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王伟光:志书古今 启迪未来

发布时间:2016-06-09 【字体:
  •  

    王伟光1

    志书古今 启迪未来

    王伟光

    连绵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为传承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这一古老文化传统焕发勃勃生机、展现新的活力,成为保存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媒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载体,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文化支撑。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地方志事业与传统的地方志编修已不可同日而语,形成了志(志书)、鉴(年鉴)、库(地情数据库)、馆(方志馆)、网(地情网站)、刊(期刊)、会(学会)、研(理论研究)、用(开发利用)等多业并举的新格局。截至201510月底,全国编纂完成首轮、二轮省、市、县志书8000多种,编修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乡镇村志27000多种,编纂地方综合年鉴2300多种,累计整理旧志2500多种,还编纂出版了大量地情书,字数以百亿计,形成了以反映国情、地情为主要内容,全面系统、持续不断、卷帙浩繁的社会科学成果群。另外,还开通了27个省级网站、230个市级网站、816个县级网站;建成国家方志馆1个、省级方志馆16个、市级方志馆86个、县级方志馆近300个。这些成果成为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几年,地方志工作的触角不断延伸,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特色志、乡镇村志编纂方兴未艾,成为当前地方志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特别是兴起了乡镇志编纂热潮,并且从自发的民间行为逐渐发展成为政府组织的文化行为,有的省份以政府令形式将其纳入地方志编修范畴。乡镇志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据现有可考资料,宋代常棠所撰《澉水志》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乡镇志。与省、市、县三级志书相比,乡镇志虽属小志,但意义不小,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乡镇志的作用更显重要。

    启动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是适应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形势需要、适应地方志事业发展形势需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志的存史、资政、教化功能。镇是基层行政组织,镇志更接近中国基层社会发展变迁的国情,是基层地情记录文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而作为充分反映本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镇志又能全面展示地方发展脉络,有助于摸索发展经验,为探索中国乡镇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参考。还应看到,对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来说,故乡是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故乡情怀终生难忘。留住乡愁,记住乡思,充分展示名镇文化魅力,激发爱乡、爱国情怀,正是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长,本文选自作者为《中国名镇志丛书》所作的序)

    (来源:《人民日报》2016527日第7版)

上一篇: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赴通辽市开展调研督查工作
下一篇:
坚持依法治志,推进地方志事业全面发展——李培林在纪念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座谈会上得讲话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时政动态  /  工作动态

王伟光:志书古今 启迪未来

发布时间:2016-06-0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  

    王伟光1

    志书古今 启迪未来

    王伟光

    连绵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为传承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这一古老文化传统焕发勃勃生机、展现新的活力,成为保存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媒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载体,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文化支撑。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地方志事业与传统的地方志编修已不可同日而语,形成了志(志书)、鉴(年鉴)、库(地情数据库)、馆(方志馆)、网(地情网站)、刊(期刊)、会(学会)、研(理论研究)、用(开发利用)等多业并举的新格局。截至201510月底,全国编纂完成首轮、二轮省、市、县志书8000多种,编修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乡镇村志27000多种,编纂地方综合年鉴2300多种,累计整理旧志2500多种,还编纂出版了大量地情书,字数以百亿计,形成了以反映国情、地情为主要内容,全面系统、持续不断、卷帙浩繁的社会科学成果群。另外,还开通了27个省级网站、230个市级网站、816个县级网站;建成国家方志馆1个、省级方志馆16个、市级方志馆86个、县级方志馆近300个。这些成果成为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几年,地方志工作的触角不断延伸,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特色志、乡镇村志编纂方兴未艾,成为当前地方志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特别是兴起了乡镇志编纂热潮,并且从自发的民间行为逐渐发展成为政府组织的文化行为,有的省份以政府令形式将其纳入地方志编修范畴。乡镇志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据现有可考资料,宋代常棠所撰《澉水志》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乡镇志。与省、市、县三级志书相比,乡镇志虽属小志,但意义不小,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乡镇志的作用更显重要。

    启动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是适应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形势需要、适应地方志事业发展形势需要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地方志的存史、资政、教化功能。镇是基层行政组织,镇志更接近中国基层社会发展变迁的国情,是基层地情记录文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而作为充分反映本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镇志又能全面展示地方发展脉络,有助于摸索发展经验,为探索中国乡镇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参考?;褂吹剑杂谧孀姹脖采谒钩び谒沟闹泄死此?,故乡是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故乡情怀终生难忘。留住乡愁,记住乡思,充分展示名镇文化魅力,激发爱乡、爱国情怀,正是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长,本文选自作者为《中国名镇志丛书》所作的序)

    (来源:《人民日报》2016527日第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