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卷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关立武(满族3月离任) 丁欣亮(3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青格乐(蒙古族)
区长:丁欣亮(3月离任) 包野(蒙古族 3月任职)
政协主席:刘绥峰
武装部长:姜军文
政委:叶林
【概况】乌达区是乌海市辖区之一。东临黄河,西靠贺兰山,南与宁夏石嘴山市相望,北与阿拉善盟接壤,全区总面积219.716平方公里,辖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6个行政村、3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经济开发区和高效农业开发区各1个。
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8 426万元,同比增长13.8%。财政总收入完成130 403万元,同比增长57.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 468元,同比增长17.6%。农区居民均纯收入实现7 610元,同比增长1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 700万元,同比增长25.2%。
【工业】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92.49亿元,同比增长18.8%。工业增加值完成48.14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45.80亿元,同比增长6.5%。轻工业总产值完成0.19亿元,同比下降36.3%;重工业总产值完成92.30亿元,同比增长19.0%。工业产品销售产值完成88.83亿元,同比增长16.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完成86.99亿元,同比增长15.9%。轻工业产品销售产值0.18亿元,同期下降33.9%;重工业产品销售88.65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年生产原煤596.83万吨,同比下降11.1%;洗精煤627.07万吨,同比增长5.8%;焦炭生产60.17万吨,同比下降44.2%;生铁生产7 265吨,同比下降91.8%;电石生产63.34万吨,同比下降13.5%。年内工业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48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工业增加值24.72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产品销售产值51.53亿元,同比增长1.8%。
【农业】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 6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农作物播种面积2 070公顷,同比增长0.5%。其中:精食作物779公顷,比上年下降34.9%;经济作物达667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143.4%;蔬菜590公顷,同比增长3.7%;瓜类29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70.6%。全年禽蛋产量520吨,增长31.3%;牛奶产量3 800吨,增长8.6%;猪肉产量1 252吨,增长43.6%;牛肉产量9吨,下降43.8%;羊肉产量288吨,增长11.6%。生猪出栏13 186头,增长22.7%。
2008年,农业增加值完成6 800万元,同比增长12%。葡萄新植面积161.5亩,完成指标的161.5%,粮改菜面积300亩,完成指标的100%。
【林业】乌达区完成生态造林面积1 242亩、20余万株(乔木14万株、灌木6万株),其中西山绿化完成1 003.6亩、12万株,工业园区种植树木153亩,乌兰淖尔镇葡萄种植85.3亩。
【畜牧业】2008年期末,大牲畜存栏头数为1 166只(头),比上年增加6.4%,其中:牛存栏头数为756只(头),比上年增加14.7%;生猪存栏头数为5 894头(只),比上年增加20.8%;山羊存栏头数为3 108头(只),比上年增加51.4%;绵羊存栏头数为5 280头(只),比上年减少26.4%;家禽存栏头数为71 000头(只),比上年减少31.7%。
【城市建设】乌达区城市建设投资完成6.67亿元,其中超额完成责任目标任务6亿元的111.2%。继续坚持“北移东靠”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协调规划部门,结合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初步完成了滨河西区概念性规划、城市重点景观设计以及水系、园林绿化等专项规划完成库区管理区范围内土地、房屋等调查摸底,为推进黄河海勃湾水里枢纽工程和滨河西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奠定基础。
启动城北侧热源厂建设。建设完成先锋东街排水工程,实施乌兰布和街、胜利东街、团结北路延伸、巴音赛沟景观桥等路桥工程,新建、改造道路12.8公里,新增硬化面积1.43万平方公里,铺设供热、给排水管道25公里。包惠铁路乌达段电气化改造工程的拆迁工作已经完成,垃圾综合处理厂的选址工作已经确定,计划近期完成规划、土地手续办理等工作。实施天然气输配主管网建设和爱民佳苑42栋住宅楼入户工程。组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收储土地30多万平方米。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建设住宅楼39.83万平方米,建成42栋、15.5万平方米,1 604户矿区居民正在陆续搬入新居。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224 001万元,同比增长60.2%。其中新建项目投资185 997万元,同比增长73.10%;扩建项目投资4 642万元,同比增长132.0%;改建技改投资20 068万元,同比增长6.6%。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 233万元,比上年下降41.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1 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9 660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5 053万元,比上年下降20.6%。
【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 700万元,同比增长25.2%,其中批发零售38 574万元,同比增长26%;住宿餐饮6 936万元,同比增长25.8%;其它190万元,同比增长23.7%。
