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的卫生行政机构

发布时间:2016-12-27 【字体:
  • 一、自治区级卫生行政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的卫生行政组织机构,可分为三个独立的系统:一是卫生部门所属的卫生组织机构,即各级政府所属的卫生部门及其下属组织机构。二是工业及其他部门所属的卫生组织机构,如林业、煤炭、冶金、铁道的卫生机构,该系统行政上受部门卫生行政机构的领导,业务上则受部门和驻在地区卫生行政机构的双重领导,卫生部门在业务技术上对其给以支持或指导。三是军队卫生组织机构。该机构虽然是按军队的组织系统建立与运转的,但与地方卫生部门所属的卫生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卫生部门所属的卫生组织机构,按其性质又可细分为卫生行政机构、卫生业务机构与群众性卫生组织。

    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卫生部

    19475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根据《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和《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的规定,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了民政部卫生局,负责管理全区卫生行政工作。自治政府民政部卫生局下设医政、药政、防疫、总务4个科,编制35人。在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的指导下,新成立的内蒙古卫生局学习老解放区的经验,首先从建立卫生机构,组织各方力量预防危害严重的流行性疾病起步,开始了自己对全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

    是年713日,乌兰浩特再次暴发鼠疫。中共内蒙古工作委员会立即决定,在自治政府领导下成立有党政军领导亲自参加的内蒙古自治区防疫委员会,并在乌兰浩特市设立了防疫本部,专门负责直接指挥扑灭鼠疫的工作。自治政府卫生局及其所属的内蒙古医学院等直属机构,经过4个多月扑灭鼠疫斗争,基本平息鼠疫。

    是年11月,内蒙古军区成立了卫生处,与自治政府卫生局合署办公。

    1948512日,内蒙古军区卫生处扩大为卫生部。东北军区卫生部为支援内蒙古的卫生工作,派哈尔滨卫戍病院院长李本周来内蒙古工作,任内蒙古军区卫生部的部长。是年1220日,内蒙古政府卫生局与内蒙古军区卫生部合并,隶属内蒙古军区建制。对外仍挂内蒙古自治政府卫生部和内蒙古军区卫生部两个牌子。部队卫生工作和地方卫生工作双肩挑。卫生部内部机构设置,在保留军区卫生部原有的政治处及医政、材料、兽医,管理4个科的同时,增设了防疫处(下设防疫、社会卫生两个科及化验室、防疫机动队)。19494月防疫处撤销,改设为保健科和防疫科。

    1949330日至44日,军政合并后的卫生部召开了第一届地方卫生工作会议?;嵋槿范ā拔郎ぷ饔岷仙ㄉ瑁匦胗牍づ┍嘟岷?,在医疗上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明确了今后的任务是“以防鼠疫为中心,整顿登记医务人员,培养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地方卫生行政组织”。并规定盟设卫生科和医院,旗县设卫生股和诊疗所,努图克、区设卫生助理员。

    是年4月,哲里木盟、昭乌达盟由东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同年5月,呼伦贝尔与纳文慕仁两盟合并为呼纳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的6个盟中有4个盟成立了卫生科,23个旗县成立了卫生股,47个区设置任命了卫生助理员。

    1950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在北京召开?;嵋槿范恕懊嫦蚬づ┍し牢?,团结中西医”等卫生工作基本原则。为适应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同年11月自治区政府卫生部与内蒙古军区卫生部分开。自治区政府卫生部内设办公室及医政、保健、防疫、妇幼、教育、药政、总务、人事8个科,编制50人。

    19513月,自治区卫生部从乌兰浩特迁至张家口。同年,绥远省的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两盟政府卫生科成立。接着伊克昭盟在6个旗设立了卫生科,乌兰察布盟的一个重点旗也率先设立了卫生科。

    是年8月,首次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和绥远省都派代表参加会议?;嵋樘致鄄⒅贫恕度偈褡逦郎ぷ鞣桨浮?、《少数民族地区性病防治工作方案》、《少数民族地区妇幼卫生工作方案》。会议确定:要在民族地区逐步建立健全卫生机构,配备并培养卫生干部,并根据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减、免医疗费的政策?;嵋槠诩?,内蒙古自治区卫生部的李本周和胡尔钦毕力格代表内蒙古各族人民向毛泽东主席敬献了锦旗。

    19528月,自治区卫生部及直属机关卫生所从张家口移至绥远省归绥市麻花板。是年12月在乌兰浩特成立了东部区行政公署卫生厅,统管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的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并兼管设在东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内蒙古卫生学校、内蒙古地方病防治所、鼠疫防治所等直属卫生事业单位。东部区行政公署卫生厅编制40人,内设医疗预防、卫生防疫、妇幼卫生、教育、计划财务、人事6科和办公室。东部区行政公署卫生厅成立后,哲里木盟、兴安盟卫生处撤销,人员编归并于卫生厅。

    1953年迁至归绥市的自治区卫生部同绥远省卫生局合署办公。

    2.绥远省人民政府卫生局

    1948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绥东的7个县,在丰镇县成立了绥远省人民政府。

    19497月,察哈尔北部发生鼠疫,华北人民政府派出卫生人员协助绥远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卫生局,并组建防疫队开展了卫生防疫工作,并在绥东专署设立了卫生科。

    19501月,绥远省人民政府从丰镇迁至归绥市,国民党绥远省政府民政厅卫生科的人员并入绥远省人民政府卫生局。绥远省人民政府卫生局编制27人,内设医政、防保、药政3个科和秘书室。

    1952年,卫生局内部增设了康复医院管理科、公费医疗管理科、财务科等科室,编制增加为30多人。

    3.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195411日,党中央宣布将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的决定。蒙绥合并后的内蒙古自治区卫生部的编制为76人,卫生部内设办公室、人事室、监察室(后撤销合并于人事室)、乡村医疗预防处,城市医疗预防处、卫生防疫处、宣传教育处、妇幼卫生处、计划财务处和中医科、药政科,并设有部属妇幼卫生工作队和宣传队。

     

    同年6月,东部区卫生厅撤销,哲里木盟卫生处恢复。

    同年10月,自治区卫生厅将乡村医疗预防处和城市医疗预防处合并。

    是年11月,自治区卫生部改称为自治区卫生厅,编制63人,内部机构设置未变。

    19566月,卫生厅内的中医、药政两个科升格为处。至19561月,全区各盟市,旗县的卫生行政机构,均已建立健全。呼和浩特、包头两个直辖市建立了卫生局,其他8个盟,2个行政区设立了卫生处。87个旗县(市)无一例外地均成立了卫生科。

