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内蒙古实践

发布时间:2024-01-25 【字体:
  • 革命文物是中华文物的重要构成,红色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鲜明底色和精神旗帜,内蒙古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红色文化灿烂而厚重。

    在这里,大到一片革命旧址群,小到一片革命时期的纸张,都被列为珍贵的?;ざ韵螅徽饫锏奈牟┕ぷ髡呤颖;ご小⒒罨煤焐幕厝?,以赶考的姿态和担当,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使红色产业异军突起……

    深耕红色富矿

    这几天,漫瀚剧《都贵玛》正在包头市艺术剧院演出,青年演员们深情的表演,使“草原母亲”的形象再现眼前,全新演绎“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民族团结佳话。

    2023年,包头市推出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大型二人台红色革命舞剧《王老太太》入选自治区重点培育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并列入全市主题教育和党员学习推荐观看剧目。

    怎样把好资源变为“活”资源,那就是深耕红色富矿,深“挖”红色故事。

    118万平方公里大地,397处革命遗址点缀其中,13155件(套)可移动文物光耀青史,“集宁争夺战”“齐心协力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壮怀激烈、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在这里俯拾皆是。这些不朽的传奇,通过持续挖掘变得生动鲜活、丰满立体,进而得到广泛传播,走进人们内心深处。

    怎样让革命历史被更多人了解,怎样让革命文物被更多人看到,这几年,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王若飞纪念馆、多松年纪念馆等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

    全区共有89所红色教育基地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每年都有无数党员干部、少年儿童、市民游人在这里追溯红色历史,感悟光辉瞬间,汲取前行力量。

    多松年纪念馆讲解员韩飞飞说:“红色文化贯穿各族人民共求解放、共谋发展的全部历程,作为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弘扬红色文化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span>

    怎样让革命文物?;ちΧ雀蟆⒏?,内蒙古文物局专门编制规划,将大青山革命遗址群、八路军大青山支队遗址群等20多处旗县级文物?;さノ诲嘌∥灾吻段奈锉;さノ?;从基层博物馆纪念馆遴选出具有重大影响和历史价值的230件(套)馆藏革命文物,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革命文物,予以重点?;?;修缮大青山抗日根据地革命旧址、兴安盟“一馆三址”、泰安客栈旧址等一批遗址遗迹,对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的馆藏革命文物实施修复、数字化?;?。

     

    “红色文物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深入实施革命文物?;だ霉こ?,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蹦诿晒盼奈锞指本殖す馗2扑?。

    “+”出新业态

    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新兴业态,做好“红色+”文章,内蒙古探索建立革命文物?;ご?、活化利用机制,推动红色文化创新性发展和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

    不久前,内蒙古党委宣传部与内蒙古文旅厅重磅推出10条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10条线路,遍及全区,将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作出新实践。

    “+文旅”,彰显红色文化价值,“+教育”则是红色基因迸发活力的有效手段。

    2021年,多松年纪念馆与呼和浩特市山水小学共建教育基地,山水小学的学生每个学期都会到纪念馆参观,学?;钩闪ⅰ岸嗨赡曛卸印?。

    山水小学德育主任杜鹃说:“我们要做好少先队员的引路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真正根植于队员们的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信息时代,红色文化与时俱进,“+数字”是红色文化走进年轻人的有效路径。

    “感觉好真实,好像穿越到了那个时代,投身革命?!蹦诿晒琶褡褰夥偶湍罟堇?,AR体验给游客带来极大冲击。

    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是一座再现内蒙古民族革命、民族解放历史、民族区域自治进程、展现民族精神的纪念性展馆。

    近日,科技公司为纪念馆打造的AR智能导览系统正式上线,游客通过科技手段,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了解内蒙古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

    如今,全区不少革命博物馆,红色遗址遗迹创新实施革命旧址活化利用提升工程,借助数字化技术真实再现革命场景,通过VR、AR技术,让游客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从历史的观光者转变为历史的参与者,从而推动红色文化有效传播。有的博物馆通过二维码链接,一个个红色经典故事还被“+”进矿泉水瓶身,手机一扫就能浏览品读,提醒人们饮水莫忘思源。

    在新时代讲活红色故事,于新征程续写革命荣光。内蒙古以实践作笔,把挖掘、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答卷书写在北疆大地上。

     


上一篇:
内蒙古公布第六批自治区文物?;さノ?7处
下一篇:
呼和浩特恼包村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名单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社会事业  /  文化

