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读懂习近平承德之行的历史启示

发布时间:2021-08-30 【字体:
  •   “承德我是头一回来,一直心向往之。这里的很多事都想了解、实地看一看?!?/p>

      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北省承德市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国内考察,单独前往一个地级市,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这又是总书记第一次到承德,考察点的选择,意味深长。

      新华社26日播发了考察纪实,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承德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承德见证了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历史时刻,汉藏满蒙等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印记。我们的祖先在中华民族的进步过程中、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政治智慧、做了哪些事情,我们要深入了解?!?/p>

      在历史上,承德留下了哪些“重要历史时刻”和“政治智慧”?

      实际上,承德作为一个地标进入中华文明史的版图,始于十八世纪上半叶(命名于1733年,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地处京师与塞北之间、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过渡地带的承德,一度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见证了中国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24日上午,总书记用了半天时间,先后走进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承德博物馆考察。

      三个考察点的选择,都颇有代表性——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清代为实现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统一而修建的。

      总书记指出:“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ず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p>

      在普宁寺,总书记仔细察看了三块石碑,了解相关史实。

      这三块石碑——普宁寺碑、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而整座普宁寺前半部为汉式、后半部为藏式,汉藏合璧、有机融合。

      正如建筑一样,合璧交融、和睦共生,方能“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

      在承德博物馆,总书记参观了一个专题展览《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

      总书记多次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华社播发的纪实里,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

      参观过程中,一幅展现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的示意图,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总书记感慨:“土尔扈特部都去了100多年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要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真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和向心力?!?/p>

      参观完展览,总书记还特别提出:“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研史学史工作”。

      今年以来,从贵州苗寨,到广西,到青海,到西藏,总书记频频到民族地区考察调研??疾焱局?,他曾这样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p>

      现代化,是包括所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内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复兴,也必须凝聚各族儿女的智慧和力量。

      在承德,鉴往知来,总书记充满自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56个民族、14亿多人和睦共生,更加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

上一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激励各族儿女携手奋进新征程
下一篇: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的英雄情怀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时政动态  /  全国要闻

读懂习近平承德之行的历史启示

发布时间:2021-08-30 来源:新华网        【字体:
  •   “承德我是头一回来,一直心向往之。这里的很多事都想了解、实地看一看。”

      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北省承德市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国内考察,单独前往一个地级市,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这又是总书记第一次到承德,考察点的选择,意味深长。

      新华社26日播发了考察纪实,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承德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承德见证了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历史时刻,汉藏满蒙等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印记。我们的祖先在中华民族的进步过程中、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政治智慧、做了哪些事情,我们要深入了解?!?/p>

      在历史上,承德留下了哪些“重要历史时刻”和“政治智慧”?

      实际上,承德作为一个地标进入中华文明史的版图,始于十八世纪上半叶(命名于1733年,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地处京师与塞北之间、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过渡地带的承德,一度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见证了中国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24日上午,总书记用了半天时间,先后走进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承德博物馆考察。

      三个考察点的选择,都颇有代表性——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清代为实现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统一而修建的。

      总书记指出:“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ず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p>

      在普宁寺,总书记仔细察看了三块石碑,了解相关史实。

      这三块石碑——普宁寺碑、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而整座普宁寺前半部为汉式、后半部为藏式,汉藏合璧、有机融合。

      正如建筑一样,合璧交融、和睦共生,方能“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

      在承德博物馆,总书记参观了一个专题展览《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

      总书记多次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华社播发的纪实里,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

      参观过程中,一幅展现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的示意图,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总书记感慨:“土尔扈特部都去了100多年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要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真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和向心力。”

      参观完展览,总书记还特别提出:“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研史学史工作”。

      今年以来,从贵州苗寨,到广西,到青海,到西藏,总书记频频到民族地区考察调研??疾焱局?,他曾这样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p>

      现代化,是包括所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内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复兴,也必须凝聚各族儿女的智慧和力量。

      在承德,鉴往知来,总书记充满自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56个民族、14亿多人和睦共生,更加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智能导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