    2000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卫生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自治区卫生厅作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卫生工作的组成部门,行政编制定编57人,内设办公室、人事处、科技教育处、规划财务处、卫生法制与监督处、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医政处、中蒙医处、疾病控制处、保健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机关党委等12个职能处室。

    在此次机构改革中还对卫生厅部分职能进行了调整,将药政、药检职能交由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能交由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承担。

    200510月,自治区卫生厅办公室增挂卫生应急办公室牌子,撤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设农村牧区卫生管理处、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处。 

     

     

     

    二、盟市旗县级卫生行政机构

    1.呼伦贝尔市卫生行政机构

    呼伦贝尔近代的卫生行政机构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伪满洲国,在今呼伦贝尔地区设置了兴安北省和兴安东省,并在民政厅内设置有保健科。保健科内设保健、医务、防疫、烟政4股,负责该地区的卫生行政事务管理。

    民国34年(1945年)10月,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成立后,在所属的民政处内设立一个保健科,作为管理全盟卫生行政事务的办事机构。

    19481月,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民政处保健科改称呼伦贝尔盟民政处保健科。

    民国38年(1949)年4月,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后,呼伦贝尔盟民政处保健科撤销,新成立的呼纳盟卫生科被列入呼纳盟人民政府序列。

    19527月,呼纳盟人民政府卫生科改称卫生处,内设医疗、防疫、妇幼、人秘科。

    19544月,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成立呼伦贝尔盟。新成立的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卫生局,内设医疗、防疫、妇幼、统计4科。此后,随着历次行政隶属关系变动或机构改革,呼伦贝尔盟盟级卫生行政机构的名称在盟“卫生局”和盟“卫生处”之间多次变换。作为盟公署所属序列中的一个县处级卫生行政事务管理单位,组织机构一直保存至2005年。

    200110月,国务院批准呼伦贝尔盟撤盟设市。撤盟设市后的呼伦贝尔市卫生局,内部设置有办公室、医政科、法监科、中蒙医科、干部保健科、规划财务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科教科、疾病控制科、机关党委10个科室,并领导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呼伦贝尔市结核病院、呼伦贝尔市卫生学校、呼伦贝尔蒙医学校、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呼伦贝尔市卫生监督所、呼伦贝尔市结核病防治所、呼伦贝尔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呼伦贝尔市中心血站、呼伦贝尔市妇幼保健所等11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

    2005年底,呼伦贝尔市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 378个(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些卫生机构实际拥有床位10 499张,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总数为9 666张,平均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3.55张。全市现有各类医院1 009所;卫生院138个(城市街道卫生院5个,农村牧区苏木乡镇卫生院133个。其中,中心卫生院32个),卫生院实有床位1 262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0个,卫生监督机构9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7个,医学科研机构1个。全市卫生人员总数18 23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 209人,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63人,注册护士 2.76人。

    2.通辽市卫生行政机构

    通辽(原哲里木盟)地区近代的卫生行政机构始建于1918年北京党中央政府防疫处建立之后。哲里木盟的卫生行政归奉天省管辖。日本侵占东北后,民国21年(1932年)哲里木盟地区的卫生行政直接由伪满洲国民政部分管,具体事务由其派遣到各地的卫生官员负责。

    民国23年(伪康德元年,1943年),伪满洲国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设兴安四省,并在其警察局内设卫生科。原哲里木盟(除郭尔罗斯、杜尔伯特外)各旗县及通辽县、库伦旗归兴安南省管辖。民国24年(1935年),兴安四省合并为兴安总省后,哲里木盟的卫生行政转隶兴安总省警务厅卫生科管辖。

    民国35年(1946年)41日,哲里木?。耍┱诎脱逅闪?,内设保健科。同年61日,哲里木?。耍┱ㄍ上?,保健科随之取消。

    民国36年(1947年)5月,全境刚刚从国民党统治下解放的哲里木盟暴发鼠疫,盟政府组成了防疫委员会领导全盟的卫生防疫工作。民国37年(1948年)月,属于哲里木盟政府序列的卫生科正式组建并成立。

    1951523日,哲里木盟政府卫生科改称哲里木盟卫生处,内设医政、防疫两科。之后,除19653月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哲里木盟卫生处一度被撤并为卫生科外,哲里木盟盟级卫生行政机构的名称有时称“卫生局”,有时称盟“卫生处”,作为盟公署所属序列中的一个县处级卫生行政事务管理单位,组织机构一直保存至今。

    199910月哲里木盟撤盟改市,同年12月,原哲里木盟卫生局改称通辽市卫生局。

    20025月,通辽市卫生局内设的科室由原先的15个精简为8个,人员编制也缩减至25人。

    2005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49个,病床5 188张。

    3.赤峰市卫生行政机构

    东北沦陷时期(19331945年),今赤峰市所辖的旗、县、区,当时分属兴安西省和热河省,这两个省均在省民政厅内设有保健科,只不过科长均系日本人,主要管理日伪官吏及上层人物的卫生保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今赤峰市所辖的地区属热河省管辖,热河省政府内设有卫生处。1949年,现今赤峰市的北部5个旗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47年,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成立时,卫生工作由民教处管理。1950年建立的昭乌达盟始卫生科是现今赤峰市卫生局的前身。1955年,昭乌达盟卫生科改称卫生处。

    19491955年,今赤峰市南部的5个旗县(翁牛特旗、赤峰县、敖汉旗、宁城县、喀喇沁旗)的卫生行政管理仍隶属热河省管辖。1955年,热河省撤销,现今赤峰市的南北部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昭乌达盟,全盟的卫生工作归盟卫生处管理。

    1962年,昭乌达盟卫生处与文教处合并,成立了盟文教办公室。1963年盟卫生处恢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卫生处被撤销,人员进“五七干?!保?SPAN lang=EN-US>1971 年才恢复建制的昭乌达盟卫生处改称卫生局。

    1983年,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昭乌达盟卫生局从此改称赤峰市卫生局。该局内设人事科、秘书科、医政科、防疫科、地病办、爱卫办、公费医疗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等科室,有工作人员46名。

