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内蒙古草原小镇百灵庙控扼纵横交错的两条要道,一条连接外蒙古与内蒙古,一条连接内蒙古东西部地区,一度因为时代政治形势成为风云际会之地。
1929年,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瞿秋白在莫斯科向乌兰夫等在苏联留学的党员传达党的指示,让他们回到内蒙古建立中共地方组织,发展武装。乌兰夫等人按照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部署,成立了中共西蒙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西蒙工委),领导开展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革命斗争。中共西蒙工委书记乌兰夫很早就开始关注百灵庙的情况,王若飞被捕后,他着手开辟新的国际秘密通道,选中了经由百灵庙到乌兰巴托的路线,格外重视这一带的政局民情。
1934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批准在百灵庙成立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时为锡林郭勒盟副盟长兼苏尼特右旗札萨克的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任蒙政会秘书长,控制实权。德王与日本派出的特务长期联系紧密。乌兰夫一直高度关注着这里的情况。
1934年春,中共西蒙工委借蒙政会保安队招兵之机,选派中共党员云清、赵诚、赵俊臣等参加蒙政会保安队,动员几十名北平蒙藏学校毕业生、被遣散的“老一团”官兵、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学生进入保安队。中共党员朱实夫任蒙政会保安处三科科长兼教官。参加过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云继先任蒙政会保安处二科科长,并被聘为教官。与中共西蒙工委关系密切的土默特进步青年、黄埔军校毕业生云蔚、荣崇仁、任秉钧等也进入保安队任职。云继先、朱实夫与中共西蒙工委始终保持密切联系。
乌兰夫领导中共西蒙工委李森等党员在蒙政会保安队中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讲解各民族团结起来共求解放的道理,做了许多争取这支武装力量的具体工作。他们冒着被捕的风险,多次前往百灵庙,给保安队中的中共党员布置任务,巩固进步青年抗日信心。1935年秋,乌兰夫派李森再赴百灵庙,向保安队中的进步官兵传达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进一步坚定了爱国官兵的抗日决心。
针对德王同意日军在其辖地建立间谍机构“邻善协会”支部,已经与日本人勾结的情况,乌兰夫只身前往百灵庙,通过朱实夫引荐,以归绥教员的身份与德王交谈察觉到他明确投日的意图。随后和云清、赵诚等党员商讨对策,与云继先、朱实夫、云蔚进行了深谈,商定只要德王公开投日,保安队就在抗日旗帜下举行暴动。1935年11月末,德王应邀前往伪满洲国“首都”长春“访问”,并接受日本的金钱和武器援助。这一举动刺激了保安队的爱国官兵。1936年1月,乌兰夫向回到土默特旗过春节的云继先、朱实夫、赵诚等人明确了只要德王在日本操纵下从事“蒙古独立”运动,举行军事暴动的时机就算成熟的决策部署。
1936年2月10日,德王公开投靠日本侵略者,成立伪蒙古军总司令部,自任伪蒙古军总司令。云继先、朱实夫、云蔚等保安队的爱国官兵、共产党员加紧秘密筹划暴动具体事宜。
1936年2月21日晚,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开始。按照事先的计划,暴动队伍分头行动。首先由云蔚率部到稽查处,处死了德王的亲信李凤诚,放出被关押的士兵。另一路暴动队伍打开军火库,武装了暴动人员。其他几路人马分头行动,有的砸电台,切断蒙政会与德王府的通讯联系;有的包围了蒙政会驻会官员,促使文职人员参加暴动。暴动队伍还打开会计科的钱柜,将两万银元全部抛掷于地,表明广大官兵抗日救国不贪钱财的态度。暴动成功后,起义人员与预先赶到南营盘的云继先、朱实夫会合,把这支近千人的暴动队伍连夜拉出百灵庙。德王得知暴动消息后立即派兵尾追,暴动队伍击退追兵,在傅作义部接应下到达归绥,暂编为归绥、萨拉齐保安队,分别在归绥县三两村、萨拉齐县水涧沟门村驻防。25日,暴动部队由云继先领衔发表通电,宣布脱离德王阵营,投身抗日行列。
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发生后,全国大力声援、支持高举义旗的蒙古族抗日武装。之后,这支抗日武装历经改编、哗变、遣散、收容、整顿,在中共西蒙工委努力下,保留了抗日骨干力量,许多共产党员在部队中担任了重要职务。1937年,这支抗日武装被改编为蒙旗独立混成旅,参加了抵御日军进犯归绥的大黑河阻击战。后移防伊克昭盟,成为战斗在鄂尔多斯高原的一支抗日劲旅和守护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武装力量。1939年夏,国民政府军政部下令,蒙旗独立混成旅扩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三师(简称新三师)。这支属于国民党编制的武装力量,由中共西蒙工委帮助组建,事实上已成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的“内蒙民族中最前进的力量,最大的抗日军队”。
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高举爱国抗日的义旗,打乱了日军利用蒙奸向西侵略的军事计划,表明了广大内蒙古人民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抗日斗志,使日本帝国主义、投敌卖国分子受到沉重打击,极大地振奋了全国民众的抗日士气。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是内蒙古人民抗日觉醒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内蒙古草原小镇百灵庙控扼纵横交错的两条要道,一条连接外蒙古与内蒙古,一条连接内蒙古东西部地区,一度因为时代政治形势成为风云际会之地。
