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远古至两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建制

发布时间:2017-05-08 【字体:
  •  

    呼和浩特市东郊的大窑文化遗址,是古人类生活居住过的地方。乌审旗发现的古人类遗骨——河套人。呼伦贝尔的海拉尔、扎赉诺尔发现过距今1万年左右的人类遗址。

    商、周时期,内蒙古地区居住过鬼方、工方等部族,之后又栖息过东胡部族。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内蒙古地区是燕、赵的范围。秦统一全国后,曾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以阴山为屏障修长城数千里,以黄河为塞,筑44座县城。

    西汉时期有两次向今内蒙古地区大规模地移民: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募民徙朔方10万口。朔方即今包头市以西的河套灌区。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70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新秦中包括今伊克昭盟与呼和浩特市南部)。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与内蒙古有关郡县的户口数

     

    郡县人口,主要是汉族,当时生活在今内蒙古地区的还有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大都分布在阴山北、大兴安岭西,不受郡县管辖;主要以游牧为生,不纳赋税,不服徭役,故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人口调查的数字,不包括当时在内蒙古的匈奴、乌桓、鲜卑等族人口。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内蒙古地区除100万汉族人口外,还有70余万北方少数民族人口。

     

    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内蒙古地区总人口

     

    西汉时期内蒙古地区总人口的高峰是在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这以后人口又逐年减少,至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郡县汉族人口减少幅度达80%以上。这一方面与民族间的迁移进出有关,而更主要是周期性的寒冷、干旱自然变化原因。西汉时期的人口增长主要是移民,他们开荒种地,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无法抗御长期垦殖后的土地退化、沙化。根据气候学的研究,平均每二三百年,中国的北方就可能出现周期性的寒冷、干旱,平均温度降低1℃~2℃,等于气候同温纬度难移二三百公里,这是东汉时期内蒙古地区汉族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两汉时期内蒙古某些郡人口比较

     

    东汉时期内蒙古地区汉族人口比西汉时要减少80%以上,同时期匈奴人口也大量西迁或南下,当时内蒙古地区主要居住着乌桓与鲜卑。

     

上一篇: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建制
下一篇:
建国后内蒙古经济发展与人口总量变动的分期状况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人口民族

远古至两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建制

发布时间:2017-05-0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志•人口志        【字体:
  •  

    呼和浩特市东郊的大窑文化遗址,是古人类生活居住过的地方。乌审旗发现的古人类遗骨——河套人。呼伦贝尔的海拉尔、扎赉诺尔发现过距今1万年左右的人类遗址。

    商、周时期,内蒙古地区居住过鬼方、工方等部族,之后又栖息过东胡部族。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内蒙古地区是燕、赵的范围。秦统一全国后,曾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以阴山为屏障修长城数千里,以黄河为塞,筑44座县城。

    西汉时期有两次向今内蒙古地区大规模地移民: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募民徙朔方10万口。朔方即今包头市以西的河套灌区。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70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新秦中包括今伊克昭盟与呼和浩特市南部)。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与内蒙古有关郡县的户口数

     

    郡县人口,主要是汉族,当时生活在今内蒙古地区的还有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大都分布在阴山北、大兴安岭西,不受郡县管辖;主要以游牧为生,不纳赋税,不服徭役,故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人口调查的数字,不包括当时在内蒙古的匈奴、乌桓、鲜卑等族人口。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内蒙古地区除100万汉族人口外,还有70余万北方少数民族人口。

     

    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内蒙古地区总人口

     

    西汉时期内蒙古地区总人口的高峰是在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这以后人口又逐年减少,至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郡县汉族人口减少幅度达80%以上。这一方面与民族间的迁移进出有关,而更主要是周期性的寒冷、干旱自然变化原因。西汉时期的人口增长主要是移民,他们开荒种地,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无法抗御长期垦殖后的土地退化、沙化。根据气候学的研究,平均每二三百年,中国的北方就可能出现周期性的寒冷、干旱,平均温度降低1℃~2℃,等于气候同温纬度难移二三百公里,这是东汉时期内蒙古地区汉族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两汉时期内蒙古某些郡人口比较

     

    东汉时期内蒙古地区汉族人口比西汉时要减少80%以上,同时期匈奴人口也大量西迁或南下,当时内蒙古地区主要居住着乌桓与鲜卑。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