    2005年,赤峰市卫生局下设办公室、人事科、医政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疾病控制科、卫生执法监督科6个行政科室。直属医疗卫生单位有赤峰市医院、赤峰卫生学校、赤峰市卫生防疫站、赤峰市第三医院、赤峰市传染病防治医院、赤峰市中蒙医院、赤峰市妇幼保健所、赤峰市职业病防治所、赤峰市中心血站、赤峰市医疗器械管理站、赤峰市健康教育所、赤峰市医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等。

    4.兴安盟卫生行政机构

    1947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街(今乌兰浩特市)成立。兴安盟及所辖的各旗县人民政府,在这一年都建立健全了各级管理卫生工作的行政业务办事机构。

    2005年,兴安盟卫生局管辖兴安盟健康教育所、兴安盟盟医院、兴安盟中心血站、兴安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兴安盟妇幼保健所、兴安盟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兴安盟结核病防治所、兴安盟卫生学校、兴安盟卫生监督所等11个直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

    5.呼和浩特市卫生行政机构

    呼和浩特地区近代较早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建立于清末民初。

    民国126年(19121937年),绥远警察厅和绥远省会公安局内均设有卫生科或负责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专职办事人员。

    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占的归绥市分别于民国26年(1937年)和民国29年(1940)被改名为“厚和特别市”、“厚和市”,“厚和市公署民政科”和警察局内均设有卫生股。内蒙古中西部沦陷时期,“厚和市”警察局改为警察本部,原警察局卫生股与市公署卫生股合并,成立了“厚和市公署卫生科”在两个卫生行政单位并存时,市公署卫生股统管全市卫生工作,具体任务由警察局卫生股执行。两个卫生行政单位合并后,全市的卫生工作由市公署卫生科统管??沟墓ぷ髦饕性し澜又郑松奔胰?,局部疫情处理,对妓女进行健康检查,对个体开业的中西医、助产士考核发证等。有时也进行一些环境卫生和瓜果蔬菜食品检查。

    民国3438年(19451949年),国民党统治下的归绥市在警察局内设立了卫生科,全科有23名工作人员。不久,设在警察局内的卫生科撤销,归绥市政府成立了卫生科。

    民国36年(1947年),归绥市政府卫生科与绥远省归绥市医院合并,改名为归绥市卫生事务所,办公地址在今玉泉区新生街西巷2号。卫生事务所受绥市政府直接领导。归绥市卫生事务所内设秘书室、保健股、医疗股,有20多名工作人员,并设有为数不多的病床,主要用来收治产妇或戒烟者。该所名为全市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其实只有少数工作人员从事卫生行政管理、防疫保健,其他大部分人实际上都是在搞医学临床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驻归绥市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还有建立于民国36年(1947年)的绥远省卫生处。该处负责统管全绥远?。ㄏ纸衲诿晒盼鞑浚┑奈郎姓泄厥挛瘛3蚊写Τ?、副处长外,该处内设秘书室及第一科、第二科。

    195011日,绥远省归绥市卫生局成立,局址在旧城赋旦街獯皮房巷。归绥市卫生局内部仅设有医政、保健两个科,有秘书主任科员和会计员各一名。

    1952年,归绥市卫生局搬至归绥市医院西楼(今新华大街昭君饭店西侧),局内增设了秘书室和会计室。

    1954年该局又迁至旧城大北街大厅巷,同年2月,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蒙绥合并后的归绥市改称呼和浩特市,归绥市卫生局从此称为呼和浩特市卫生局,新更名的呼和浩特市卫生局增设了人事室。

    1955年,该局最早成立的医政科、保健科,分别改名为医疗预防科和卫生防疫科,同时增设了妇幼卫生科。

    196639月,196810月~19707月,呼和浩特市卫生局被合并于呼和浩特市文教委员会而缩编为呼和浩特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领导下的一个卫生组,19707月以后,呼和浩特市卫生局一直是呼和浩特市卫生行政管理的最高地方机构。

    2005年,呼和浩特市卫生局除内部设有党委办公室、办公室、人事劳资科、监察室、财务科、卫生法制与监督科、科技教育科、医政科、中蒙医科、疾病控制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干部保健科等12个行政与业务管理科室外,还管辖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三医院、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呼和浩特市疾病控制中心、呼和浩特市卫生监督所、呼和浩特市地方病防治中心、呼和浩特市健康教育所、呼和浩特市医学科学新技术推广中心、呼和浩特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呼和浩特市爱委办、呼和浩特市改水办、呼和浩特市卫生学校、呼和浩特市医疗器械维修所等18所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全市卫生系统现有在职职工2 361人,离退休职工614人。

    6.包头市卫生行政机构

    民国初年,现今的包头只是莎拉齐所辖境内的一个镇,既无地方行政组织,更无卫生管理行政机构。许多地方事务均由商务会代管。民国15年(1926年),包头设治局改为包头县,在县公署(1928年改称县政府)警察局内始有卫生科的设置,对个体开业医务人员进行考试,合格者发放开业执照。警察局内设有卫生科,管理全市卫生。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期间,占领包头的日伪统治当局在包头市公署警务科内设置的卫生股,曾对开业医生进行过考试发证。

    民国38年(1949年)8月,包头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的卫生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由市警察局局长、绥远省立包头医院院长及社会各界名流担任,实际上行使的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负责环境卫生之推动与改善,中西医、中西药商及助产士的督导管理,保健防疫之督导与设施等。这个机构直到1950年包头市人民政府卫生局成立后才结束了它的使命。其办事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和余留物资被包头市人民政府卫生局接管。

    194910月,全市拥有中西医生和病床数分别为134人和60张。

    2005年,包头市有卫生工作人员16 8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 841人,占总人数的82.23%;其他技术人员582人,占总人数的3.45%;管理人员1 152人,占总人数的6.84%;工勤人员1 256人,占总人数的了7.46%。包头市卫生局内设11个职能科(室),这些科室是:(1)办公室;(2)政工科;(3)规划财务科;(4)卫生法制与监督科;(5)疾病控制科(挂“包头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包头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6)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7)医政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科);(8)中蒙医科;(9)技教育科;(10)保健科(挂“市保健委员会办公室牌子”);(11)纪检委(监察室)。有各种医疗卫生机构181个,其中医院41个(不包括军队医院1个),疗养院2个,妇幼保健所11个,卫生防疫站12个(不包括北重医院、一机医院内设的防疫站),乡镇卫生院58个,街道卫生院6个,门诊部34个,急救中心1个,血站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劳动卫生监督所1个,医学科研机构1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4个,健康教育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5个。