【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3.2万平方米,添置环卫设施320处(个)、照明设施98个,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教育】高考本科上线率达49.8%,位居全市第一。 提高乌达区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更新领导层的管理理念,稳步实施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公开聘任5所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到外地名校进行学习考察,同时聘请专家来我区进行讲学指导,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开工建设教育园一期、团结路小学综合实验楼和市二中塑胶跑道操场等工程。2008年,全区各校新增?;婊布?/SPAN>5 1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6 050多平方米,同时各校进一步美化校园,粉刷墙壁,悬挂标语,营造一个舒适的教育环境。 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四免一补”政策。2008年,共减免、补助费用439.8万元,根本上消除了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全区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
【人口】2008年,乌达区总人口为132 368人,其中流动人口6 942人,人口密度为602人/平方公里。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4 468元,同比增长17.6%;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达10 757元,同比增长15.3%;农区居民均纯收入7 610元,同比增长16.00%;农区居民均期内现金支出6 830元。
【劳动就业】年末,在岗职工20 869人,比上年减少4.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63 681万元,同比增长13.6%。
【社会保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区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5 700人。原国有、集体以及劳服企业未参保职工被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审核通过4 098人,办理参保手续3 125人。为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调增工资并规范津补贴,增加离任、在任居(村)委会主任补贴。 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2 603人,实现再就业1 942人;提供就业岗位2 896个,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56个,完成各类技能培训5 38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9万元,670名再就业人员享受到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王卉 塔娜)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关立武(满族3月离任) 丁欣亮(3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青格乐(蒙古族)
区长:丁欣亮(3月离任) 包野(蒙古族 3月任职)
政协主席:刘绥峰
武装部长:姜军文
政委:叶林
【概况】乌达区是乌海市辖区之一。东临黄河,西靠贺兰山,南与宁夏石嘴山市相望,北与阿拉善盟接壤,全区总面积219.716平方公里,辖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6个行政村、3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经济开发区和高效农业开发区各1个。
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8 426万元,同比增长13.8%。财政总收入完成130 403万元,同比增长57.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 468元,同比增长17.6%。农区居民均纯收入实现7 610元,同比增长1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 700万元,同比增长25.2%。
【工业】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92.49亿元,同比增长18.8%。工业增加值完成48.14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45.80亿元,同比增长6.5%。轻工业总产值完成0.19亿元,同比下降36.3%;重工业总产值完成92.30亿元,同比增长19.0%。工业产品销售产值完成88.83亿元,同比增长16.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完成86.99亿元,同比增长15.9%。轻工业产品销售产值0.18亿元,同期下降33.9%;重工业产品销售88.65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年生产原煤596.83万吨,同比下降11.1%;洗精煤627.07万吨,同比增长5.8%;焦炭生产60.17万吨,同比下降44.2%;生铁生产7 265吨,同比下降91.8%;电石生产63.34万吨,同比下降13.5%。年内工业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48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工业增加值24.72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产品销售产值51.53亿元,同比增长1.8%。
【农业】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 6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农作物播种面积2 070公顷,同比增长0.5%。其中:精食作物779公顷,比上年下降34.9%;经济作物达667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143.4%;蔬菜590公顷,同比增长3.7%;瓜类29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70.6%。全年禽蛋产量520吨,增长31.3%;牛奶产量3 800吨,增长8.6%;猪肉产量1 252吨,增长43.6%;牛肉产量9吨,下降43.8%;羊肉产量288吨,增长11.6%。生猪出栏13 186头,增长22.7%。
