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地方综合年鉴条目的选题(二)

发布时间:2022-09-16 【字体:
  • 三、选题方法

    (一)多种渠道搜集材料

    丰富的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对于以提供新鲜资料为目的地方综合年鉴来说,材料的占有尤为重要。条目选题的材料来源主要有:

    一是文件、简报、汇报、内部资料,特别是单位、部门的年度总结材料或某项工作、活动的总结报告。通过这些材料,编纂者可以对某项事业或工作一年的进展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获得某些基本情况、数据和典型事例,可以获得进一步采访和调查的线索。

    二是报纸、刊物、电视节目、数字出版物。这些都是条目选题的来源。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资料有的只具有向年鉴编纂者提供采访线索的价值,有的可作为半成品供进一步加工,有的新闻报道当时具有新闻价值,却不具备“年鉴价值”。

    三是通过互联网搜索的资料。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年鉴编纂者通过强大的搜索平台在互联网查阅所需资料变得越来越便捷。年鉴编纂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料,但要善于甄别,应尽量采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

    四是其他征集渠道搜集的资料。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者应在继续保持主渠道通畅的同时,向行业协会、高等学校、科研部门、新闻出版部门等搜集资料,同时通过调查访问的方式,走向城市、乡村,主动与社会各界接触,搜集第一手资料。

    (二)关注重点、热点问题

    年度事物纷繁庞杂,地方综合年鉴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倶到,必须把握重点,从大量庞杂的材料中提炼精华。只有这样,筛选出来的材料才能代表年度内部门的主要情况,满足读者的需要。比如,就公安工作选题立目时,有关打击犯罪、治安维稳、户政管理、出入境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监督等内容的材料,都是重点反映的问题,而诸如“公安系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某区公安局关心干警家庭生活,解决干警后顾之忧”之类的题材就应该舍弃。

    所谓“热点”,是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事物。热点因地因时而不同,但往往是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集中表现,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各地媒体聚焦的城市化进程、“房地产热”、群众信访、暴力恐怖活动、医患关系、食品安全、反贪反腐等话题。通过抓热点,可以有效地优化选题,并使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年度特色,从而增强其资料价值。要善于抓住特点择题选材,写出新意,着力找出本地、本行业与众不同之处和发展差异。

    (三)正确处理选题关系

    条目形式多样,性质不一,在选题时有许多关系需要处理,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条目题材新颖性与稳定性的关系。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既讲究常编常新,又要求内容资料的连续性。没有一批题材全新的条目,内容资料就没有新颖性;但没有一批相对稳定的条目,也就不能保持内容资料的连续性。因此,条目选题必须逐年更新内容,创新主题。首先,要确定好全新主题条目与稳定性条目的合适比例。其次,每年都保留的稳定性条目要做好内容更新,以年度新数据、新情况、新进展、新特点、新问题来替换旧内容。

    二是条目题材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点面结合,是条目反映情况和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条目选题的一个难点。常见的突出问题,一类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不少地方综合年鉴的工业、商业等类目记述的仅是一两家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缺乏全行业的数据指标和生产经营情况;另一类是点面分割、有面无点,只记述面上基本情况,看不到事物的发展线索和发展特点,也无任何生动具体的事实资料。为了提高条目的纪实功能,选题要防止以点代面或有面无点。

    (四)妥善处理交叉重复

    避免交叉重复,是提高地方综合年鉴信息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条目内容的交叉重复,应区别情况,妥善处理,尽量避免。

    一些年度性的地方中心性工作(活动)牵涉各个领域、部门、单位,比如北京举办奥运会、上海举办世博会、广州举办亚运会,以及抗击“非典”等重大工作部署,如果综合情况类目记述,百科部分(各项事业)也记述,就会造成严重的交叉重复。遇到此类情况,就要在框架上微调,设立专题性类目,作为一个临时性的年度特色内容来记述,把散落在各领域、各部门、各单位的众多材料汇集综合并编辑处理。同一内容,有必要在两处出现的,可以使用参见系统。在一处设条立目撰写,在另一处设“空条”,或在需要重点反映的地方详细记述,而在另一处简略记述。

     

    注释:

    [1]许家康:《论年鉴的记述重点》,《年鉴论坛》(第四辑),长城出版社2013年版。


上一篇:
专文的表现形式和编写
下一篇:
图片的特点和作用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史志研究  /  方志研究  /  编纂理论

