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方志的发展(二)

发布时间:2023-08-14 【字体:
  • 二、方志的过渡形式——隋唐图经

    图经起源于何时,如何发展而来,目前说法不一致。如傅振伦认为:“图经起源于地记,其可考者有晋人挚虞的《畿辅经》?!?/span>[3]而仓修良认为,图经起源于东汉时期,并引用《华阳国志》卷一《巴志·总序》记载:“永兴二年(154年)三月甲午,望上疏曰:‘谨按《巴郡图经》:境界,南北四千,东西五千,周万余里。属县十四。盐、铁五官各有丞、史?;氖蛩那甙侔耸诎侔耸咄蛭迩灏偃?。远县去郡千二百至千五百里,乡亭去县或三四百,或及千里。’”认为《巴郡图经》是我们今天所能知道的最早一部图经。[4]至于图经究竟是怎样形式的一种著作,由于最早的图经并未流传下来,文献也没有详细而明确的记载,故难以明确说明,目前对图经的描述众说不一。敦煌石室所发现的《沙洲都督府图经》及《西周图经》是目前仅能见到的唐代图经,但首尾皆残缺,仍不能见其全貌。目前对图经描述的主要的观点有:近人王以中认为:“中国古来地志,多由地图演变而来。其先以图为主,说明为附,其后说明日增而图不加多,或图亡仅存说明,遂多变为有说无图与以图为附庸之地志?!?/span>[5]当代一些学者也支持此观点,如来新夏认为:“过去地方志和地图平行发展……到了周隋之际,图和志两者开始合为一体,地志与地图合编一书,做到图说结合,有图有说,图说并重,隋唐方志继承了这一传统。”[6]王重民认为:“最早的图经是以图为主,用图表示该地方的土地、物产等。经是对图作的简要的文字说明……这种文字说明,越到后来越多,图在图经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之缩小。6世纪的图经仍然有图有经,但是以经为主了?!?/span>[7]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图经实际上与六朝之地记相似,只不过前面增加了各种类型的图罢了,而很少有人物传,即使有也退居次要地位,这就是两者的最大的区别?!敝劣谕肌拔尥夂踅蛲肌⑸酱ㄍ?、城池图、宫殿图、名胜古迹图等。而这种图都居于卷首”[8]。虽然各家对图经是何种形式的著作描述不一致,但图经盛行于隋唐,目前各家观点趋于一致。

    隋统一全国以后,曾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如改革地方行政机构,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制,消除东晋以来侨置州郡所造成的混乱,整顿地方行政区划,加强户口控制。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并且“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于是全国大小官吏,悉由吏部管理任免,特别是县佐还规定须用别郡人,不得用本地人。这些措施的实行,使那些世家大族失去了把持地方政务的特权。唐朝政权建立以后,通过多次大型谱牒的编纂,用政治手段重新评定了姓氏门第,突出皇室和功臣地位,压制旧的门阀势力,削弱门第观念。唐太宗采用编《氏族志》的手段,把全国旧望与新贵的地位进行一次大调整并加以固定下来,使那些本不为士族的新贵们进入了士族行列,压低了原有旧士族的社会地位。后来武则天当权,又通过唐高宗下诏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这就把士族的范围更加扩大,进一步促进了士、庶合流。隋朝在整顿州县的同时,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年)先后实行了“大索貌阅”和“输籍法”两项措施,目的就在于严格核对户口,“户口不实者,正长沅配”。图经的编修,可以进一步了解全国所置州县的现状,诸如疆域的区划、户口的多少、赋税的增减、物产的品种等均可得知。

    隋唐以前,中国史书大都出于一二人之手,虽有官修史书,也只不过是个人接受皇帝的命令而编写罢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撰史之风大为盛行。然而,隋唐时期,国史的纂修大权垄断在中央政府手中,就连私人评论人物的著作也一律禁止。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五月癸亥,诏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另外,隋朝开始,采用了科举选士制度,到了唐代,并确立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这种科举制与以前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不同,它是以才取士,无需对人物进行褒贬品第,更不受门第郡望的限制。这样一来,以人物传记为重要内容的地记的发展就明显地受到限制。门阀制度的消亡,世家大族的衰落,意味着大量产生地记的温床已经崩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代之而起的便是图经的盛行。[9]

    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地方志发展第二阶段即图经盛行时期。隋代有全国性的区域志和图经集各一部,即隋《区宇图志》和《隋诸州图经集》。《隋诸州图经集》是汇集全国各地图经编纂而成的一部隋代图经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隋朝图经发展的概况和记载的内容。这部《隋诸州图经集》足以表明,隋朝编修图经,确实是相当普遍的。

    唐代图经编修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政府设立专门官吏管理此项工作,并明确规定编修期限和办法。唐代图经的编修,原来是定为三年一修,后改为五年一修。若遇特殊情况,如“州县增废”“山河改移”等发生,则随时都要造送。这种制度,在时间短促的五代时期亦未间断?!段宕嵋肪硎濉吨胺健诽趿粝铝四谌莘浅6咛宓牟牧希笕搜芯克逄莆宕季姆⒄固峁┝耸钟辛Φ闹ぞ?。

    此外,唐代还先后编著了许多全国性的区域志,如《括地志》《长安四年十道图》《开元三年十道图》《开元十道要略》《贞元十道录》《海内华夷图》《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元和郡县图志》《域中郡国山川图经》和《郡国志》等。

     


上一篇:
浅谈中国精品年鉴的基本属性
下一篇:
方志的发展(三)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史志研究  /  方志研究  /  编纂理论