    7.乌兰察布市卫生行政机构

    乌兰察布地区近代最早的医药活动出现在清代同治年间,一位姓张的中医在宁远(今凉城县)开设中药铺并坐堂行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西方传教士在乌兰察布察哈尔右翼前旗玫瑰建教堂传教时带入西医西药。此后,来自山西、晋军的几十名西医师和退伍医药人员分别在全市各旗县开办诊所药房。1937年“七·七事变”后,集宁、丰镇、兴和、四子王旗、陶林(今察右中旗)等旗县先后开设有公立的“靖亚医院”(实际是诊所),由日本医生和中国医护人员共同开诊,1945年日寇投降后陆续解体。在国民党政权重返该地区的三年中,统治当局在集宁、丰镇、 兴和、商都和平地泉车站等地建有卫生院(所)6所,有医务人员45人。

    19481949年,现今的乌兰察布地区先后有6个旗县建4了人民政权。政府只接收了旧有的丰镇、集宁两所卫生院。整个乌兰察布地区共有开业医和半农半医者604名,中西药店40多家。

    1949年,党中央人民政府派68名医技干部来到乌兰察布地区,协同当地建立卫生机构。

    1950年,乌兰察布盟卫生所在四子王旗成立,并兼管卫生行政。同年,集宁专区设置了卫生科。

    19523月,乌兰察布盟政府设置了卫生处,各旗县也相继设置成立了卫生科。

    2003年,乌兰察布盟卫生局改为乌兰察布市卫生局。

    2005年,乌兰察布市卫生局有办公室、规划财务审计科、卫生法制与监督科、基层卫生与妇幼科、医政科、疾病控制科6个职能科室。

    8.锡林郭勒盟卫生行政机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一批中国共产党派遣的党政干部就进入锡林郭勒盟开辟工作,随队有许多医疗卫生人员。

    1947年,贝子庙(今锡林浩特市)成立了有30多名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巴乌锡察盟医务所,后改名为锡林郭勒盟卫生所。

    1952年锡林郭勒盟公署设立卫生处,全盟各旗县也相继建立了卫生科。成为现今锡林郭勒盟盟市旗县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发展的基础。

    2005年,锡林郭勒盟卫生局内设办公室、人教科、卫生法制与监督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医政科、疾病控制科、中蒙医科、健康教育科、爱委会办公室等9个科室,作为盟行署综合管理全盟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

    9.巴彦淖尔市卫生行政机构

    1949919日,绥远省人民政府派民主建政工作团来河套接管旧政权。建政工作团卫生组接管了绥远省立陕坝医院及五原、临河县卫生院的17名工作人员10张病床。

    19502月陕坝专员公署卫生科成立。

    1952年全地区卫生机构发展至35个,有工作人员621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03人)。

    2005年,巴彦淖尔市卫生局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医政科、基层卫生妇幼科、疾病控制科(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中蒙医科、卫生法制与监督科、干部保健科8个职能科(室)。隶属巴彦淖尔市卫生局管辖的直属卫生事业单位有巴彦淖尔市医院、巴彦淖尔市卫生防疫站、巴彦淖尔市中医院、巴彦淖尔市蒙医医院、巴彦淖尔市妇幼保健所和巴彦淖尔市药品检验所等。

    10.乌海市卫生行政机构

    老石旦煤矿诊疗所是乌海地区最早的第一家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于19539月,只有3名工作人员和一间干打垒石头砌起来房舍。2005年底,全市总共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9个(不含42个校医室),其中政府创办的卫生机构30个(乌海市9个,海勃湾区4个,乌达区11个,海南区6个);工矿企业及其他部门创办的卫生机构39个(海勃湾区23个,乌达区10个,海南区6个)。全市总共设置病床2 256张,拥有卫生人员3 578人。全市每千人口有卫生人员8.23人,医师2.84人。全市卫生事业费约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5%。

    2005年,乌海卫生局内设办公室、卫生法制与监督科、疾病预防与控制科、医疗卫生与科技教育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机关事务中心、爱卫办和干部保健科等科室。

    11.鄂尔多斯市卫生行政机构

    民国29年(1940年),总院设在归绥市的蒙古卫生院,在鄂尔多斯地区设立了直属南京国民政府卫生总署领导的伊克昭盟卫生所。蒙古卫生院是兼有卫生行政管理职能的卫生事业机构。蒙古卫生院于民国32年(1943年)撤销,但伊克昭盟卫生所却一直保留到19499月绥远省和平解放,1950年初被绥远省人民政府接收。

    19506月,设在包头的伊克昭盟卫生所迁回东胜,同年8月和东胜县卫生院合并,扩建为伊克昭盟中心卫生院。

    1952年伊克昭盟卫生处成立。到1957年时全盟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44 所(包括工业及其他部门的11所),拥有卫生工作人员432人,病床330张。

    2001928日,伊克昭盟卫生局正式改名为鄂尔多斯市卫生局。该局除内设办公室、规划财务科、医政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中蒙医科、疾病控制科(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科教科(科技教育科)、保健科、卫生法制与监督科等9个科室外,还下辖有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鄂尔多斯市中医院、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鄂尔多斯市卫生防疫站、鄂尔多斯市妇幼保健院、鄂尔多斯市中心血站、鄂尔多斯市二医院、鄂尔多斯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等8个二级直属单位。

    12.阿拉善盟卫生行政机构

    民国35年(1946年),国民党政府派4名医务工作人员到定远营(阿拉善和硕特旗)组建成立了阿拉善和硕特旗卫生所。这家现代阿拉善最早成立的医疗卫生机构,初建时没有设置病床,只有简单的医疗器械和为数有限的常用药品。

    到民国38年(1949年)9月,该卫生所才发展到7个人,5张病床。

    1950年,在阿拉善和硕特旗卫生所基础上成立卫生保健处。19805月,组建成立阿拉善盟卫生处。

    2005年,阿拉善盟卫生局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医政科、基层卫生妇幼科、疾病控制科、中蒙医科、卫生法制与监督科、干部保健科8个职能科(室)。阿拉善地区有卫生机构133所,拥有的病床数近1 000张。所有旗都建有蒙医医院。隶属阿拉善盟卫生局管辖的直属卫生事业单位有阿拉善盟盟医院、阿拉善盟卫生防疫站、阿拉善盟蒙医药研究所(蒙医医院)、阿拉善盟妇幼保健所、阿拉善盟卫生学校等。