地方综合年鉴条目的选题(二)

发布时间:2022-09-16 来源:《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教程》        【字体:
  • 三、选题方法

    (一)多种渠道搜集材料

    丰富的素材是写作的基础,对于以提供新鲜资料为目的地方综合年鉴来说,材料的占有尤为重要。条目选题的材料来源主要有:

    一是文件、简报、汇报、内部资料,特别是单位、部门的年度总结材料或某项工作、活动的总结报告。通过这些材料,编纂者可以对某项事业或工作一年的进展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获得某些基本情况、数据和典型事例,可以获得进一步采访和调查的线索。

    二是报纸、刊物、电视节目、数字出版物。这些都是条目选题的来源。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资料有的只具有向年鉴编纂者提供采访线索的价值,有的可作为半成品供进一步加工,有的新闻报道当时具有新闻价值,却不具备“年鉴价值”。

    三是通过互联网搜索的资料。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年鉴编纂者通过强大的搜索平台在互联网查阅所需资料变得越来越便捷。年鉴编纂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料,但要善于甄别,应尽量采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

    四是其他征集渠道搜集的资料。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者应在继续保持主渠道通畅的同时,向行业协会、高等学校、科研部门、新闻出版部门等搜集资料,同时通过调查访问的方式,走向城市、乡村,主动与社会各界接触,搜集第一手资料。

    (二)关注重点、热点问题

    年度事物纷繁庞杂,地方综合年鉴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倶到,必须把握重点,从大量庞杂的材料中提炼精华。只有这样,筛选出来的材料才能代表年度内部门的主要情况,满足读者的需要。比如,就公安工作选题立目时,有关打击犯罪、治安维稳、户政管理、出入境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监督等内容的材料,都是重点反映的问题,而诸如“公安系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某区公安局关心干警家庭生活,解决干警后顾之忧”之类的题材就应该舍弃。

    所谓“热点”,是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事物。热点因地因时而不同,但往往是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集中表现,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如各地媒体聚焦的城市化进程、“房地产热”、群众信访、暴力恐怖活动、医患关系、食品安全、反贪反腐等话题。通过抓热点,可以有效地优化选题,并使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年度特色,从而增强其资料价值。要善于抓住特点择题选材,写出新意,着力找出本地、本行业与众不同之处和发展差异。

    (三)正确处理选题关系

    条目形式多样,性质不一,在选题时有许多关系需要处理,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条目题材新颖性与稳定性的关系。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既讲究常编常新,又要求内容资料的连续性。没有一批题材全新的条目,内容资料就没有新颖性;但没有一批相对稳定的条目,也就不能保持内容资料的连续性。因此,条目选题必须逐年更新内容,创新主题。首先,要确定好全新主题条目与稳定性条目的合适比例。其次,每年都保留的稳定性条目要做好内容更新,以年度新数据、新情况、新进展、新特点、新问题来替换旧内容。

    二是条目题材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点面结合,是条目反映情况和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条目选题的一个难点。常见的突出问题,一类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不少地方综合年鉴的工业、商业等类目记述的仅是一两家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缺乏全行业的数据指标和生产经营情况;另一类是点面分割、有面无点,只记述面上基本情况,看不到事物的发展线索和发展特点,也无任何生动具体的事实资料。为了提高条目的纪实功能,选题要防止以点代面或有面无点。

    (四)妥善处理交叉重复

    避免交叉重复,是提高地方综合年鉴信息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条目内容的交叉重复,应区别情况,妥善处理,尽量避免。

    一些年度性的地方中心性工作(活动)牵涉各个领域、部门、单位,比如北京举办奥运会、上海举办世博会、广州举办亚运会,以及抗击“非典”等重大工作部署,如果综合情况类目记述,百科部分(各项事业)也记述,就会造成严重的交叉重复。遇到此类情况,就要在框架上微调,设立专题性类目,作为一个临时性的年度特色内容来记述,把散落在各领域、各部门、各单位的众多材料汇集综合并编辑处理。同一内容,有必要在两处出现的,可以使用参见系统。在一处设条立目撰写,在另一处设“空条”,或在需要重点反映的地方详细记述,而在另一处简略记述。

     

    注释:

    [1]许家康:《论年鉴的记述重点》,《年鉴论坛》(第四辑),长城出版社2013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