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新方志编修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农林局编成《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志》,巴林左旗、昭乌达盟(1983年改称赤峰市)、土默特旗(1965年分为土默特左、右旗)曾组织编修志书,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断。1982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时称总编室)成立后,全区三级修志正式启动。内蒙古自治区第一轮修志规划自治区志分志74部、盟(市)志12部、旗县(市、区)志101部。至2012年,第一轮修志工作基本完成,9部(卷)志书在全国新编地方志评比中获奖,1部志书在全国少数民族图书评比中获奖,百余部志书在自治区级评比中获奖。第二轮修志工作于2003年全面启动,规划自治区志分志、盟(市)志、旗县(市、区)志193部。各地、各部门还编写了乡镇志、村志、专志约900种。
摘自《方志百科全书》
内蒙古自治区新方志编修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农林局编成《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志》,巴林左旗、昭乌达盟(1983年改称赤峰市)、土默特旗(1965年分为土默特左、右旗)曾组织编修志书,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断。1982年,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时称总编室)成立后,全区三级修志正式启动。内蒙古自治区第一轮修志规划自治区志分志74部、盟(市)志12部、旗县(市、区)志101部。至2012年,第一轮修志工作基本完成,9部(卷)志书在全国新编地方志评比中获奖,1部志书在全国少数民族图书评比中获奖,百余部志书在自治区级评比中获奖。第二轮修志工作于2003年全面启动,规划自治区志分志、盟(市)志、旗县(市、区)志193部。各地、各部门还编写了乡镇志、村志、专志约900种。
摘自《方志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