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卷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刘文山
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学文
市 长:李贺(蒙古族 5月任代市长)
政协主席:王福森
武装部长:王海滨
政 委:唐忠宝(4月离任)胡鸿(4月任职 6月离任)李尚荣(6月任职)
【概况】阿尔山市位于兴安盟西北端,总面积7 408 .7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北纬46°39ˊ~ 47°39ˊ,东经119°28ˊ~121°23ˊ;辖区内设有天池、白狼、五岔沟、明水河4个镇和温泉、新城、林海、伊尔施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8万,由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苗族、壮族、鄂温克族等10个民族构成。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 31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 490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4 021万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67 805万元,增长14.9%。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6.7%,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2.4%,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0.9%。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0.7∶25.6∶53.7调整为20.0∶26.7∶53.3。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 235元,比上年增长19.5%。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1 70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 82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9%和61.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12 967万元,比上年增长65.5%。公共与农林领域成为支出的重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 990万元,比上年增长54.5%;农林水事务支出8 680万元,比上年增长5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 043万元,增长43.4%;医疗卫生支出4 031万元,增长133.0%;节能环保支出2 121万元,增长38.2%。
【自然资源】阿尔山市土地总面积7 408 .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 958公顷,林地面积536 992公顷,天然草场155 16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3 575公顷。主要金属矿藏有钼、铁、锌等,非金属矿藏有泥炭、石灰石、大理岩、矿泉等。水资源总蓄积量地表水为7.92亿立方米,地下水为1.18亿立方米,人均1.63万立方米。野生动物有6门14纲57目177科256属419种,野生植物有5门12纲64目104科309属531种,常见菌类有2门3纲8目26科34属50种。
旅游资源有天池、杜鹃湖、哈拉哈河、三潭峡、石塘林、熔岩丘、喷气锥、麒麟峰、玫瑰峰、白狼峰等自然风光,又有阿尔山火车站、五岔沟日军飞机场、南兴安隧道碉堡、温泉博物馆、观音庙等人文景观。
【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 716公顷,比上年减少1 744公顷,下降13.0%。在粮食作物中:小麦播种面积6 604公顷,比上年减少2 674公顷,下降28.8%;大麦播种面积2 545公顷,比上年增加612公顷,增长31.7%;马铃薯播种面积2 178公顷,比上年增长56公顷,增长2.6%。全年粮食总产量55 016吨,与上年持平。其中:小麦总产量27 548吨,比上年减少2 002吨,下降6.8%;大麦总产量8 780吨,比上年增加2 836吨,增长47.7%;马铃薯总产量17 885吨,比上年减少1 313吨,下降6.8%。
全年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53 936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机1 47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81台,小型拖拉机789台。链式拖拉机126台,联合收割机62台,各种农机具3 146台(套),化肥施用量(折纯)2 374吨,农用柴油909吨,农药使用量40吨。
【畜牧业】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156 854头(只),比上年增长3.3%。年末牲畜存栏总头数144 529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7 353头(只),羊存栏134 785头(只)。能繁殖母畜在畜群中的比重为45.0%,良种及改良种牲畜占畜群的比例为95.7%。年末牲畜出栏62 847头(只),出栏率达43.5%。全年肉类总产1 525吨;牛奶产量868吨;羊毛产量319吨;禽蛋产量5吨。
【林业】全年完成造林1 898公顷,其中,封山育林1 000公顷,完成人工造林898公顷。植被恢复造林120公顷,义务植树造林33公顷,樟子松育苗600公顷。完成退耕还林967公顷,完成种苗基地建设667公顷。新增水保治理面积2 067公顷。森林面积638 25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6.1%。
【工业】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 6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 401万元,比上年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率92.0%,比上年增长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 748万元,比上年下降10.6%。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 343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9%;竣工房屋面积0.0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7.5%。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 567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7 628万元,增长30.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 939万元,下降0.04%;限下城镇农村投资1 000万元。
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9 922万元,比上年增长53.8%,第二产业投资81 267万元,比上年增长95.7%,第三产业投资256 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2%。
【房地产开发】全年新开工项目达123个,完成投资244 300万元,占全部投资的66.5%;续建项目达58个,完成投资额122 267万元,占全部投资的33.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 939万元,比上年下降0.04%。全年房地产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9.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2%;房屋竣工面积4.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8.9%。
【环境?;ぁ咳腥范ㄗ匀槐;で?SPAN lang=EN-US>3个。其中:自治区级自然?;で?SPAN lang=EN-US>1
【交通电信】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1 677万元,比上年增长10.7%。邮电通信各部门全年邮电业务收入4 353万元,比上年增长1.9%。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 624户,比上年下降6.6%;小灵通用户987户,比上年下降9.3%;移动电话用户达47 643户,比上年下降6.9%;互联网用户7 433户,比上年增长29.3%。全年机场飞机起降1 258架次,旅客吞吐量达到5.19万人次。
【贸易】全年新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 927万元,同比增长18.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5 424万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4 503万元,增长30.6%。全年引进招商项目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含4个续建项目)。协议资金102亿元,到位资金11.8亿元。全市向上争取并已到位的各类项目资金6.2亿元。
【旅游业】全年共接待游客110.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4%,其中承接呼伦贝尔游客51.3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2.99亿元,增长33.9%;旅行社招徕团队3 956个,增长38.3%。
【金融保险】全年完成金融业增加值2 573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30 571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 125万元,增长9.3%;企业存款余额95 468万元,增长2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00 607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3 729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6 292万元。