上一篇:
内蒙古早期的职业卫生工作
下一篇:
内蒙古盟市妇幼保健机构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社会事业  /  卫生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的卫生行政机构

发布时间:2016-12-27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志·卫生志        【字体:
  • 一、自治区级卫生行政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的卫生行政组织机构,可分为三个独立的系统:一是卫生部门所属的卫生组织机构,即各级政府所属的卫生部门及其下属组织机构。二是工业及其他部门所属的卫生组织机构,如林业、煤炭、冶金、铁道的卫生机构,该系统行政上受部门卫生行政机构的领导,业务上则受部门和驻在地区卫生行政机构的双重领导,卫生部门在业务技术上对其给以支持或指导。三是军队卫生组织机构。该机构虽然是按军队的组织系统建立与运转的,但与地方卫生部门所属的卫生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卫生部门所属的卫生组织机构,按其性质又可细分为卫生行政机构、卫生业务机构与群众性卫生组织。

    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卫生部

    19475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根据《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和《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的规定,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了民政部卫生局,负责管理全区卫生行政工作。自治政府民政部卫生局下设医政、药政、防疫、总务4个科,编制35人。在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的指导下,新成立的内蒙古卫生局学习老解放区的经验,首先从建立卫生机构,组织各方力量预防危害严重的流行性疾病起步,开始了自己对全区卫生事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

    是年713日,乌兰浩特再次暴发鼠疫。中共内蒙古工作委员会立即决定,在自治政府领导下成立有党政军领导亲自参加的内蒙古自治区防疫委员会,并在乌兰浩特市设立了防疫本部,专门负责直接指挥扑灭鼠疫的工作。自治政府卫生局及其所属的内蒙古医学院等直属机构,经过4个多月扑灭鼠疫斗争,基本平息鼠疫。

    是年11月,内蒙古军区成立了卫生处,与自治政府卫生局合署办公。

    1948512日,内蒙古军区卫生处扩大为卫生部。东北军区卫生部为支援内蒙古的卫生工作,派哈尔滨卫戍病院院长李本周来内蒙古工作,任内蒙古军区卫生部的部长。是年1220日,内蒙古政府卫生局与内蒙古军区卫生部合并,隶属内蒙古军区建制。对外仍挂内蒙古自治政府卫生部和内蒙古军区卫生部两个牌子。部队卫生工作和地方卫生工作双肩挑。卫生部内部机构设置,在保留军区卫生部原有的政治处及医政、材料、兽医,管理4个科的同时,增设了防疫处(下设防疫、社会卫生两个科及化验室、防疫机动队)。19494月防疫处撤销,改设为保健科和防疫科。

    1949330日至44日,军政合并后的卫生部召开了第一届地方卫生工作会议?;嵋槿范ā拔郎ぷ饔岷仙ㄉ?,必须与工农兵相结合,在医疗上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明确了今后的任务是“以防鼠疫为中心,整顿登记医务人员,培养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地方卫生行政组织”。并规定盟设卫生科和医院,旗县设卫生股和诊疗所,努图克、区设卫生助理员。

    是年4月,哲里木盟、昭乌达盟由东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同年5月,呼伦贝尔与纳文慕仁两盟合并为呼纳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的6个盟中有4个盟成立了卫生科,23个旗县成立了卫生股,47个区设置任命了卫生助理员。

    1950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在北京召开?;嵋槿范恕懊嫦蚬づ┍し牢?,团结中西医”等卫生工作基本原则。为适应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同年11月自治区政府卫生部与内蒙古军区卫生部分开。自治区政府卫生部内设办公室及医政、保健、防疫、妇幼、教育、药政、总务、人事8个科,编制50人。

    19513月,自治区卫生部从乌兰浩特迁至张家口。同年,绥远省的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两盟政府卫生科成立。接着伊克昭盟在6个旗设立了卫生科,乌兰察布盟的一个重点旗也率先设立了卫生科。

    是年8月,首次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和绥远省都派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讨论并制定了《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方案》、《少数民族地区性病防治工作方案》、《少数民族地区妇幼卫生工作方案》?;嵋槿范ǎ阂诿褡宓厍鸩浇⒔∪郎?,配备并培养卫生干部,并根据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减、免医疗费的政策?;嵋槠诩洌诿晒抛灾吻郎康睦畋局芎秃毡狭Ω翊砟诿晒鸥髯迦嗣裣蛎蠖飨聪琢私跗?。

    19528月,自治区卫生部及直属机关卫生所从张家口移至绥远省归绥市麻花板。是年12月在乌兰浩特成立了东部区行政公署卫生厅,统管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的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并兼管设在东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内蒙古卫生学校、内蒙古地方病防治所、鼠疫防治所等直属卫生事业单位。东部区行政公署卫生厅编制40人,内设医疗预防、卫生防疫、妇幼卫生、教育、计划财务、人事6科和办公室。东部区行政公署卫生厅成立后,哲里木盟、兴安盟卫生处撤销,人员编归并于卫生厅。

    1953年迁至归绥市的自治区卫生部同绥远省卫生局合署办公。

    2.绥远省人民政府卫生局

    1948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绥东的7个县,在丰镇县成立了绥远省人民政府。

    19497月,察哈尔北部发生鼠疫,华北人民政府派出卫生人员协助绥远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卫生局,并组建防疫队开展了卫生防疫工作,并在绥东专署设立了卫生科。

    19501月,绥远省人民政府从丰镇迁至归绥市,国民党绥远省政府民政厅卫生科的人员并入绥远省人民政府卫生局。绥远省人民政府卫生局编制27人,内设医政、防保、药政3个科和秘书室。

    1952年,卫生局内部增设了康复医院管理科、公费医疗管理科、财务科等科室,编制增加为30多人。

    3.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195411日,党中央宣布将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的决定。蒙绥合并后的内蒙古自治区卫生部的编制为76人,卫生部内设办公室、人事室、监察室(后撤销合并于人事室)、乡村医疗预防处,城市医疗预防处、卫生防疫处、宣传教育处、妇幼卫生处、计划财务处和中医科、药政科,并设有部属妇幼卫生工作队和宣传队。

     

    同年6月,东部区卫生厅撤销,哲里木盟卫生处恢复。

    同年10月,自治区卫生厅将乡村医疗预防处和城市医疗预防处合并。

    是年11月,自治区卫生部改称为自治区卫生厅,编制63人,内部机构设置未变。

    19566月,卫生厅内的中医、药政两个科升格为处。至19561月,全区各盟市,旗县的卫生行政机构,均已建立健全。呼和浩特、包头两个直辖市建立了卫生局,其他8个盟,2个行政区设立了卫生处。87个旗县(市)无一例外地均成立了卫生科。