2008年,农业增加值完成6 800万元,同比增长12%。葡萄新植面积161.5亩,完成指标的161.5%,粮改菜面积300亩,完成指标的100%。
【林业】乌达区完成生态造林面积1 242亩、20余万株(乔木14万株、灌木6万株),其中西山绿化完成1 003.6亩、12万株,工业园区种植树木153亩,乌兰淖尔镇葡萄种植85.3亩。
【畜牧业】2008年期末,大牲畜存栏头数为1 166只(头),比上年增加6.4%,其中:牛存栏头数为756只(头),比上年增加14.7%;生猪存栏头数为5 894头(只),比上年增加20.8%;山羊存栏头数为3 108头(只),比上年增加51.4%;绵羊存栏头数为5 280头(只),比上年减少26.4%;家禽存栏头数为71 000头(只),比上年减少31.7%。
【城市建设】乌达区城市建设投资完成6.67亿元,其中超额完成责任目标任务6亿元的111.2%。继续坚持“北移东靠”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协调规划部门,结合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初步完成了滨河西区概念性规划、城市重点景观设计以及水系、园林绿化等专项规划完成库区管理区范围内土地、房屋等调查摸底,为推进黄河海勃湾水里枢纽工程和滨河西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奠定基础。
启动城北侧热源厂建设。建设完成先锋东街排水工程,实施乌兰布和街、胜利东街、团结北路延伸、巴音赛沟景观桥等路桥工程,新建、改造道路12.8公里,新增硬化面积1.43万平方公里,铺设供热、给排水管道25公里。包惠铁路乌达段电气化改造工程的拆迁工作已经完成,垃圾综合处理厂的选址工作已经确定,计划近期完成规划、土地手续办理等工作。实施天然气输配主管网建设和爱民佳苑42栋住宅楼入户工程。组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收储土地30多万平方米。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建设住宅楼39.83万平方米,建成42栋、15.5万平方米,1 604户矿区居民正在陆续搬入新居。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224 001万元,同比增长60.2%。其中新建项目投资185 997万元,同比增长73.10%;扩建项目投资4 642万元,同比增长132.0%;改建技改投资20 068万元,同比增长6.6%。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 233万元,比上年下降41.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1 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9 660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5 053万元,比上年下降20.6%。
【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 700万元,同比增长25.2%,其中批发零售38 574万元,同比增长26%;住宿餐饮6 936万元,同比增长25.8%;其它190万元,同比增长23.7%。
【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3.2万平方米,添置环卫设施320处(个)、照明设施98个,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教育】高考本科上线率达49.8%,位居全市第一。 提高乌达区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更新领导层的管理理念,稳步实施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公开聘任5所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到外地名校进行学习考察,同时聘请专家来我区进行讲学指导,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开工建设教育园一期、团结路小学综合实验楼和市二中塑胶跑道操场等工程。2008年,全区各校新增?;婊布?/SPAN>5 1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6 050多平方米,同时各校进一步美化校园,粉刷墙壁,悬挂标语,营造一个舒适的教育环境。 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四免一补”政策。2008年,共减免、补助费用439.8万元,根本上消除了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全区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
【人口】2008年,乌达区总人口为132 368人,其中流动人口6 942人,人口密度为602人/平方公里。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4 468元,同比增长17.6%;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达10 757元,同比增长15.3%;农区居民均纯收入7 610元,同比增长16.00%;农区居民均期内现金支出6 830元。
【劳动就业】年末,在岗职工20 869人,比上年减少4.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63 681万元,同比增长13.6%。
【社会保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区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5 700人。原国有、集体以及劳服企业未参保职工被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审核通过4 098人,办理参保手续3 125人。为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调增工资并规范津补贴,增加离任、在任居(村)委会主任补贴。 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2 603人,实现再就业1 942人;提供就业岗位2 896个,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56个,完成各类技能培训5 38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9万元,670名再就业人员享受到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王卉 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