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标准日
中国标准代号的诞生与演变
提到“GB”,你是不是先想到手机里还剩多少存储空间?但其实生活中藏着另一个“GB”,从日常使用的家电、食品包装,到工业生产中的机械零件、建筑材料,印有“GB”标识的产品无处不在。它可不是存储单位,而是中国国家标准的专属代号,是保障我们生活质量与安全的“隐形标尺”。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我们来说一说“GB”的诞生与演变。
1958年,国家技术委员会标准局起草了新中国第1号国家标准《标准格式与幅面尺寸(草案)》(GB 1-58),其中规定标准代号为“GB”。在确定国家标准代号时,曾考虑过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
采用中文为代号,即将我国国家标准简称为“国标”(类似苏联标准“ГОСТ”、罗马尼亚标准“STAS”),或者简称为“中标”(类似波兰标准“PN”,匈牙利标准“MS”,英国标准“BS”),但由于中国语文与外国语文不同,与国外联系不便。
第二种方案
在“国标”或“中标”之后,补充标注由其汉语拉丁化拼音首字母构成的字母组合,“国标(GB)”或“中标(ZB)”,这种表示方法比较复杂。
第三种方案
完全采用汉语拉丁化拼音字母的首字母合并来表示,即ZGB(中国国家标准)、GB(国家标准)或ZB(中国标准)。
当时的初步意见拟以“GB”为我国国家标准的代号,因为这样既能做到含义明确恰当,简单易记,又能便于国内外引用。在1958—1963年这段时间内,我国国家标准的代号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案即“国标(GB)”,后来在1963年9月12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下发通知,修改了关于国家标准代号的规定,将“国标(GB)”改为“GB”,至此标准代号定为“GB”,并沿用至今。
从一份文件到万千产品,“GB”这两个字母已深入我们生活的肌理。它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代号,而是品质、安全与规范的象征,默默守护着现代生活的每一次运转。
今天,当你再看到“GB”时,不妨多想一层:它或许不是你手机里的存储空间,但却是构建我们安全、便捷、高质量生活的“标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一份安心,都有标可循。
世界标准日
中国标准代号的诞生与演变
提到“GB”,你是不是先想到手机里还剩多少存储空间?但其实生活中藏着另一个“GB”,从日常使用的家电、食品包装,到工业生产中的机械零件、建筑材料,印有“GB”标识的产品无处不在。它可不是存储单位,而是中国国家标准的专属代号,是保障我们生活质量与安全的“隐形标尺”。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我们来说一说“GB”的诞生与演变。
1958年,国家技术委员会标准局起草了新中国第1号国家标准《标准格式与幅面尺寸(草案)》(GB 1-58),其中规定标准代号为“GB”。在确定国家标准代号时,曾考虑过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
采用中文为代号,即将我国国家标准简称为“国标”(类似苏联标准“ГОСТ”、罗马尼亚标准“STAS”),或者简称为“中标”(类似波兰标准“PN”,匈牙利标准“MS”,英国标准“BS”),但由于中国语文与外国语文不同,与国外联系不便。
第二种方案
在“国标”或“中标”之后,补充标注由其汉语拉丁化拼音首字母构成的字母组合,“国标(GB)”或“中标(ZB)”,这种表示方法比较复杂。
第三种方案
完全采用汉语拉丁化拼音字母的首字母合并来表示,即ZGB(中国国家标准)、GB(国家标准)或ZB(中国标准)。
当时的初步意见拟以“GB”为我国国家标准的代号,因为这样既能做到含义明确恰当,简单易记,又能便于国内外引用。在1958—1963年这段时间内,我国国家标准的代号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案即“国标(GB)”,后来在1963年9月12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下发通知,修改了关于国家标准代号的规定,将“国标(GB)”改为“GB”,至此标准代号定为“GB”,并沿用至今。
从一份文件到万千产品,“GB”这两个字母已深入我们生活的肌理。它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代号,而是品质、安全与规范的象征,默默守护着现代生活的每一次运转。
今天,当你再看到“GB”时,不妨多想一层:它或许不是你手机里的存储空间,但却是构建我们安全、便捷、高质量生活的“标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一份安心,都有标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