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内蒙古地区的抗战是全国抗战战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国抗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凝聚一心、共同抗日,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最终与全国人民一道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一、九一八事变后党领导内蒙古各族人民奋起反抗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规模侵华的开端,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序幕揭开。九一八事变后短短4个月内,日本侵占了内蒙古东部主要城镇和铁路线。之后,操纵建立伪满洲国,在内蒙古东部设立了伪兴安省,并逐渐占领了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等内蒙古中部地区,策划建立了伪蒙疆政权。
国土沦丧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站在抗日最前沿,从战略部署、方针制定到具体实施,领导内蒙古各族人民奋起反抗。
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九一八事变两天后,中共中央即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强烈反对日本侵略,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反抗侵略。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战胜日本侵略者收复内蒙古多伦等地。这支抗日军队从组建到开展军事战斗,中国共产党作了大量工作。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冯玉祥举起抗日旗帜,帮助筹备、收拢各地抗日队伍。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有300多位中共党员,大部分都担任重要职务。中共河北省委、中共内蒙古特别委员会都直接参与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共内蒙古特别委员会成立了蒙汉抗日同盟军事委员会,特委领导分赴张家口、赤峰、归绥、包头等抗日前沿,建立党支部,广泛发动群众参军,中共内蒙古特别委员会书记陈镜湖为组建同盟军事宜奔走途中牺牲。
1933年至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反日游击队相继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和东北反日联合军。随后东北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各地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地区各族、各界、各阶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群众性抗日救亡活动。党秘密领导组建了绥远反帝大同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绥远队部、绥远牺牲救国同盟会、绥远省妇女会等反帝联盟组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热潮。
二、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内蒙古地区的抗战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具体指导内蒙古抗日斗争。12月,毛泽东发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内蒙古人民的宣言》,宣布只要是抗日,不管是王公贵族或是平民,都要给以帮助。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从军事、组织上布置推进内蒙古组建游击队等具体工作。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提出“少数民族,特别是内蒙民族,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直接威胁下,正在起来斗争。其前途,将和华北人民的斗争和红军在西北的活动,汇合在一起。”
日本侵略者一直推进扶持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等个别蒙古王公建立伪政权的计划。1935年冬,德王前往伪满洲国接受日本的金钱和武器。早在德王组建保安队时,中共西蒙工委就洞察到其投日倾向,有计划地派出许多共产党员加入这支队伍,担任重要职务。1936年初,德王公开投靠日本。关键时刻,按照中共西蒙工委之前的指示,保安队中的中共党员、进步军官发动武装暴动,千余名爱国官兵毅然举起抗日义旗,通电全国,脱离德王阵营,投身抗日行列。后来在这支抗日武装面临溃散、改编、整顿等关键时候,中共西蒙工委书记乌兰夫带领一批中共党员到队伍中任职,开展工作。这支队伍在日军进攻归绥时阻击日、伪军,后移防伊克昭盟,成为实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控制的重要抗日武装,被中共中央称为“内蒙民族中最前进的力量、最大的抗日军队”。
三、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内蒙古地区的抗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展开一场生死存亡的全民族激战。8月,30万日军沿平绥铁路入侵内蒙古。11月,除黄河以南鄂尔多斯地区、河套地区、阿拉善地区外,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沦陷。日本侵略过程中,野蛮屠杀、肆意残害内蒙古人民。1937年10月14日,日军进攻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途经大黑河,坦克被淤泥阻滞,竟枪杀当地百姓,以人垫道,开坦克过河。类似的残暴行径在内蒙古各地都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内蒙古各地抗日武装伤亡24319人,各类平民直接伤亡57396人,间接伤亡437100人以上。
日本的野蛮侵略使美丽的内蒙古变成山河破碎哀鸿遍野之地。中国共产党建立健全内蒙古地区党的各级组织,中共中央作出战略部署,派出八路军主力部队,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内蒙古各族人民浴血奋战。
1938年5月,中共中央成立中共绥蒙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绥蒙工委),作为党领导内蒙古的工作机关。中共绥蒙工委机关由陕北迁驻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桃力民地区,并迅速派出八路军,进至包头以西中滩一带抗战前线开展抗日斗争。同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全面明确绥蒙抗日斗争的方针、策略、工作任务,宣布中共绥蒙工委、中共大青山特委撤销、合组为中共绥远省委,作为全面领导绥远敌占区工作的领导机关。
1938年春,中共中央、毛泽东经过反复研究,派出八路军第120师宋时轮支队、警备6团、雁北游击6支队,深入敌占区在内蒙古凉城、丰镇一带进行游击战、实地侦查大青山地区的情况,作出进军内蒙古,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6月下旬,八路军派出经过长征锻炼、具有丰富战斗经验和实战能力,政治军事素质高、装备强的战斗部队,第一二〇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内蒙古。以大青山支队为主的2300多名干部战士,晓宿夜行,跋山涉水,行程千余里,把抗日的红旗插到大青山上。在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八路军迎战十倍于己的强敌,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英勇顽强地开展游击战,开辟、坚守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日、伪军一次次调集强大兵力“扫荡”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次次展开反“扫荡”,始终在大青山坚持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一直战至抗战胜利。
