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龙凤茶楼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_快活林凤楼品茶论坛最新消息_苏州51龙凤茶楼论坛

第一期全国地方志信息化业务培训班综述

发布时间:2016-11-24 【字体:
  •  

    201611811日,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研究会主办,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普洱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第一期全国地方志信息化业务培训班在云南省普洱市举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冀祥德,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云南省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吴光范,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玉宏,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任玉华,普洱市副市长李鸿、普洱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程汝明出席开班式。来自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林业局、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专家为培训班授课。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志工作机构,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学员约160人参加培训。

    冀祥德讲话

     

    吴光范致辞

     

    刘玉宏讲话

     

    任玉华出席开班式

     

    李鸿致辞

     

    程汝明出席开班式

     

     2016118日上午,冀祥德在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讲话、批示精神,以及《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积极谋划事关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推出全国地方志“十大工程”、成立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研究会、年鉴研究会、方志馆研究会、史志期刊研究会、方志学研究会等5个研究会,召开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年鉴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会议等,已出台并计划出台《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指导意见(20162020年)》《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规划(20162020年)》等多个专项规划。这些重大举措,有力推动了全国地方志由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的转型。

    冀祥德指出,此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息化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信息化工作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信息化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对地方志信息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准确把握新时期地方志信息化的深刻内涵和核心理念,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工作思路,采取切实举措,不断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他还就进一步做好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切实把握信息化时代的重大机遇,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二是要认真总结地方志信息化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深入贯彻《信息化发展规划》,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三是要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有力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冀祥德最后强调,此次培训班不仅是第一期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培训班,而且是在《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后举办的第一次培训,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希望各位学员在此次培训班上要学习到位、消化到位;转化到位、应用到位;示范到位、带动到位,并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吴光范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云南省情和云南省地方志工作情况。他指出,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具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云南省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和有力促进,启迪云南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在信息化方面必须下大功夫,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刘玉宏在主持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地方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开创了新局面。与此同时,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研究会,为进一步提高地方志信息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推进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决定举办第一期全国地方志信息化业务培训班。

    李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普洱市情,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情况,以及普洱市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成绩。

    培训班期间,国家图书馆研究员富平,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应用中心首席专家任晓明,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处处长、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梁芝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信息处处长、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研究会秘书长杨海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研究员黄向阳,国家林业局信息化办公室政务与网站管理处处长杨新民先后就《地方志数字资源建设概论》《大数据体系和应用实例》《大数据环境下广东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解读》《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实践案例分享——“中国科讯”APP开发与应用》《国家林业局政府网站建设经验交流》等专题作专门讲授。中国方志网的研发公司技术人员还就在线统计系统进行讲解。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信息处处长杨海峰,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漆冠山,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梅宏,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胡满达,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秦向东,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任玉华先后主持授课。

     

    富平授课 

    富平结合自己参与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尤其是数字资源规范标准制定的工作实践,着重从数字资源的类型、加工、标准规范以及方志馆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授课,为地方志系统下一步数字方志馆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任晓明授课

    任晓明围绕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体系架构、服务体系等基本理论授课,并详细介绍了大数据在社会信用、旅游诚信、政府数据公开等行业应用的实例。这些内容对于地方志系统今后进一步研究大数据与地方志的深度融合,发挥地方志数字资源的聚合效应,提高方志文化的影响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梁芝铭授课

    梁芝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主要讲授了广东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发展概况、信息系统、规范、数据库的建立方式、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广东省地方志信息化“十三五”时期建设规划设想。

     

    杨海峰解读《信息化发展规划》

    杨海峰围绕《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颁布,从出台背景、意义、过程,以及编制思路、框架设计、条文解析六个方面,对《信息化发展规划》进行解析。同时,他还结合工作体会,就信息报送规范问题进行说明。

     

    黄向阳授课

    黄向阳着重介绍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现状与挑战,并列举了国内外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策略和实践。同时,面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挑战,重点介绍“中国科讯”的研发、内容建设以及向社会各界提供便捷服务的做法。

     

    杨新民授课

    杨新民在授课中着重介绍中国林业网经过2016年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群体,由落后到先进的跨越式发展,以及中国林业网构建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特色突出”站群体系,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他从全球化覆盖、透明化公开、集成化应用与创新发展三个方面,总结了中国林业网的主要建设成果。这些建设经验对于地方志系统的网站建设,尤其是下一步集约化站群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刘玉宏作总结讲话

    20161110日下午,刘玉宏在培训班总结讲话中指出,此次培训班具有各方重视、内容丰富、学习认真等特点。他还结合当地方志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就下一步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转变理念,开拓创新。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思维、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只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二是站位要高,舍得投入。纵观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要想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做到站位要高,视野要广,投入要大。信息化时代,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搞好统一规划,建设方案有前瞻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然,站位高、视野广、前瞻性强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要舍得投入。三是要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各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有一些好的做法,要认真加以总结提炼,形成好的经验,通过网站、微信平台进行推广,以便于其他地区和单位学习借鉴。今后,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一方面要加强与中指办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之间也要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寻找差距,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学员提问

     

    课间交流

    培训班的每一讲都有互动环节,培训班学员积极向授课老师提出问题,授课老师认真解答,受到学员的好评。与会学员一致认为,此次培训班内容丰富、授课老师水平高、授课形式灵活。通过培训,大家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达到了培训目的。同时也希望中指办今后多举办类似的培训班,通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地方志信息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武斌摄影)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刘丹)

     