    2000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卫生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自治区卫生厅作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卫生工作的组成部门,行政编制定编57人,内设办公室、人事处、科技教育处、规划财务处、卫生法制与监督处、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医政处、中蒙医处、疾病控制处、保健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机关党委等12个职能处室。

    在此次机构改革中还对卫生厅部分职能进行了调整,将药政、药检职能交由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能交由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承担。

    200510月,自治区卫生厅办公室增挂卫生应急办公室牌子,撤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设农村牧区卫生管理处、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处。 

     

     

     

    二、盟市旗县级卫生行政机构

    1.呼伦贝尔市卫生行政机构

    呼伦贝尔近代的卫生行政机构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伪满洲国,在今呼伦贝尔地区设置了兴安北省和兴安东省,并在民政厅内设置有保健科。保健科内设保健、医务、防疫、烟政4股,负责该地区的卫生行政事务管理。

    民国34年(1945年)10月,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成立后,在所属的民政处内设立一个保健科,作为管理全盟卫生行政事务的办事机构。

    19481月,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民政处保健科改称呼伦贝尔盟民政处保健科。

    民国38年(1949)年4月,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后,呼伦贝尔盟民政处保健科撤销,新成立的呼纳盟卫生科被列入呼纳盟人民政府序列。

    19527月,呼纳盟人民政府卫生科改称卫生处,内设医疗、防疫、妇幼、人秘科。

    19544月,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成立呼伦贝尔盟。新成立的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卫生局,内设医疗、防疫、妇幼、统计4科。此后,随着历次行政隶属关系变动或机构改革,呼伦贝尔盟盟级卫生行政机构的名称在盟“卫生局”和盟“卫生处”之间多次变换。作为盟公署所属序列中的一个县处级卫生行政事务管理单位,组织机构一直保存至2005年。

    200110月,国务院批准呼伦贝尔盟撤盟设市。撤盟设市后的呼伦贝尔市卫生局,内部设置有办公室、医政科、法监科、中蒙医科、干部保健科、规划财务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科教科、疾病控制科、机关党委10个科室,并领导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呼伦贝尔市结核病院、呼伦贝尔市卫生学校、呼伦贝尔蒙医学校、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呼伦贝尔市卫生监督所、呼伦贝尔市结核病防治所、呼伦贝尔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呼伦贝尔市中心血站、呼伦贝尔市妇幼保健所等11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

    2005年底,呼伦贝尔市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 378个(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些卫生机构实际拥有床位10 499张,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总数为9 666张,平均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3.55张。全市现有各类医院1 009所;卫生院138个(城市街道卫生院5个,农村牧区苏木乡镇卫生院133个。其中,中心卫生院32个),卫生院实有床位1 262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0个,卫生监督机构9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7个,医学科研机构1个。全市卫生人员总数18 23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 209人,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63人,注册护士 2.76人。

    2.通辽市卫生行政机构

    通辽(原哲里木盟)地区近代的卫生行政机构始建于1918年北京党中央政府防疫处建立之后。哲里木盟的卫生行政归奉天省管辖。日本侵占东北后,民国21年(1932年)哲里木盟地区的卫生行政直接由伪满洲国民政部分管,具体事务由其派遣到各地的卫生官员负责。

    民国23年(伪康德元年,1943年),伪满洲国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设兴安四省,并在其警察局内设卫生科。原哲里木盟(除郭尔罗斯、杜尔伯特外)各旗县及通辽县、库伦旗归兴安南省管辖。民国24年(1935年),兴安四省合并为兴安总省后,哲里木盟的卫生行政转隶兴安总省警务厅卫生科管辖。

    民国35年(1946年)41日,哲里木?。耍┱诎脱逅闪ⅲ谏璞=】?。同年61日,哲里木?。耍┱ㄍ上兀=】扑嬷∠?。

    民国36年(1947年)5月,全境刚刚从国民党统治下解放的哲里木盟暴发鼠疫,盟政府组成了防疫委员会领导全盟的卫生防疫工作。民国37年(1948年)月,属于哲里木盟政府序列的卫生科正式组建并成立。

    1951523日,哲里木盟政府卫生科改称哲里木盟卫生处,内设医政、防疫两科。之后,除19653月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哲里木盟卫生处一度被撤并为卫生科外,哲里木盟盟级卫生行政机构的名称有时称“卫生局”,有时称盟“卫生处”,作为盟公署所属序列中的一个县处级卫生行政事务管理单位,组织机构一直保存至今。

    199910月哲里木盟撤盟改市,同年12月,原哲里木盟卫生局改称通辽市卫生局。

    20025月,通辽市卫生局内设的科室由原先的15个精简为8个,人员编制也缩减至25人。

    2005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49个,病床5 188张。

    3.赤峰市卫生行政机构

    东北沦陷时期(19331945年),今赤峰市所辖的旗、县、区,当时分属兴安西省和热河省,这两个省均在省民政厅内设有保健科,只不过科长均系日本人,主要管理日伪官吏及上层人物的卫生保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今赤峰市所辖的地区属热河省管辖,热河省政府内设有卫生处。1949年,现今赤峰市的北部5个旗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47年,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成立时,卫生工作由民教处管理。1950年建立的昭乌达盟始卫生科是现今赤峰市卫生局的前身。1955年,昭乌达盟卫生科改称卫生处。

    19491955年,今赤峰市南部的5个旗县(翁牛特旗、赤峰县、敖汉旗、宁城县、喀喇沁旗)的卫生行政管理仍隶属热河省管辖。1955年,热河省撤销,现今赤峰市的南北部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昭乌达盟,全盟的卫生工作归盟卫生处管理。

    1962年,昭乌达盟卫生处与文教处合并,成立了盟文教办公室。1963年盟卫生处恢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卫生处被撤销,人员进“五七干校”,1971 年才恢复建制的昭乌达盟卫生处改称卫生局。

    1983年,昭乌达盟改为赤峰市,昭乌达盟卫生局从此改称赤峰市卫生局。该局内设人事科、秘书科、医政科、防疫科、地病办、爱卫办、公费医疗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等科室,有工作人员46名。

