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禹民(1916-1940),男,汉族,曾用名单忠义、高升山,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8岁时随父母逃荒至东北,不久双亲相继病逝,幸得父亲故交、爱国商人黄云正收留。在养父支持下,高禹民半工半读完成小学学业。1934年冬考入依兰县立中学,在校期间深受抗日救亡思潮影响,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高禹民任依兰县委书记。1937年,任中共下江特委宣传部部长。1938年,受中共北满省委委派,出任下江特委书记,领导汤原、依兰等六县市抗日工作。时值日寇强化殖民统治,1938年3月15日因叛徒出卖,下江地区爆发大规模逮捕事件(史称“三一五”事件),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高禹民临危受命,迅速重建地下组织网络,恢复抗日救国会运作。
1939年,高禹民度过黑龙江到苏联。1940年,参与组织并参加在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召开的中共吉东、北满省委代表联席会议。1940年1月,当选中共北满省委执行委员。3月,越过黑龙江回到东北。4月,任抗联第三路军第九支队政委。
1940年9月,高禹民参与指挥著名的克山县城攻坚战,率九支队突破西门防线,缴获迫击炮4门及大批军械,与冯仲云部形成合围之势,予敌重创。
1940年10月,高禹民调任抗联第三支队政委。他与支队长王明贵协同指挥霍龙门奇袭战,趁日军守备队外出之机,夜袭伪军驻地,缴获了百余名伪军的枪支弹药和马匹,焚毁敌军仓库7处,截获大批军需物资。
1940年11月30日,在阿荣旗鸡冠山执行任务时遭十倍于己的日军合围。高禹民机枪班断后,以血肉之躯掩护战友们突围。激战后,高禹民、刘中学、阎福春等7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高禹民七烈士牺牲地(位于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纪念碑
高禹民(1916-1940),男,汉族,曾用名单忠义、高升山,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8岁时随父母逃荒至东北,不久双亲相继病逝,幸得父亲故交、爱国商人黄云正收留。在养父支持下,高禹民半工半读完成小学学业。1934年冬考入依兰县立中学,在校期间深受抗日救亡思潮影响,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高禹民任依兰县委书记。1937年,任中共下江特委宣传部部长。1938年,受中共北满省委委派,出任下江特委书记,领导汤原、依兰等六县市抗日工作。时值日寇强化殖民统治,1938年3月15日因叛徒出卖,下江地区爆发大规模逮捕事件(史称“三一五”事件),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高禹民临危受命,迅速重建地下组织网络,恢复抗日救国会运作。
1939年,高禹民度过黑龙江到苏联。1940年,参与组织并参加在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召开的中共吉东、北满省委代表联席会议。1940年1月,当选中共北满省委执行委员。3月,越过黑龙江回到东北。4月,任抗联第三路军第九支队政委。
1940年9月,高禹民参与指挥著名的克山县城攻坚战,率九支队突破西门防线,缴获迫击炮4门及大批军械,与冯仲云部形成合围之势,予敌重创。
1940年10月,高禹民调任抗联第三支队政委。他与支队长王明贵协同指挥霍龙门奇袭战,趁日军守备队外出之机,夜袭伪军驻地,缴获了百余名伪军的枪支弹药和马匹,焚毁敌军仓库7处,截获大批军需物资。
1940年11月30日,在阿荣旗鸡冠山执行任务时遭十倍于己的日军合围。高禹民机枪班断后,以血肉之躯掩护战友们突围。激战后,高禹民、刘中学、阎福春等7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高禹民七烈士牺牲地(位于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