙西镇还鼓励、引导村民种植其它适合于盐碱地生长的经济作物,来实现增收。

    家住新民村的国贫户刘金金承包的土地普遍盐碱化,往年只能种些葵花和花生,收入不高。近两年来,在扶贫包扶单位的指导下,刘金金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种植结构,收入有了大幅增加。

    他算了去年全家的收入账:种植甜玉米收入6400元,产业扶持补贴5500元,国家贫困补贴1.5万元,再加上卖羊、猪、鸡等的收入,一共接近3万元。(责任编辑:曹桢)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