    2005年,赤峰市卫生局下设办公室、人事科、医政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疾病控制科、卫生执法监督科6个行政科室。直属医疗卫生单位有赤峰市医院、赤峰卫生学校、赤峰市卫生防疫站、赤峰市第三医院、赤峰市传染病防治医院、赤峰市中蒙医院、赤峰市妇幼保健所、赤峰市职业病防治所、赤峰市中心血站、赤峰市医疗器械管理站、赤峰市健康教育所、赤峰市医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等。

    4.兴安盟卫生行政机构

    1947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街(今乌兰浩特市)成立。兴安盟及所辖的各旗县人民政府,在这一年都建立健全了各级管理卫生工作的行政业务办事机构。

    2005年,兴安盟卫生局管辖兴安盟健康教育所、兴安盟盟医院、兴安盟中心血站、兴安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兴安盟妇幼保健所、兴安盟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兴安盟结核病防治所、兴安盟卫生学校、兴安盟卫生监督所等11个直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

    5.呼和浩特市卫生行政机构

    呼和浩特地区近代较早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建立于清末民初。

    民国126年(19121937年),绥远警察厅和绥远省会公安局内均设有卫生科或负责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专职办事人员。

    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占的归绥市分别于民国26年(1937年)和民国29年(1940)被改名为“厚和特别市”、“厚和市”,“厚和市公署民政科”和警察局内均设有卫生股。内蒙古中西部沦陷时期,“厚和市”警察局改为警察本部,原警察局卫生股与市公署卫生股合并,成立了“厚和市公署卫生科”在两个卫生行政单位并存时,市公署卫生股统管全市卫生工作,具体任务由警察局卫生股执行。两个卫生行政单位合并后,全市的卫生工作由市公署卫生科统管??沟墓ぷ髦饕性し澜又?,扑杀家犬,局部疫情处理,对妓女进行健康检查,对个体开业的中西医、助产士考核发证等。有时也进行一些环境卫生和瓜果蔬菜食品检查。

    民国3438年(19451949年),国民党统治下的归绥市在警察局内设立了卫生科,全科有23名工作人员。不久,设在警察局内的卫生科撤销,归绥市政府成立了卫生科。

    民国36年(1947年),归绥市政府卫生科与绥远省归绥市医院合并,改名为归绥市卫生事务所,办公地址在今玉泉区新生街西巷2号。卫生事务所受绥市政府直接领导。归绥市卫生事务所内设秘书室、保健股、医疗股,有20多名工作人员,并设有为数不多的病床,主要用来收治产妇或戒烟者。该所名为全市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其实只有少数工作人员从事卫生行政管理、防疫保健,其他大部分人实际上都是在搞医学临床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驻归绥市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还有建立于民国36年(1947年)的绥远省卫生处。该处负责统管全绥远省(现今内蒙古西部)的卫生行政有关事务。除任命有处长、副处长外,该处内设秘书室及第一科、第二科。

    195011日,绥远省归绥市卫生局成立,局址在旧城赋旦街獯皮房巷。归绥市卫生局内部仅设有医政、保健两个科,有秘书主任科员和会计员各一名。

    1952年,归绥市卫生局搬至归绥市医院西楼(今新华大街昭君饭店西侧),局内增设了秘书室和会计室。

    1954年该局又迁至旧城大北街大厅巷,同年2月,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蒙绥合并后的归绥市改称呼和浩特市,归绥市卫生局从此称为呼和浩特市卫生局,新更名的呼和浩特市卫生局增设了人事室。

    1955年,该局最早成立的医政科、保健科,分别改名为医疗预防科和卫生防疫科,同时增设了妇幼卫生科。

    196639月,196810月~19707月,呼和浩特市卫生局被合并于呼和浩特市文教委员会而缩编为呼和浩特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领导下的一个卫生组,19707月以后,呼和浩特市卫生局一直是呼和浩特市卫生行政管理的最高地方机构。

    2005年,呼和浩特市卫生局除内部设有党委办公室、办公室、人事劳资科、监察室、财务科、卫生法制与监督科、科技教育科、医政科、中蒙医科、疾病控制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干部保健科等12个行政与业务管理科室外,还管辖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三医院、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呼和浩特市疾病控制中心、呼和浩特市卫生监督所、呼和浩特市地方病防治中心、呼和浩特市健康教育所、呼和浩特市医学科学新技术推广中心、呼和浩特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呼和浩特市爱委办、呼和浩特市改水办、呼和浩特市卫生学校、呼和浩特市医疗器械维修所等18所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全市卫生系统现有在职职工2 361人,离退休职工614人。

    6.包头市卫生行政机构

    民国初年,现今的包头只是莎拉齐所辖境内的一个镇,既无地方行政组织,更无卫生管理行政机构。许多地方事务均由商务会代管。民国15年(1926年),包头设治局改为包头县,在县公署(1928年改称县政府)警察局内始有卫生科的设置,对个体开业医务人员进行考试,合格者发放开业执照。警察局内设有卫生科,管理全市卫生。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期间,占领包头的日伪统治当局在包头市公署警务科内设置的卫生股,曾对开业医生进行过考试发证。

    民国38年(1949年)8月,包头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的卫生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由市警察局局长、绥远省立包头医院院长及社会各界名流担任,实际上行使的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负责环境卫生之推动与改善,中西医、中西药商及助产士的督导管理,保健防疫之督导与设施等。这个机构直到1950年包头市人民政府卫生局成立后才结束了它的使命。其办事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和余留物资被包头市人民政府卫生局接管。

    194910月,全市拥有中西医生和病床数分别为134人和60张。

    2005年,包头市有卫生工作人员16 8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 841人,占总人数的82.23%;其他技术人员582人,占总人数的3.45%;管理人员1 152人,占总人数的6.84%;工勤人员1 256人,占总人数的了7.46%。包头市卫生局内设11个职能科(室),这些科室是:(1)办公室;(2)政工科;(3)规划财务科;(4)卫生法制与监督科;(5)疾病控制科(挂“包头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包头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6)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7)医政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科);(8)中蒙医科;(9)技教育科;(10)保健科(挂“市保健委员会办公室牌子”);(11)纪检委(监察室)。有各种医疗卫生机构181个,其中医院41个(不包括军队医院1个),疗养院2个,妇幼保健所11个,卫生防疫站12个(不包括北重医院、一机医院内设的防疫站),乡镇卫生院58个,街道卫生院6个,门诊部34个,急救中心1个,血站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劳动卫生监督所1个,医学科研机构1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4个,健康教育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5个。