1929年,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瞿秋白在莫斯科向乌兰夫等在苏联留学的党员传达党的指示,让他们回到内蒙古建立中共地方组织,发展武装。乌兰夫等人按照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部署,成立了中共西蒙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西蒙工委),领导开展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革命斗争。中共西蒙工委书记乌兰夫很早就开始关注百灵庙的情况,王若飞被捕后,他着手开辟新的国际秘密通道,选中了经由百灵庙到乌兰巴托的路线,格外重视这一带的政局民情。
1934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批准在百灵庙成立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时为锡林郭勒盟副盟长兼苏尼特右旗札萨克的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任蒙政会秘书长,控制实权。德王与日本派出的特务长期联系紧密。乌兰夫一直高度关注着这里的情况。
1934年春,中共西蒙工委借蒙政会保安队招兵之机,选派中共党员云清、赵诚、赵俊臣等参加蒙政会保安队,动员几十名北平蒙藏学校毕业生、被遣散的“老一团”官兵、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学生进入保安队。中共党员朱实夫任蒙政会保安处三科科长兼教官。参加过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云继先任蒙政会保安处二科科长,并被聘为教官。与中共西蒙工委关系密切的土默特进步青年、黄埔军校毕业生云蔚、荣崇仁、任秉钧等也进入保安队任职。云继先、朱实夫与中共西蒙工委始终保持密切联系。
乌兰夫领导中共西蒙工委李森等党员在蒙政会保安队中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讲解各民族团结起来共求解放的道理,做了许多争取这支武装力量的具体工作。他们冒着被捕的风险,多次前往百灵庙,给保安队中的中共党员布置任务,巩固进步青年抗日信心。1935年秋,乌兰夫派李森再赴百灵庙,向保安队中的进步官兵传达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进一步坚定了爱国官兵的抗日决心。
针对德王同意日军在其辖地建立间谍机构“邻善协会”支部,已经与日本人勾结的情况,乌兰夫只身前往百灵庙,通过朱实夫引荐,以归绥教员的身份与德王交谈察觉到他明确投日的意图。随后和云清、赵诚等党员商讨对策,与云继先、朱实夫、云蔚进行了深谈,商定只要德王公开投日,保安队就在抗日旗帜下举行暴动。1935年11月末,德王应邀前往伪满洲国“首都”长春“访问”,并接受日本的金钱和武器援助。这一举动刺激了保安队的爱国官兵。1936年1月,乌兰夫向回到土默特旗过春节的云继先、朱实夫、赵诚等人明确了只要德王在日本操纵下从事“蒙古独立”运动,举行军事暴动的时机就算成熟的决策部署。
1936年2月10日,德王公开投靠日本侵略者,成立伪蒙古军总司令部,自任伪蒙古军总司令。云继先、朱实夫、云蔚等保安队的爱国官兵、共产党员加紧秘密筹划暴动具体事宜。
1936年2月21日晚,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开始。按照事先的计划,暴动队伍分头行动。首先由云蔚率部到稽查处,处死了德王的亲信李凤诚,放出被关押的士兵。另一路暴动队伍打开军火库,武装了暴动人员。其他几路人马分头行动,有的砸电台,切断蒙政会与德王府的通讯联系;有的包围了蒙政会驻会官员,促使文职人员参加暴动。暴动队伍还打开会计科的钱柜,将两万银元全部抛掷于地,表明广大官兵抗日救国不贪钱财的态度。暴动成功后,起义人员与预先赶到南营盘的云继先、朱实夫会合,把这支近千人的暴动队伍连夜拉出百灵庙。德王得知暴动消息后立即派兵尾追,暴动队伍击退追兵,在傅作义部接应下到达归绥,暂编为归绥、萨拉齐保安队,分别在归绥县三两村、萨拉齐县水涧沟门村驻防。25日,暴动部队由云继先领衔发表通电,宣布脱离德王阵营,投身抗日行列。
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发生后,全国大力声援、支持高举义旗的蒙古族抗日武装。之后,这支抗日武装历经改编、哗变、遣散、收容、整顿,在中共西蒙工委努力下,保留了抗日骨干力量,许多共产党员在部队中担任了重要职务。1937年,这支抗日武装被改编为蒙旗独立混成旅,参加了抵御日军进犯归绥的大黑河阻击战。后移防伊克昭盟,成为战斗在鄂尔多斯高原的一支抗日劲旅和守护陕甘宁边区的重要武装力量。1939年夏,国民政府军政部下令,蒙旗独立混成旅扩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三师(简称新三师)。这支属于国民党编制的武装力量,由中共西蒙工委帮助组建,事实上已成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的“内蒙民族中最前进的力量,最大的抗日军队”。
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高举爱国抗日的义旗,打乱了日军利用蒙奸向西侵略的军事计划,表明了广大内蒙古人民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抗日斗志,使日本帝国主义、投敌卖国分子受到沉重打击,极大地振奋了全国民众的抗日士气。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是内蒙古人民抗日觉醒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