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建制

发布时间:2017-05-08 【字体:
  •  

    东汉末年,西河、五原及朔方等地的南匈奴陆续向东南移动,也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迁,寒冷干旱草场退化等原因,多半在今山西省境内的并州中部汾河流域停居下来。西晋时期,塞外匈奴南迁,凡19种,约30多万人,一部分散居在今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铁弗匈奴于4世纪80年代来到朔方(今伊克昭盟南),他的首领赫连勃勃在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建国大夏,筑统万城(今乌审旗)为都。今伊克昭盟、河套均为其管辖。大夏陆续从陕西等地迁2.3万家,约11万人于大城地区(今杭锦旗)。筑统万城时,“发岭北(基本上是河套、鄂尔多斯和陕北)夷夏10万人”。匈奴大夏国能一次出民工10万,据此推算其总人口应有40万~50万人。

    鲜卑族发源于大鲜卑山(今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地区)。相传经13代约300年,陆续迁入“匈奴故地”即河套阴山地区。迁移中不断融合其他民族,人口增加。先后在盛乐(今和林格尔县)、平城(今大同)建都,最强盛时有“控弦之士40万”。神二年(公元429年),北魏伐柔然,其“归降30余万”,“列置新民于漠南”。其中大部分在漠南地区。

    魏晋南北朝大动荡时期,先后有匈奴、乌桓、鲜卑、敕勒等族在内蒙古地区活动,其中一部分逐鹿中原,世称“五胡乱华”。史书对他们的人口数量只有笼统的提法,但估算当时内蒙古地区各族人口也有100万左右。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有一次官方的人口调查,由其结果可推算出内蒙古郡县常住人口(主要是汉族)约11.3万,基本上分布在今鄂尔多斯、河套和土默川3地。唐朝用“坊村邻里户籍法”,严格调查人口,并3年造籍一次,因此其郡县常住户口比较准确。唐朝对内蒙古地区分布有其他北方民族,因为他们不归郡县管辖,因此缺少具体数字,但也可以从史料中推算出大致的概况。

    唐天宝初,后突厥汗国管辖阴山以北的蒙古高原。其最盛时期,控弦40万,近200万人,其人口密度越往南越大,估计有40万人在内蒙古地区。今呼伦贝尔等地为室韦占据,唐朝时有室韦23部,其中12部在内蒙古地区,约5万人;驻牧在今锡林郭勒盟等地的霫族,据《旧唐书·霫传》记载该部有4万户,据考证实际应是1万户,5万人。奚人至少有50万人,其中居住在内蒙古地区的约有20万人。契丹族分布在今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其人口约60万人。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内蒙古人口总数

     

上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发展历程
下一篇:
远古至两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建制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区情纵览  /  人口民族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建制

发布时间:2017-05-0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志•人口志        【字体:
  •  

    东汉末年,西河、五原及朔方等地的南匈奴陆续向东南移动,也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迁,寒冷干旱草场退化等原因,多半在今山西省境内的并州中部汾河流域停居下来。西晋时期,塞外匈奴南迁,凡19种,约30多万人,一部分散居在今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铁弗匈奴于4世纪80年代来到朔方(今伊克昭盟南),他的首领赫连勃勃在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建国大夏,筑统万城(今乌审旗)为都。今伊克昭盟、河套均为其管辖。大夏陆续从陕西等地迁2.3万家,约11万人于大城地区(今杭锦旗)。筑统万城时,“发岭北(基本上是河套、鄂尔多斯和陕北)夷夏10万人”。匈奴大夏国能一次出民工10万,据此推算其总人口应有40万~50万人。

    鲜卑族发源于大鲜卑山(今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地区)。相传经13代约300年,陆续迁入“匈奴故地”即河套阴山地区。迁移中不断融合其他民族,人口增加。先后在盛乐(今和林格尔县)、平城(今大同)建都,最强盛时有“控弦之士40万”。神二年(公元429年),北魏伐柔然,其“归降30余万”,“列置新民于漠南”。其中大部分在漠南地区。

    魏晋南北朝大动荡时期,先后有匈奴、乌桓、鲜卑、敕勒等族在内蒙古地区活动,其中一部分逐鹿中原,世称“五胡乱华”。史书对他们的人口数量只有笼统的提法,但估算当时内蒙古地区各族人口也有100万左右。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有一次官方的人口调查,由其结果可推算出内蒙古郡县常住人口(主要是汉族)约11.3万,基本上分布在今鄂尔多斯、河套和土默川3地。唐朝用“坊村邻里户籍法”,严格调查人口,并3年造籍一次,因此其郡县常住户口比较准确。唐朝对内蒙古地区分布有其他北方民族,因为他们不归郡县管辖,因此缺少具体数字,但也可以从史料中推算出大致的概况。

    唐天宝初,后突厥汗国管辖阴山以北的蒙古高原。其最盛时期,控弦40万,近200万人,其人口密度越往南越大,估计有40万人在内蒙古地区。今呼伦贝尔等地为室韦占据,唐朝时有室韦23部,其中12部在内蒙古地区,约5万人;驻牧在今锡林郭勒盟等地的霫族,据《旧唐书·霫传》记载该部有4万户,据考证实际应是1万户,5万人。奚人至少有50万人,其中居住在内蒙古地区的约有20万人。契丹族分布在今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其人口约60万人。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内蒙古人口总数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