截至2012年末,全市有开展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5户。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 973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58万元,增长29.5%;人身险保费收入1 414万元,增长16.3%。全年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633万元,比上年下降29.3%。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05万元,下降36.6%,赔付率达72.6%;人身险赔款及给付支出228万元,同比增长8.6%,赔付率达16.1%。
【科技】全年科技经费支出43万元,年内推广盟级实用技术5项。
【教育】全市共有中小学8所,在校学生2 494人,专任教师360人。其中:普通中学3所,全年招生273人,在校学生995人,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86人;小学5所,全年招生256人,在校学生1 499人,教职工190人,其中:专任教师17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市共有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708人;教职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
【文化】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乌兰牧骑)1个,从业人员21人,全年演出363场。全市拥有文物管理站1个;文化站2个。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0%;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5 760户。全年市级报刊发行量24 000份。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个体)4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含社区、疗养院)11个。年末各医疗单位实有病床284张。年末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259人,其中:执业医师93、执业助理医师22人,注册护士88人。全市有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7人。年末全市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14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4个,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45人。
【人口人民生活】全年出生人口237人,出生率为4.87‰;死亡人口260人,死亡率为5.35‰,人口自然增长率-0.4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8 633人,比上年增加20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8 271人,增长1.6%,占总人口的17.0%,其他少数民族2 056人,增长1.2%,占总人口的4.2%。
年末全市单位就业人员6 727人,比上年末减少1 055人,下降13.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59人,比上年增加18人,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再就业397人,比上年增加12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 337万元,扶持296人实现创业。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4 937元,比上年增加1 834元,增长14.0%。
【社会保障】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8 392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4 027人。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 441人。其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4 985人,比上年增加644人,增长14.8%。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 13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 791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 347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 198户、7 751人,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 187万元,比上年增加1 100万元,增长52.7%。增长12.5%。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刘文山
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学文
市 长:李贺(蒙古族 5月任代市长)
政协主席:王福森
武装部长:王海滨
政 委:唐忠宝(4月离任)胡鸿(4月任职 6月离任)李尚荣(6月任职)
【概况】阿尔山市位于兴安盟西北端,总面积7 408 .7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北纬46°39ˊ~ 47°39ˊ,东经119°28ˊ~121°23ˊ;辖区内设有天池、白狼、五岔沟、明水河4个镇和温泉、新城、林海、伊尔施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8万,由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苗族、壮族、鄂温克族等10个民族构成。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 31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 490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4 021万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67 805万元,增长14.9%。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6.7%,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2.4%,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0.9%。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0.7∶25.6∶53.7调整为20.0∶26.7∶53.3。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 235元,比上年增长19.5%。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1 70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 82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9%和61.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12 967万元,比上年增长65.5%。公共与农林领域成为支出的重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 990万元,比上年增长54.5%;农林水事务支出8 680万元,比上年增长5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 043万元,增长43.4%;医疗卫生支出4 031万元,增长133.0%;节能环保支出2 121万元,增长38.2%。
【自然资源】阿尔山市土地总面积7 408 .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 958公顷,林地面积536 992公顷,天然草场155 16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3 575公顷。主要金属矿藏有钼、铁、锌等,非金属矿藏有泥炭、石灰石、大理岩、矿泉等。水资源总蓄积量地表水为7.92亿立方米,地下水为1.18亿立方米,人均1.63万立方米。野生动物有6门14纲57目177科256属419种,野生植物有5门12纲64目104科309属531种,常见菌类有2门3纲8目26科34属50种。
旅游资源有天池、杜鹃湖、哈拉哈河、三潭峡、石塘林、熔岩丘、喷气锥、麒麟峰、玫瑰峰、白狼峰等自然风光,又有阿尔山火车站、五岔沟日军飞机场、南兴安隧道碉堡、温泉博物馆、观音庙等人文景观。
【农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 716公顷,比上年减少1 744公顷,下降13.0%。在粮食作物中:小麦播种面积6 604公顷,比上年减少2 674公顷,下降28.8%;大麦播种面积2 545公顷,比上年增加612公顷,增长31.7%;马铃薯播种面积2 178公顷,比上年增长56公顷,增长2.6%。全年粮食总产量55 016吨,与上年持平。其中:小麦总产量27 548吨,比上年减少2 002吨,下降6.8%;大麦总产量8 780吨,比上年增加2 836吨,增长47.7%;马铃薯总产量17 885吨,比上年减少1 313吨,下降6.8%。
全年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53 936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机1 47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81台,小型拖拉机789台。链式拖拉机126台,联合收割机62台,各种农机具3 146台(套),化肥施用量(折纯)2 374吨,农用柴油909吨,农药使用量40吨。
【畜牧业】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156 854头(只),比上年增长3.3%。年末牲畜存栏总头数144 529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7 353头(只),羊存栏134 785头(只)。能繁殖母畜在畜群中的比重为45.0%,良种及改良种牲畜占畜群的比例为95.7%。年末牲畜出栏62 847头(只),出栏率达43.5%。全年肉类总产1 525吨;牛奶产量868吨;羊毛产量319吨;禽蛋产量5吨。