上一篇: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中指办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召开
下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蒙汉信息平台首发仪式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时政动态  /  工作动态

第一期全国地方志信息化业务培训班综述

发布时间:2016-11-24 来源:中国方志网        【字体:
  •  

    201611811日,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研究会主办,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普洱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第一期全国地方志信息化业务培训班在云南省普洱市举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冀祥德,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云南省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吴光范,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玉宏,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任玉华,普洱市副市长李鸿、普洱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程汝明出席开班式。来自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林业局、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专家为培训班授课。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志工作机构,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学员约160人参加培训。

    冀祥德讲话

     

    吴光范致辞

     

    刘玉宏讲话

     

    任玉华出席开班式

     

    李鸿致辞

     

    程汝明出席开班式

     

     2016118日上午,冀祥德在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讲话、批示精神,以及《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积极谋划事关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推出全国地方志“十大工程”、成立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研究会、年鉴研究会、方志馆研究会、史志期刊研究会、方志学研究会等5个研究会,召开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基层基础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年鉴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会议等,已出台并计划出台《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指导意见(20162020年)》《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规划(20162020年)》等多个专项规划。这些重大举措,有力推动了全国地方志由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的转型。

    冀祥德指出,此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息化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信息化工作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信息化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对地方志信息化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准确把握新时期地方志信息化的深刻内涵和核心理念,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工作思路,采取切实举措,不断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他还就进一步做好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切实把握信息化时代的重大机遇,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二是要认真总结地方志信息化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深入贯彻《信息化发展规划》,推动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三是要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有力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冀祥德最后强调,此次培训班不仅是第一期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培训班,而且是在《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后举办的第一次培训,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希望各位学员在此次培训班上要学习到位、消化到位;转化到位、应用到位;示范到位、带动到位,并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吴光范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云南省情和云南省地方志工作情况。他指出,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具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云南省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和有力促进,启迪云南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在信息化方面必须下大功夫,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刘玉宏在主持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地方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开创了新局面。与此同时,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研究会,为进一步提高地方志信息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推进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决定举办第一期全国地方志信息化业务培训班。

    李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普洱市情,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情况,以及普洱市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成绩。

    培训班期间,国家图书馆研究员富平,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应用中心首席专家任晓明,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处处长、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梁芝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信息处处长、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研究会秘书长杨海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研究员黄向阳,国家林业局信息化办公室政务与网站管理处处长杨新民先后就《地方志数字资源建设概论》《大数据体系和应用实例》《大数据环境下广东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解读》《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实践案例分享——“中国科讯”APP开发与应用》《国家林业局政府网站建设经验交流》等专题作专门讲授。中国方志网的研发公司技术人员还就在线统计系统进行讲解。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信息处处长杨海峰,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漆冠山,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梅宏,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胡满达,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秦向东,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任玉华先后主持授课。

     

    富平授课 

    富平结合自己参与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尤其是数字资源规范标准制定的工作实践,着重从数字资源的类型、加工、标准规范以及方志馆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授课,为地方志系统下一步数字方志馆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任晓明授课

    任晓明围绕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体系架构、服务体系等基本理论授课,并详细介绍了大数据在社会信用、旅游诚信、政府数据公开等行业应用的实例。这些内容对于地方志系统今后进一步研究大数据与地方志的深度融合,发挥地方志数字资源的聚合效应,提高方志文化的影响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梁芝铭授课

    梁芝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主要讲授了广东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发展概况、信息系统、规范、数据库的建立方式、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广东省地方志信息化“十三五”时期建设规划设想。

     

    杨海峰解读《信息化发展规划》

    杨海峰围绕《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颁布,从出台背景、意义、过程,以及编制思路、框架设计、条文解析六个方面,对《信息化发展规划》进行解析。同时,他还结合工作体会,就信息报送规范问题进行说明。

     

    黄向阳授课

    黄向阳着重介绍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现状与挑战,并列举了国内外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策略和实践。同时,面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挑战,重点介绍“中国科讯”的研发、内容建设以及向社会各界提供便捷服务的做法。

     

    杨新民授课

    杨新民在授课中着重介绍中国林业网经过2016年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群体,由落后到先进的跨越式发展,以及中国林业网构建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特色突出”站群体系,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他从全球化覆盖、透明化公开、集成化应用与创新发展三个方面,总结了中国林业网的主要建设成果。这些建设经验对于地方志系统的网站建设,尤其是下一步集约化站群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刘玉宏作总结讲话

    20161110日下午,刘玉宏在培训班总结讲话中指出,此次培训班具有各方重视、内容丰富、学习认真等特点。他还结合当地方志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就下一步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转变理念,开拓创新。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思维、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只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二是站位要高,舍得投入。纵观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要想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做到站位要高,视野要广,投入要大。信息化时代,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搞好统一规划,建设方案有前瞻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然,站位高、视野广、前瞻性强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要舍得投入。三是要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各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有一些好的做法,要认真加以总结提炼,形成好的经验,通过网站、微信平台进行推广,以便于其他地区和单位学习借鉴。今后,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一方面要加强与中指办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之间也要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寻找差距,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学员提问

     

    课间交流

    培训班的每一讲都有互动环节,培训班学员积极向授课老师提出问题,授课老师认真解答,受到学员的好评。与会学员一致认为,此次培训班内容丰富、授课老师水平高、授课形式灵活。通过培训,大家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达到了培训目的。同时也希望中指办今后多举办类似的培训班,通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地方志信息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武斌摄影)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刘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智能导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