方志的发展(二)

发布时间:2023-08-14 来源:《当代志书编纂教程》        【字体:
  • 二、方志的过渡形式——隋唐图经

    图经起源于何时,如何发展而来,目前说法不一致。如傅振伦认为:“图经起源于地记,其可考者有晋人挚虞的《畿辅经》?!?/span>[3]而仓修良认为,图经起源于东汉时期,并引用《华阳国志》卷一《巴志·总序》记载:“永兴二年(154年)三月甲午,望上疏曰:‘谨按《巴郡图经》:境界,南北四千,东西五千,周万余里。属县十四。盐、铁五官各有丞、史?;氖蛩那甙侔耸?,口百八十七万五千五百三十五。远县去郡千二百至千五百里,乡亭去县或三四百,或及千里?!比衔栋涂ね季肥俏颐墙裉焖苤赖淖钤缫徊客季?。[4]至于图经究竟是怎样形式的一种著作,由于最早的图经并未流传下来,文献也没有详细而明确的记载,故难以明确说明,目前对图经的描述众说不一。敦煌石室所发现的《沙洲都督府图经》及《西周图经》是目前仅能见到的唐代图经,但首尾皆残缺,仍不能见其全貌。目前对图经描述的主要的观点有:近人王以中认为:“中国古来地志,多由地图演变而来。其先以图为主,说明为附,其后说明日增而图不加多,或图亡仅存说明,遂多变为有说无图与以图为附庸之地志?!?/span>[5]当代一些学者也支持此观点,如来新夏认为:“过去地方志和地图平行发展……到了周隋之际,图和志两者开始合为一体,地志与地图合编一书,做到图说结合,有图有说,图说并重,隋唐方志继承了这一传统?!?/span>[6]王重民认为:“最早的图经是以图为主,用图表示该地方的土地、物产等。经是对图作的简要的文字说明……这种文字说明,越到后来越多,图在图经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之缩小。6世纪的图经仍然有图有经,但是以经为主了。”[7]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图经实际上与六朝之地记相似,只不过前面增加了各种类型的图罢了,而很少有人物传,即使有也退居次要地位,这就是两者的最大的区别。”至于图“无外乎疆域图、山川图、城池图、宫殿图、名胜古迹图等。而这种图都居于卷首”[8]。虽然各家对图经是何种形式的著作描述不一致,但图经盛行于隋唐,目前各家观点趋于一致。

    隋统一全国以后,曾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如改革地方行政机构,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制,消除东晋以来侨置州郡所造成的混乱,整顿地方行政区划,加强户口控制。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并且“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于是全国大小官吏,悉由吏部管理任免,特别是县佐还规定须用别郡人,不得用本地人。这些措施的实行,使那些世家大族失去了把持地方政务的特权。唐朝政权建立以后,通过多次大型谱牒的编纂,用政治手段重新评定了姓氏门第,突出皇室和功臣地位,压制旧的门阀势力,削弱门第观念。唐太宗采用编《氏族志》的手段,把全国旧望与新贵的地位进行一次大调整并加以固定下来,使那些本不为士族的新贵们进入了士族行列,压低了原有旧士族的社会地位。后来武则天当权,又通过唐高宗下诏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这就把士族的范围更加扩大,进一步促进了士、庶合流。隋朝在整顿州县的同时,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年)先后实行了“大索貌阅”和“输籍法”两项措施,目的就在于严格核对户口,“户口不实者,正长沅配”。图经的编修,可以进一步了解全国所置州县的现状,诸如疆域的区划、户口的多少、赋税的增减、物产的品种等均可得知。

    隋唐以前,中国史书大都出于一二人之手,虽有官修史书,也只不过是个人接受皇帝的命令而编写罢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撰史之风大为盛行。然而,隋唐时期,国史的纂修大权垄断在中央政府手中,就连私人评论人物的著作也一律禁止。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五月癸亥,诏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另外,隋朝开始,采用了科举选士制度,到了唐代,并确立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这种科举制与以前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不同,它是以才取士,无需对人物进行褒贬品第,更不受门第郡望的限制。这样一来,以人物传记为重要内容的地记的发展就明显地受到限制。门阀制度的消亡,世家大族的衰落,意味着大量产生地记的温床已经崩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代之而起的便是图经的盛行。[9]

    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地方志发展第二阶段即图经盛行时期。隋代有全国性的区域志和图经集各一部,即隋《区宇图志》和《隋诸州图经集》?!端逯钪萃季肥腔慵鞯赝季嘧攵傻囊徊克宕季芗谝欢ǔ潭壬峡梢苑从吵鏊宄季⒄沟母趴龊图窃氐哪谌?。这部《隋诸州图经集》足以表明,隋朝编修图经,确实是相当普遍的。

    唐代图经编修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政府设立专门官吏管理此项工作,并明确规定编修期限和办法。唐代图经的编修,原来是定为三年一修,后改为五年一修。若遇特殊情况,如“州县增废”“山河改移”等发生,则随时都要造送。这种制度,在时间短促的五代时期亦未间断?!段宕嵋肪硎濉吨胺健诽趿粝铝四谌莘浅6咛宓牟牧?,为后人研究隋唐五代图经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证据。

    此外,唐代还先后编著了许多全国性的区域志,如《括地志》《长安四年十道图》《开元三年十道图》《开元十道要略》《贞元十道录》《海内华夷图》《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元和郡县图志》《域中郡国山川图经》和《郡国志》等。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