    7.乌兰察布市卫生行政机构

    乌兰察布地区近代最早的医药活动出现在清代同治年间,一位姓张的中医在宁远(今凉城县)开设中药铺并坐堂行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西方传教士在乌兰察布察哈尔右翼前旗玫瑰建教堂传教时带入西医西药。此后,来自山西、晋军的几十名西医师和退伍医药人员分别在全市各旗县开办诊所药房。1937年“七·七事变”后,集宁、丰镇、兴和、四子王旗、陶林(今察右中旗)等旗县先后开设有公立的“靖亚医院”(实际是诊所),由日本医生和中国医护人员共同开诊,1945年日寇投降后陆续解体。在国民党政权重返该地区的三年中,统治当局在集宁、丰镇、 兴和、商都和平地泉车站等地建有卫生院(所)6所,有医务人员45人。

    19481949年,现今的乌兰察布地区先后有6个旗县建4了人民政权。政府只接收了旧有的丰镇、集宁两所卫生院。整个乌兰察布地区共有开业医和半农半医者604名,中西药店40多家。

    1949年,党中央人民政府派68名医技干部来到乌兰察布地区,协同当地建立卫生机构。

    1950年,乌兰察布盟卫生所在四子王旗成立,并兼管卫生行政。同年,集宁专区设置了卫生科。

    19523月,乌兰察布盟政府设置了卫生处,各旗县也相继设置成立了卫生科。

    2003年,乌兰察布盟卫生局改为乌兰察布市卫生局。

    2005年,乌兰察布市卫生局有办公室、规划财务审计科、卫生法制与监督科、基层卫生与妇幼科、医政科、疾病控制科6个职能科室。

    8.锡林郭勒盟卫生行政机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一批中国共产党派遣的党政干部就进入锡林郭勒盟开辟工作,随队有许多医疗卫生人员。

    1947年,贝子庙(今锡林浩特市)成立了有30多名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巴乌锡察盟医务所,后改名为锡林郭勒盟卫生所。

    1952年锡林郭勒盟公署设立卫生处,全盟各旗县也相继建立了卫生科。成为现今锡林郭勒盟盟市旗县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发展的基础。

    2005年,锡林郭勒盟卫生局内设办公室、人教科、卫生法制与监督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医政科、疾病控制科、中蒙医科、健康教育科、爱委会办公室等9个科室,作为盟行署综合管理全盟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

    9.巴彦淖尔市卫生行政机构

    1949919日,绥远省人民政府派民主建政工作团来河套接管旧政权。建政工作团卫生组接管了绥远省立陕坝医院及五原、临河县卫生院的17名工作人员10张病床。

    19502月陕坝专员公署卫生科成立。

    1952年全地区卫生机构发展至35个,有工作人员621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03人)。

    2005年,巴彦淖尔市卫生局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医政科、基层卫生妇幼科、疾病控制科(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中蒙医科、卫生法制与监督科、干部保健科8个职能科(室)。隶属巴彦淖尔市卫生局管辖的直属卫生事业单位有巴彦淖尔市医院、巴彦淖尔市卫生防疫站、巴彦淖尔市中医院、巴彦淖尔市蒙医医院、巴彦淖尔市妇幼保健所和巴彦淖尔市药品检验所等。

    10.乌海市卫生行政机构

    老石旦煤矿诊疗所是乌海地区最早的第一家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于19539月,只有3名工作人员和一间干打垒石头砌起来房舍。2005年底,全市总共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9个(不含42个校医室),其中政府创办的卫生机构30个(乌海市9个,海勃湾区4个,乌达区11个,海南区6个);工矿企业及其他部门创办的卫生机构39个(海勃湾区23个,乌达区10个,海南区6个)。全市总共设置病床2 256张,拥有卫生人员3 578人。全市每千人口有卫生人员8.23人,医师2.84人。全市卫生事业费约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5%

    2005年,乌海卫生局内设办公室、卫生法制与监督科、疾病预防与控制科、医疗卫生与科技教育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机关事务中心、爱卫办和干部保健科等科室。

    11.鄂尔多斯市卫生行政机构

    民国29年(1940年),总院设在归绥市的蒙古卫生院,在鄂尔多斯地区设立了直属南京国民政府卫生总署领导的伊克昭盟卫生所。蒙古卫生院是兼有卫生行政管理职能的卫生事业机构。蒙古卫生院于民国32年(1943年)撤销,但伊克昭盟卫生所却一直保留到19499月绥远省和平解放,1950年初被绥远省人民政府接收。

    19506月,设在包头的伊克昭盟卫生所迁回东胜,同年8月和东胜县卫生院合并,扩建为伊克昭盟中心卫生院。

    1952年伊克昭盟卫生处成立。到1957年时全盟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44 所(包括工业及其他部门的11所),拥有卫生工作人员432人,病床330张。

    2001928日,伊克昭盟卫生局正式改名为鄂尔多斯市卫生局。该局除内设办公室、规划财务科、医政科、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中蒙医科、疾病控制科(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科教科(科技教育科)、保健科、卫生法制与监督科等9个科室外,还下辖有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鄂尔多斯市中医院、鄂尔多斯市蒙医研究所、鄂尔多斯市卫生防疫站、鄂尔多斯市妇幼保健院、鄂尔多斯市中心血站、鄂尔多斯市二医院、鄂尔多斯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等8个二级直属单位。

    12.阿拉善盟卫生行政机构

    民国35年(1946年),国民党政府派4名医务工作人员到定远营(阿拉善和硕特旗)组建成立了阿拉善和硕特旗卫生所。这家现代阿拉善最早成立的医疗卫生机构,初建时没有设置病床,只有简单的医疗器械和为数有限的常用药品。

    到民国38年(1949年)9月,该卫生所才发展到7个人,5张病床。

    1950年,在阿拉善和硕特旗卫生所基础上成立卫生保健处。19805月,组建成立阿拉善盟卫生处。

    2005年,阿拉善盟卫生局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医政科、基层卫生妇幼科、疾病控制科、中蒙医科、卫生法制与监督科、干部保健科8个职能科(室)。阿拉善地区有卫生机构133所,拥有的病床数近1 000张。所有旗都建有蒙医医院。隶属阿拉善盟卫生局管辖的直属卫生事业单位有阿拉善盟盟医院、阿拉善盟卫生防疫站、阿拉善盟蒙医药研究所(蒙医医院)、阿拉善盟妇幼保健所、阿拉善盟卫生学校等。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