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铁坚(1911—1941),男,汉族,曾用名郭成文。出生于黑龙江省依兰县刁翎镇大通沟。少年时期在刁翎小学求学,后就读于依兰县立中学。毕业后,回乡办学、教书,传播知识,宣传爱国思想。
1935年初,郭铁坚接触到在刁翎一带开展革命工作的共产党员,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郭铁坚担任刁翎党支部书记。郭铁坚带领支部党员广泛宣传抗日,短期内就动员组织起五、六十名青年参加了抗日队伍。9月,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团与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二团、民众救国军谢文东部联合拔除刁翎日伪据点的战斗中,郭铁坚等配合作战,智取大通沟,并带着缴获的战利品和俘虏教育后的伪军一起加入了抗日部队,被编为第三军第一团游击连。郭铁坚担任连长。9月末,郭铁坚率领游击连到五道河伏击伪军运送给养的船只,缴获十几支步枪和大量御寒装备,为游击连和其他连队战士解决了冬装。郭铁坚英勇善战,经常带领队伍长途跋涉,转战于依兰、方正、勃利等地,多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36年春,游击连划归第九军领导,郭铁坚担任第九军一团游击连指导员。同年5月,他调任第九军军部,任科长。
1938年1月,东北抗联第九军整编队伍,郭铁坚担任第九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兼第九军军部训练班教官,同年8月任第九军第二师师长。5月,郭铁坚率第九军第二师远征海伦。队伍遭日军围击,给养非常困难,在群众帮助下度过难关。部队经过休整,10月到达海伦,与第三军部队会合。在郭铁坚影响带动下,郭铁坚的妻子、大哥和两个弟弟相继参加抗日队伍。小弟弟郭成章在战斗中牺牲。郭铁坚两岁的儿子寄放在依兰镇,被日寇搜查出后惨遭杀害。在郭铁坚动员、组织下,刁翎小学30多名学生参加了抗日队伍。
1940年4月,郭铁坚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九支队参谋长。9月,郭铁坚转任第九支队政委兼党支部书记。
1941年,中共北满省委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派第九支队进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阿荣旗、莫力达瓦一带,发动群众,建立地方组织。9月下旬,郭铁坚率领队伍涉过嫩江,行至郭尼屯(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登特科镇郭尼村)时,被日军包围。九支队数次击退敌人,但在激战中郭铁坚壮烈牺牲。
2015年,郭铁坚烈士的名字载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郭尼屯战斗遗址
郭尼村东北抗联英雄纪念碑
郭铁坚(1911—1941),男,汉族,曾用名郭成文。出生于黑龙江省依兰县刁翎镇大通沟。少年时期在刁翎小学求学,后就读于依兰县立中学。毕业后,回乡办学、教书,传播知识,宣传爱国思想。
1935年初,郭铁坚接触到在刁翎一带开展革命工作的共产党员,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郭铁坚担任刁翎党支部书记。郭铁坚带领支部党员广泛宣传抗日,短期内就动员组织起五、六十名青年参加了抗日队伍。9月,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团与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二团、民众救国军谢文东部联合拔除刁翎日伪据点的战斗中,郭铁坚等配合作战,智取大通沟,并带着缴获的战利品和俘虏教育后的伪军一起加入了抗日部队,被编为第三军第一团游击连。郭铁坚担任连长。9月末,郭铁坚率领游击连到五道河伏击伪军运送给养的船只,缴获十几支步枪和大量御寒装备,为游击连和其他连队战士解决了冬装。郭铁坚英勇善战,经常带领队伍长途跋涉,转战于依兰、方正、勃利等地,多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36年春,游击连划归第九军领导,郭铁坚担任第九军一团游击连指导员。同年5月,他调任第九军军部,任科长。
1938年1月,东北抗联第九军整编队伍,郭铁坚担任第九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兼第九军军部训练班教官,同年8月任第九军第二师师长。5月,郭铁坚率第九军第二师远征海伦。队伍遭日军围击,给养非常困难,在群众帮助下度过难关。部队经过休整,10月到达海伦,与第三军部队会合。在郭铁坚影响带动下,郭铁坚的妻子、大哥和两个弟弟相继参加抗日队伍。小弟弟郭成章在战斗中牺牲。郭铁坚两岁的儿子寄放在依兰镇,被日寇搜查出后惨遭杀害。在郭铁坚动员、组织下,刁翎小学30多名学生参加了抗日队伍。
1940年4月,郭铁坚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九支队参谋长。9月,郭铁坚转任第九支队政委兼党支部书记。
1941年,中共北满省委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派第九支队进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阿荣旗、莫力达瓦一带,发动群众,建立地方组织。9月下旬,郭铁坚率领队伍涉过嫩江,行至郭尼屯(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登特科镇郭尼村)时,被日军包围。九支队数次击退敌人,但在激战中郭铁坚壮烈牺牲。
2015年,郭铁坚烈士的名字载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郭尼屯战斗遗址
郭尼村东北抗联英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