在内蒙古东部,1939年至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派出第三路军主力部队,历经艰难困苦,前仆后继,征战在呼伦贝尔林海、草原、矿区,与内蒙古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蒙古族等各民族群众共同抗日。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承平宁(即承德、平泉、宁城)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内蒙古自治区域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冀热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冀东区委、八路军冀东部队转战于此,在艰险的环境中,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政权,历尽艰辛,坚持斗争到抗战胜利。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抗日军民全面反攻取得抗战胜利
经过抗日军民团结奋战,到1944年8月,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总面积近2.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6万。八路军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接连向日本侵略者发动秋季攻势、春季攻势数百次战斗,日军龟缩在较大据点。
党的七大召开,为全国取得抗战胜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共中央、中共晋绥分局派出大批干部充实领导力量。中共中央决定将塞北行政公署改为绥蒙政府,乌兰夫任政府主席。内蒙古党政军领导分析斗争形势,制定反攻方针、政策。中央军委派骑兵会同内蒙古的八路军进行50多次大规模战斗,收复大片失地。日军人数锐减,苟延残喘。1945年,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苏联红军一部进入内蒙古地区。中共中央军委、晋绥军区部队的反攻全面展开。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内蒙古抗战,历时14年,在从东到西广大的区域内,党领导内蒙古抗日军民大量击毙、击伤、俘虏日、伪军,击毁、缴获汽车,缴获的枪支、弹药、马匹等物资,切断日军交通线,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阻止了日本西进南下的侵略,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北部屏障,粉碎了日本建立伪蒙古国,分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图谋。
内蒙古抗战过程中,党的组织逐渐发展壮大,对内蒙古抗战的领导坚强有力。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是内蒙古抗战胜利的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建立的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法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奋起抗日,搜集情报,购买军用物资、掩护地下斗争、安置伤病员、修筑工事、送水送饭、踊跃参军,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抗战中,以正确的政治主张、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的意志,领导包括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血肉筑成钢铁长城,抵抗住了外来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内蒙古地区的抗战是全国抗战战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国抗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凝聚一心、共同抗日,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最终与全国人民一道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一、九一八事变后党领导内蒙古各族人民奋起反抗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规模侵华的开端,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序幕揭开。九一八事变后短短4个月内,日本侵占了内蒙古东部主要城镇和铁路线。之后,操纵建立伪满洲国,在内蒙古东部设立了伪兴安省,并逐渐占领了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等内蒙古中部地区,策划建立了伪蒙疆政权。
国土沦丧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站在抗日最前沿,从战略部署、方针制定到具体实施,领导内蒙古各族人民奋起反抗。
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九一八事变两天后,中共中央即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强烈反对日本侵略,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反抗侵略。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战胜日本侵略者收复内蒙古多伦等地。这支抗日军队从组建到开展军事战斗,中国共产党作了大量工作。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冯玉祥举起抗日旗帜,帮助筹备、收拢各地抗日队伍。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有300多位中共党员,大部分都担任重要职务。中共河北省委、中共内蒙古特别委员会都直接参与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中共内蒙古特别委员会成立了蒙汉抗日同盟军事委员会,特委领导分赴张家口、赤峰、归绥、包头等抗日前沿,建立党支部,广泛发动群众参军,中共内蒙古特别委员会书记陈镜湖为组建同盟军事宜奔走途中牺牲。
1933年至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反日游击队相继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和东北反日联合军。随后东北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各地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地区各族、各界、各阶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群众性抗日救亡活动。党秘密领导组建了绥远反帝大同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绥远队部、绥远牺牲救国同盟会、绥远省妇女会等反帝联盟组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热潮。
二、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内蒙古地区的抗战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具体指导内蒙古抗日斗争。12月,毛泽东发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内蒙古人民的宣言》,宣布只要是抗日,不管是王公贵族或是平民,都要给以帮助。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从军事、组织上布置推进内蒙古组建游击队等具体工作。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提出“少数民族,特别是内蒙民族,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直接威胁下,正在起来斗争。其前途,将和华北人民的斗争和红军在西北的活动,汇合在一起。”
