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黄河“几字弯”上的富饶湖泊

发布时间:2025-09-15 【字体:
  • 图片2.png

     

    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位于黄河 “几字弯”顶。这里南部是沃野河套平原,北部横亘阴山山脉,却曾因乌兰布和沙漠东扩、耕地退化,陷入 “沙逼水退、水枯沙进”的困境。《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第十集《绿进沙退 巴彦淖尔》,聚焦这片土地的生态突围,看巴彦淖尔人如何以双手为笔、以坚守为墨,在沙海与沃土间,创造抬头见蓝、俯身拥绿的生态变迁。

     

    图片3.png

     

    摸清沙尘的“怪脾气”

    遏制沙漠向河套地区侵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治沙防线的最前沿。为了监测荒漠绿洲周围的风沙变化情况,科研人员深入风沙现场,“沙尘暴一来,沙林中心的科研人员马不停蹄登上50米高的沙尘观测塔,在不同高度记录沙尘数量和风速数据”。

     

    风洞实验破解治沙密码

     

    图片4.png

     

    在风洞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用天然新疆杨枝条模拟自然防护林的配置实验。结果显示,通过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结合的方式,防风固沙的效果更好。于是,当地迅速在“三北”工程第三期开始应用乔灌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带,目前已在磴口县推广56万余亩。这一种植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林田矛盾、成活率高,而且有效的防治模式也给了巴彦淖尔人信心,让流动沙丘变身立体生态屏障。

     

    图片5.png

     

    代代接力植新绿

    平均年龄35岁的“三北”治沙青年突击队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他们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树经验,提高了植被成活率。如今 ,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林草覆盖度已经提升到39.1%。

     

    图片6.png

     

    “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治沙人更是构筑起三道防护线:第一道以乔木为主挡风墙,第二道以灌木为主阻沙林带,第三道为封沙育草区。他们让210多万亩沙漠变绿洲,为世界荒漠化防治贡献出“系统防护、全域治理、科技赋能、产业支撑”的实践路径。

     

    图片7.png

     

    渠通田沃粮仓实

    巴彦淖尔是世界三大优质小麦产区之一,所产小麦因蛋白质面筋质等综合指标突出,被誉为“五项全能冠军”。为解决早年河套平原灌排配套以及土地盐碱问题,当地在黄河“几字弯”北岸及阴山脚下开挖了人工河道——总干渠和总排干。经过多年建设,其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形成了有灌有排的七级水网,使得小麦亩产从500斤跃升至1000斤,真正让“阴山南八百里”成为沃野连片的塞上米粮川。

     

    图片8.png

     

    湖清鸟归湿地兴

    乌梁素海是全球重要的鸟类迁徙停歇地,还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疣鼻天鹅的重要繁殖地,被称为“中国疣鼻天鹅之乡”。这里曾因污染导致疣鼻天鹅数量减少,自从实施《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生态?;ぬ趵罚啾翘於煜灾龆?,栖息繁殖的鸟儿有20多万只,实现了“山清水秀,鸟成群鱼满仓”的绿色画卷。

     

    图片9.png

     

    1757924336543534.png

     

    从风沙围城到林田交织,巴彦淖尔用坚守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上一篇:
全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现场推进会召开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生态环境

黄河“几字弯”上的富饶湖泊

发布时间:2025-09-15 来源:方志内蒙古微信公众号        【字体:
  • 图片2.png

     

    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位于黄河 “几字弯”顶。这里南部是沃野河套平原,北部横亘阴山山脉,却曾因乌兰布和沙漠东扩、耕地退化,陷入 “沙逼水退、水枯沙进”的困境?!堵趟嗌街泄鹁怼返谑堵探惩?巴彦淖尔》,聚焦这片土地的生态突围,看巴彦淖尔人如何以双手为笔、以坚守为墨,在沙海与沃土间,创造抬头见蓝、俯身拥绿的生态变迁。

     

    图片3.png

     

    摸清沙尘的“怪脾气”

    遏制沙漠向河套地区侵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治沙防线的最前沿。为了监测荒漠绿洲周围的风沙变化情况,科研人员深入风沙现场,“沙尘暴一来,沙林中心的科研人员马不停蹄登上50米高的沙尘观测塔,在不同高度记录沙尘数量和风速数据”。

     

    风洞实验破解治沙密码

     

    图片4.png

     

    在风洞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用天然新疆杨枝条模拟自然防护林的配置实验。结果显示,通过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结合的方式,防风固沙的效果更好。于是,当地迅速在“三北”工程第三期开始应用乔灌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带,目前已在磴口县推广56万余亩。这一种植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林田矛盾、成活率高,而且有效的防治模式也给了巴彦淖尔人信心,让流动沙丘变身立体生态屏障。

     

    图片5.png

     

    代代接力植新绿

    平均年龄35岁的“三北”治沙青年突击队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他们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树经验,提高了植被成活率。如今 ,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的林草覆盖度已经提升到39.1%。

     

    图片6.png

     

    “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治沙人更是构筑起三道防护线:第一道以乔木为主挡风墙,第二道以灌木为主阻沙林带,第三道为封沙育草区。他们让210多万亩沙漠变绿洲,为世界荒漠化防治贡献出“系统防护、全域治理、科技赋能、产业支撑”的实践路径。

     

    图片7.png

     

    渠通田沃粮仓实

    巴彦淖尔是世界三大优质小麦产区之一,所产小麦因蛋白质面筋质等综合指标突出,被誉为“五项全能冠军”。为解决早年河套平原灌排配套以及土地盐碱问题,当地在黄河“几字弯”北岸及阴山脚下开挖了人工河道——总干渠和总排干。经过多年建设,其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形成了有灌有排的七级水网,使得小麦亩产从500斤跃升至1000斤,真正让“阴山南八百里”成为沃野连片的塞上米粮川。

     

    图片8.png

     

    湖清鸟归湿地兴

    乌梁素海是全球重要的鸟类迁徙停歇地,还是国家二级?;つ窭囵啾翘於斓闹匾敝车兀怀莆?/span>“中国疣鼻天鹅之乡”。这里曾因污染导致疣鼻天鹅数量减少,自从实施《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生态?;ぬ趵罚啾翘於煜灾龆?,栖息繁殖的鸟儿有20多万只,实现了“山清水秀,鸟成群鱼满仓”的绿色画卷。

     

    图片9.png

     

    1757924336543534.png

     

    从风沙围城到林田交织,巴彦淖尔用坚守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