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2025年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十五五”规划建议表决通过。10月28日,“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通过新华社的电波传向全世界。
五年规划成为热议焦点,而你真的了解它吗?
五年规划是什么?
五年规划是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规范引导经营主体行为,在国家规划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是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
从1953年开始至今,我国已经连续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26年我国将开始实施“十五五”规划。
可以说,五年规划如同一把标尺,丈量着奋进中国的足迹,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计划”变“规划”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2006年之前,“规划”都是叫“计划”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长期规划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逐步向预期性和引导性转变。从2006年“十一五”时期开始,五年“计划”改称五年“规划”。这一字之变,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长期规划的功能定位更加注重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名字为何变长了?
1981年“六五”计划首次增加社会发展内容,五年计划由“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功能的重要转变。此后五年计划不断丰富拓展,演化为关于国家整体发展的全面综合规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哪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决心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向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前进。20世纪50年代初,我们借鉴苏联经验,设想用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定和实行了1953年至1957年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的第一个中期计划。
“一五”计划描画了新中国发展的第一张蓝图,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新政权的期待和对国家发展的美好愿望。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一五”计划是改革开放前完成得最好的五年计划,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五年规划(计划)铺就的现代化之路
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中国用一个又一个五年,在时间画布上挥洒出波澜壮阔的长卷。“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推动我国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六五”计划、“七五”计划推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八五”计划、“九五”计划推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十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规划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推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
经过14个五年规划(计划)的接续实施,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如今,“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必将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续写崭新的篇章。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2025年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十五五”规划建议表决通过。10月28日,“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通过新华社的电波传向全世界。
五年规划成为热议焦点,而你真的了解它吗?
五年规划是什么?
五年规划是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规范引导经营主体行为,在国家规划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是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
从1953年开始至今,我国已经连续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26年我国将开始实施“十五五”规划。
可以说,五年规划如同一把标尺,丈量着奋进中国的足迹,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计划”变“规划”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2006年之前,“规划”都是叫“计划”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长期规划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逐步向预期性和引导性转变。从2006年“十一五”时期开始,五年“计划”改称五年“规划”。这一字之变,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长期规划的功能定位更加注重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名字为何变长了?
1981年“六五”计划首次增加社会发展内容,五年计划由“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功能的重要转变。此后五年计划不断丰富拓展,演化为关于国家整体发展的全面综合规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哪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决心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向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前进。20世纪50年代初,我们借鉴苏联经验,设想用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定和实行了1953年至1957年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的第一个中期计划。
“一五”计划描画了新中国发展的第一张蓝图,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新政权的期待和对国家发展的美好愿望。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一五”计划是改革开放前完成得最好的五年计划,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五年规划(计划)铺就的现代化之路
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中国用一个又一个五年,在时间画布上挥洒出波澜壮阔的长卷。“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推动我国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六五”计划、“七五”计划推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八五”计划、“九五”计划推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十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规划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推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
经过14个五年规划(计划)的接续实施,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如今,“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必将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续写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