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内蒙古实践

发布时间:2024-01-25 来源:内蒙古日报        【字体:
  • 革命文物是中华文物的重要构成,红色文化是北疆文化的鲜明底色和精神旗帜,内蒙古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红色文化灿烂而厚重。

    在这里,大到一片革命旧址群,小到一片革命时期的纸张,都被列为珍贵的?;ざ韵?;这里的文博工作者视?;ご小⒒罨煤焐幕厝?,以赶考的姿态和担当,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使红色产业异军突起……

    深耕红色富矿

    这几天,漫瀚剧《都贵玛》正在包头市艺术剧院演出,青年演员们深情的表演,使“草原母亲”的形象再现眼前,全新演绎“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民族团结佳话。

    2023年,包头市推出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大型二人台红色革命舞剧《王老太太》入选自治区重点培育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并列入全市主题教育和党员学习推荐观看剧目。

    怎样把好资源变为“活”资源,那就是深耕红色富矿,深“挖”红色故事。

    118万平方公里大地,397处革命遗址点缀其中,13155件(套)可移动文物光耀青史,“集宁争夺战”“齐心协力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壮怀激烈、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在这里俯拾皆是。这些不朽的传奇,通过持续挖掘变得生动鲜活、丰满立体,进而得到广泛传播,走进人们内心深处。

    怎样让革命历史被更多人了解,怎样让革命文物被更多人看到,这几年,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王若飞纪念馆、多松年纪念馆等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

    全区共有89所红色教育基地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每年都有无数党员干部、少年儿童、市民游人在这里追溯红色历史,感悟光辉瞬间,汲取前行力量。

    多松年纪念馆讲解员韩飞飞说:“红色文化贯穿各族人民共求解放、共谋发展的全部历程,作为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弘扬红色文化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span>

    怎样让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更大、更均衡,内蒙古文物局专门编制规划,将大青山革命遗址群、八路军大青山支队遗址群等20多处旗县级文物?;さノ诲嘌∥灾吻段奈锉;さノ?;从基层博物馆纪念馆遴选出具有重大影响和历史价值的230件(套)馆藏革命文物,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革命文物,予以重点?;?;修缮大青山抗日根据地革命旧址、兴安盟“一馆三址”、泰安客栈旧址等一批遗址遗迹,对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的馆藏革命文物实施修复、数字化?;ぁ?/span>

     

    “红色文物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深入实施革命文物?;だ霉こ?,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蹦诿晒盼奈锞指本殖す馗2扑怠?/span>

    “+”出新业态

    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新兴业态,做好“红色+”文章,内蒙古探索建立革命文物?;ご?、活化利用机制,推动红色文化创新性发展和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

    不久前,内蒙古党委宣传部与内蒙古文旅厅重磅推出10条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10条线路,遍及全区,将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作出新实践。

    “+文旅”,彰显红色文化价值,“+教育”则是红色基因迸发活力的有效手段。

    2021年,多松年纪念馆与呼和浩特市山水小学共建教育基地,山水小学的学生每个学期都会到纪念馆参观,学?;钩闪ⅰ岸嗨赡曛卸印?。

    山水小学德育主任杜鹃说:“我们要做好少先队员的引路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真正根植于队员们的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span>

    信息时代,红色文化与时俱进,“+数字”是红色文化走进年轻人的有效路径。

    “感觉好真实,好像穿越到了那个时代,投身革命?!蹦诿晒琶褡褰夥偶湍罟堇?,AR体验给游客带来极大冲击。

    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是一座再现内蒙古民族革命、民族解放历史、民族区域自治进程、展现民族精神的纪念性展馆。

    近日,科技公司为纪念馆打造的AR智能导览系统正式上线,游客通过科技手段,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了解内蒙古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

    如今,全区不少革命博物馆,红色遗址遗迹创新实施革命旧址活化利用提升工程,借助数字化技术真实再现革命场景,通过VR、AR技术,让游客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从历史的观光者转变为历史的参与者,从而推动红色文化有效传播。有的博物馆通过二维码链接,一个个红色经典故事还被“+”进矿泉水瓶身,手机一扫就能浏览品读,提醒人们饮水莫忘思源。

    在新时代讲活红色故事,于新征程续写革命荣光。内蒙古以实践作笔,把挖掘、活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答卷书写在北疆大地上。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