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产业园头部企业、远景北方科技公司(鄂尔多斯)副总经理邹权麟说:“园区80%的能源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20%的能源来自回购电网绿电,实现了100%绿能供给?!?/div>
令人期待的是,这个总投资400亿元的示范项目投产后,年产30万吨绿氢、120万吨绿氨,配套建有500万千瓦风电、110万吨绿氢还原铁生产线,年节约标煤66.5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54万吨。
项目负责人付小龙说:“未来,包头很有可能成为全球重工业城市中首个完成零碳转型的示范城市?!?/div>
重构版图中,赤峰市形成中蒙药、医疗器械制造到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体系,12户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药品畅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百亿级医药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重构版图中,凭借肉牛与玉米全产业链开发、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治理、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等合作优势和高铁互通优势,兴安盟、通辽市深度融入东三省经济圈。
重构版图中,乌兰察布市250公里长的产业带上,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下游马铃薯加工企业增至32户,今年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将直逼百亿元。
重构版图中,凭着超过14万峰骆驼的资源实力,阿拉善盟开发出驼奶粉、驼肉罐头、驼血多肽等数十种产品,向打造全球最大的骆驼产业样板区迈出关键一步。
重构版图中,作为乳品行业第一个建成零碳工厂的企业,伊利旗下国家级绿色工厂增至31个,亚洲最大乳企以“绿能量”诠释高质量发展正能量。
重构版图中,内蒙古燕谷坊全谷食养健康产业科技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全谷物产业在国际资本市场布局的第一股。
重构版图中,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地增至8个国家和地区,其番茄罐头、脱水蔬菜、羊肉等特色产品远销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优化结构 继往开来——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每一番重构,都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强大动力;每一番努力,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无限生机。
这动力与生机,源于载入史册的投资结构优化:今年上半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0.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8.9%,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7.9%,新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倍。
这动力与生机,源于载入史册的产业结构优化:今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6%、21.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
选择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调整优化结构,为内蒙古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开辟出继往开来的希望之路。
这希望,是融入新型工业化血液的答卷:目前,全区新能源装机规模接近7000万千瓦,战略性新兴工业发展风生水起;以氢能和焦炉煤气、废水、钢渣、煤矸石等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覆盖12盟市。
这希望,是开辟信息化发展新赛道的答卷:目前,全区5G基站增至4.6万座,覆盖各盟市900多个乡镇及重点工业园区;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能园区和数字车间增至200多个,呼包鄂和赤峰四市晋级为全国双千兆城市。
这希望,是城镇化之路越走越宽广:截至6月底,遍及各盟市的1.1万多户规模以上企业带动全区10万多户上下游企业“聚链成群”,内蒙古产城融合与城镇化步伐加快,带动城镇就业人数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57.5%。
这希望,是农牧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目前,内蒙古已创建9个国家级、27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盟市级、旗县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遍布全区各地,初步形成以园区化引领驱动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希望之光,照耀2023。调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内蒙古闯新路、进中游和推动经济稳中有进埋下伏笔。
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总量逼近1.1万亿元,同比增长7.3%,内蒙古在做大经济总量上迈出重要一步。
今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速、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8个、3.5个、3.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0.7个百分点,居全国前列……为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游水平,内蒙古正在积蓄发展正能量。
今年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1.8亿元,同比增长13.7%,内蒙古经济效益有效提升。
今年上半年,全区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8万多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内蒙古以实际行动唱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时代强音。
历史没有终点,追梦未有止境。面向未来,内蒙古如何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给出的答案格外醒目:全力办好两件大事,向着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扎实迈进,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闯新路、进中游,内蒙古的希望在哪里?希望依然在脚下,在奋起自强的搏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