日本侵略者一直推进扶持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等个别蒙古王公建立伪政权的计划。1935年冬,德王前往伪满洲国接受日本的金钱和武器。早在德王组建保安队时,中共西蒙工委就洞察到其投日倾向,有计划地派出许多共产党员加入这支队伍,担任重要职务。1936年初,德王公开投靠日本。关键时刻,按照中共西蒙工委之前的指示,保安队中的中共党员、进步军官发动武装暴动,千余名爱国官兵毅然举起抗日义旗,通电全国,脱离德王阵营,投身抗日行列。后来在这支抗日武装面临溃散、改编、整顿等关键时候,中共西蒙工委书记乌兰夫带领一批中共党员到队伍中任职,开展工作。这支队伍在日军进攻归绥时阻击日、伪军,后移防伊克昭盟,成为实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控制的重要抗日武装,被中共中央称为“内蒙民族中最前进的力量、最大的抗日军队”。
三、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内蒙古地区的抗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展开一场生死存亡的全民族激战。8月,30万日军沿平绥铁路入侵内蒙古。11月,除黄河以南鄂尔多斯地区、河套地区、阿拉善地区外,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沦陷。日本侵略过程中,野蛮屠杀、肆意残害内蒙古人民。1937年10月14日,日军进攻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途经大黑河,坦克被淤泥阻滞,竟枪杀当地百姓,以人垫道,开坦克过河。类似的残暴行径在内蒙古各地都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内蒙古各地抗日武装伤亡24319人,各类平民直接伤亡57396人,间接伤亡437100人以上。
日本的野蛮侵略使美丽的内蒙古变成山河破碎哀鸿遍野之地。中国共产党建立健全内蒙古地区党的各级组织,中共中央作出战略部署,派出八路军主力部队,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内蒙古各族人民浴血奋战。
1938年5月,中共中央成立中共绥蒙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绥蒙工委),作为党领导内蒙古的工作机关。中共绥蒙工委机关由陕北迁驻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桃力民地区,并迅速派出八路军,进至包头以西中滩一带抗战前线开展抗日斗争。同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全面明确绥蒙抗日斗争的方针、策略、工作任务,宣布中共绥蒙工委、中共大青山特委撤销、合组为中共绥远省委,作为全面领导绥远敌占区工作的领导机关。
1938年春,中共中央、毛泽东经过反复研究,派出八路军第120师宋时轮支队、警备6团、雁北游击6支队,深入敌占区在内蒙古凉城、丰镇一带进行游击战、实地侦查大青山地区的情况,作出进军内蒙古,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6月下旬,八路军派出经过长征锻炼、具有丰富战斗经验和实战能力,政治军事素质高、装备强的战斗部队,第一二〇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内蒙古。以大青山支队为主的2300多名干部战士,晓宿夜行,跋山涉水,行程千余里,把抗日的红旗插到大青山上。在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八路军迎战十倍于己的强敌,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英勇顽强地开展游击战,开辟、坚守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日、伪军一次次调集强大兵力“扫荡”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次次展开反“扫荡”,始终在大青山坚持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一直战至抗战胜利。
在内蒙古东部,1939年至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派出第三路军主力部队,历经艰难困苦,前仆后继,征战在呼伦贝尔林海、草原、矿区,与内蒙古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蒙古族等各民族群众共同抗日。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承平宁(即承德、平泉、宁城)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内蒙古自治区域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冀热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冀东区委、八路军冀东部队转战于此,在艰险的环境中,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政权,历尽艰辛,坚持斗争到抗战胜利。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抗日军民全面反攻取得抗战胜利
经过抗日军民团结奋战,到1944年8月,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总面积近2.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6万。八路军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接连向日本侵略者发动秋季攻势、春季攻势数百次战斗,日军龟缩在较大据点。
党的七大召开,为全国取得抗战胜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共中央、中共晋绥分局派出大批干部充实领导力量。中共中央决定将塞北行政公署改为绥蒙政府,乌兰夫任政府主席。内蒙古党政军领导分析斗争形势,制定反攻方针、政策。中央军委派骑兵会同内蒙古的八路军进行50多次大规模战斗,收复大片失地。日军人数锐减,苟延残喘。1945年,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苏联红军一部进入内蒙古地区。中共中央军委、晋绥军区部队的反攻全面展开。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内蒙古抗战,历时14年,在从东到西广大的区域内,党领导内蒙古抗日军民大量击毙、击伤、俘虏日、伪军,击毁、缴获汽车,缴获的枪支、弹药、马匹等物资,切断日军交通线,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阻止了日本西进南下的侵略,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北部屏障,粉碎了日本建立伪蒙古国,分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图谋。
内蒙古抗战过程中,党的组织逐渐发展壮大,对内蒙古抗战的领导坚强有力。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是内蒙古抗战胜利的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建立的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法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奋起抗日,搜集情报,购买军用物资、掩护地下斗争、安置伤病员、修筑工事、送水送饭、踊跃参军,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抗战中,以正确的政治主张、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的意志,领导包括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用血肉筑成钢铁长城,抵抗住了外来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