【林业】全年完成造林1 898公顷,其中,封山育林1 000公顷,完成人工造林898公顷。植被恢复造林120公顷,义务植树造林33公顷,樟子松育苗600公顷。完成退耕还林967公顷,完成种苗基地建设667公顷。新增水保治理面积2 067公顷。森林面积638 25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6.1%。
【工业】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 6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 401万元,比上年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率92.0%,比上年增长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 748万元,比上年下降10.6%。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 343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9%;竣工房屋面积0.0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7.5%。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 567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7 628万元,增长30.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 939万元,下降0.04%;限下城镇农村投资1 000万元。
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9 922万元,比上年增长53.8%,第二产业投资81 267万元,比上年增长95.7%,第三产业投资256 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2%。
【房地产开发】全年新开工项目达123个,完成投资244 300万元,占全部投资的66.5%;续建项目达58个,完成投资额122 267万元,占全部投资的33.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 939万元,比上年下降0.04%。全年房地产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9.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2%;房屋竣工面积4.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8.9%。
【环境?;ぁ咳腥范ㄗ匀槐;で?SPAN lang=EN-US>3个。其中:自治区级自然?;で?SPAN lang=EN-US>1
【交通电信】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1 677万元,比上年增长10.7%。邮电通信各部门全年邮电业务收入4 353万元,比上年增长1.9%。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 624户,比上年下降6.6%;小灵通用户987户,比上年下降9.3%;移动电话用户达47 643户,比上年下降6.9%;互联网用户7 433户,比上年增长29.3%。全年机场飞机起降1 258架次,旅客吞吐量达到5.19万人次。
【贸易】全年新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 927万元,同比增长18.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5 424万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4 503万元,增长30.6%。全年引进招商项目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含4个续建项目)。协议资金102亿元,到位资金11.8亿元。全市向上争取并已到位的各类项目资金6.2亿元。
【旅游业】全年共接待游客110.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4%,其中承接呼伦贝尔游客51.3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2.99亿元,增长33.9%;旅行社招徕团队3 956个,增长38.3%。
【金融保险】全年完成金融业增加值2 573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30 571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 125万元,增长9.3%;企业存款余额95 468万元,增长2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00 607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3 729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6 292万元。
截至2012年末,全市有开展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5户。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 973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58万元,增长29.5%;人身险保费收入1 414万元,增长16.3%。全年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633万元,比上年下降29.3%。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05万元,下降36.6%,赔付率达72.6%;人身险赔款及给付支出228万元,同比增长8.6%,赔付率达16.1%。
【科技】全年科技经费支出43万元,年内推广盟级实用技术5项。
【教育】全市共有中小学8所,在校学生2 494人,专任教师360人。其中:普通中学3所,全年招生273人,在校学生995人,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86人;小学5所,全年招生256人,在校学生1 499人,教职工190人,其中:专任教师17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市共有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708人;教职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
【文化】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乌兰牧骑)1个,从业人员21人,全年演出363场。全市拥有文物管理站1个;文化站2个。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0%;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5 760户。全年市级报刊发行量24 000份。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个体)4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含社区、疗养院)11个。年末各医疗单位实有病床284张。年末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259人,其中:执业医师93、执业助理医师22人,注册护士88人。全市有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7人。年末全市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14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4个,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45人。
【人口人民生活】全年出生人口237人,出生率为4.87‰;死亡人口260人,死亡率为5.35‰,人口自然增长率-0.4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8 633人,比上年增加20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8 271人,增长1.6%,占总人口的17.0%,其他少数民族2 056人,增长1.2%,占总人口的4.2%。
年末全市单位就业人员6 727人,比上年末减少1 055人,下降13.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59人,比上年增加18人,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再就业397人,比上年增加12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 337万元,扶持296人实现创业。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4 937元,比上年增加1 834元,增长14.0%。
【社会保障】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8 392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4 027人。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 441人。其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4 985人,比上年增加644人,增长14.8%。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 13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 791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 347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 198户、7 751人,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 187万元,比上年增加1 100万元,增长52.7%。增长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