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大(1914—1940),男,汉族,出生于江西省吉水县后彭家村(今吉安市青原区河东街道)。自幼跟随父亲当过船工、石匠。1928年,加入游击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于1937年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他被派到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团第一营担任教导员。
第一二○师开赴晋西北以后,受中共党组织的派遣,彭德大在山西省崞县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组建了地方抗日武装,后整编为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四团。彭德大任团政治委员。
1938年,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团和师直骑兵连组成大青山支队,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大青山支队进军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时,彭德大负责从晋西北往大青山运送防寒衣物,他领队赶着一百多头毛驴,驮着1000多件皮毛衣服来到平鲁。在平鲁与大青山支队姚喆参谋长带领的第一营汇合后,为了尽快把皮衣送上大青山,第一营担起运输队的重任,全营战士背着沉重的衣物向大青山进发。
姚喆、彭德大与警六团团长孙超群、政委张达志商定,在第一营北上时,警六团以袭击平绥路丰镇以北红沙坝火车站吸引敌人注意力,掩护第一营进军。第一营指战员背负着大青山支队的冬装,从杀虎口跨越长城,到达厂汗营附近。而警六团则火速行军百余里,到达平绥铁路丰镇以北集宁以南的红沙坝火车站,进行了一场漂亮的夜袭车站的战斗,攻克了敌据点,歼敌百余人,缴获了枪支和物资,一度切断平绥路交通,使敌人大为震动,慌忙调集日伪军两千人增援,警六团与敌周旋数十天后撤回雁北,胜利完成了掩护第一营北上的任务。在警六团夜袭红沙坝车站的同时,第一营火速行军进入蛮汗山太平寨,越过平绥铁路,抵达速勒图一带,与第七一五团参谋长李文清率领的侦查班会合。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了粉碎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巩固华北抗日游击战争局面,决定调第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主力东进后,留在大青山地区的大青山支队,在司令部统一指挥下,坚持和发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战。彭德大负责军队政治工作,并与陈刚、姜文华等指挥绥西游击区的军事战斗,还担任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统筹统支物资筹备委员会主任,主持筹集物资工作,为发展和巩固绥西等游击区付出巨大努力。
大青山骑兵支队组建后,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初,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针对“自卫军”顽固派加紧投日和疯狂反共的趋势,通知大青山骑兵支队反击“自卫军”顽固派。反顽斗争开始后,八路军打垮了“自卫军”,缴获了“自卫军”勾结日军的密信。溃散的“自卫军”2000多人在鄂友三收罗下向八路军反扑。
1940年3月,彭德大指挥绥西骑兵部队与顽军大战,顽军死伤众多,被俘300多人。八路军缴获400多匹战马,600多支枪。鄂友三带残部逃到五原。
在绥西的这次反顽斗争中,八路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优秀的骑兵指挥员彭德大,这位身经百战、年仅26岁的“老”红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方的江西经过长征,跋山涉水,克服千难万险,奔赴抗日前线,壮烈牺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方的内蒙古大青山上。2015年,彭德大烈士的名字载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彭德大(1914—1940),男,汉族,出生于江西省吉水县后彭家村(今吉安市青原区河东街道)。自幼跟随父亲当过船工、石匠。1928年,加入游击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于1937年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他被派到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团第一营担任教导员。
第一二○师开赴晋西北以后,受中共党组织的派遣,彭德大在山西省崞县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组建了地方抗日武装,后整编为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四团。彭德大任团政治委员。
1938年,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团和师直骑兵连组成大青山支队,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大青山支队进军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时,彭德大负责从晋西北往大青山运送防寒衣物,他领队赶着一百多头毛驴,驮着1000多件皮毛衣服来到平鲁。在平鲁与大青山支队姚喆参谋长带领的第一营汇合后,为了尽快把皮衣送上大青山,第一营担起运输队的重任,全营战士背着沉重的衣物向大青山进发。
姚喆、彭德大与警六团团长孙超群、政委张达志商定,在第一营北上时,警六团以袭击平绥路丰镇以北红沙坝火车站吸引敌人注意力,掩护第一营进军。第一营指战员背负着大青山支队的冬装,从杀虎口跨越长城,到达厂汗营附近。而警六团则火速行军百余里,到达平绥铁路丰镇以北集宁以南的红沙坝火车站,进行了一场漂亮的夜袭车站的战斗,攻克了敌据点,歼敌百余人,缴获了枪支和物资,一度切断平绥路交通,使敌人大为震动,慌忙调集日伪军两千人增援,警六团与敌周旋数十天后撤回雁北,胜利完成了掩护第一营北上的任务。在警六团夜袭红沙坝车站的同时,第一营火速行军进入蛮汗山太平寨,越过平绥铁路,抵达速勒图一带,与第七一五团参谋长李文清率领的侦查班会合。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了粉碎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巩固华北抗日游击战争局面,决定调第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主力东进后,留在大青山地区的大青山支队,在司令部统一指挥下,坚持和发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战。彭德大负责军队政治工作,并与陈刚、姜文华等指挥绥西游击区的军事战斗,还担任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统筹统支物资筹备委员会主任,主持筹集物资工作,为发展和巩固绥西等游击区付出巨大努力。
大青山骑兵支队组建后,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初,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针对“自卫军”顽固派加紧投日和疯狂反共的趋势,通知大青山骑兵支队反击“自卫军”顽固派。反顽斗争开始后,八路军打垮了“自卫军”,缴获了“自卫军”勾结日军的密信。溃散的“自卫军”2000多人在鄂友三收罗下向八路军反扑。
1940年3月,彭德大指挥绥西骑兵部队与顽军大战,顽军死伤众多,被俘300多人。八路军缴获400多匹战马,600多支枪。鄂友三带残部逃到五原。
在绥西的这次反顽斗争中,八路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优秀的骑兵指挥员彭德大,这位身经百战、年仅26岁的“老”红军,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方的江西经过长征,跋山涉水,克服千难万险,奔赴抗日前线,壮烈牺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方的内蒙古大青山上。2015年,彭德大烈士的名字载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