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宋喜德
副 书 记:陈和平(蒙古族)
包丽玲(女蒙古族10月离任)
岩 毅(蒙古族)
方建平
郑宜平(10月任职)
淮庆立
张业清(2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景云(蒙古族1月离任)
姚泽民(1月任职)
副 主 任:邢素林(1月离任)
雒雅林(1月任职)
李红军
赵玉英(女)
舍 登(蒙古族)
王建利(1月任职)
任爱民(女1月任职)
市 长:陈和平(蒙古族1月任职)
副 市 长:田 永
郭锦铭(10月离任)
周金桩(蒙古族1~7月任职)
刘海斌(10月任职)
刘世生(1月任职)
包海琨(蒙古族1月任职)
张月霞(女1月任职)
乔卫国(10月任职)
政协主席:乌云毕力格(蒙古族)
副 主 席:高 娃(女蒙古族1月离任)
乌力吉(蒙古族1月离任)
刘世生(1月离任)
邢素林(1月任职)
白淑芳(女蒙古族1月任职)
张如全
乌·图雅(女蒙古族1月任职)
王金星(1月任职)
武装部长:尹继明
政 委:李 明
【概况】二连浩特市在锡林浩特市西,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部,北纬43°22’~43°45’,东经111°53’~112°14’。北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县隔界相望,东邻苏尼特左旗,西、南与苏尼特右旗相邻。总面积4015.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二连浩特市是中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联邦、东欧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际铁路联运干线经过二连浩特市)。二连浩特市有3个街道办事处,辖14个居民委员会和赛乌素科技园区,格日勒敖都苏木辖4个嘎查、1个生态移民区。总人口60558人,其中暂住人口37509人,户籍人口23049人。在户籍人口中男11896人、女11153人,汉族16961人,蒙古族5730人,其它少数民族358人。人口密度为15人/平方公里。
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0395万元,同比增长30.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180万元,增长48.1%;第二产业增加值27374万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91841万元,增长32.1%;财政收入完成16044万元,增长24.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860万元,增长49.8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100元,增长40.6%。
【商业】坚持“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发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和扶、优、放、让,鼓励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第三产业在口岸经济中唱主角,发挥了经济增长的主渠道作用。2004年,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3974户,从业人10820人,注册资金26219万元。批发零售业贸易额46046万元,增长15.54%;餐饮业零售额10016万元,增长42.74%。
【工业】利用口岸“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工业增加值完成5156万元,增长45.6%;工业总产值完成12810万元,增长54.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6.3%;供水量193万吨,供电量6589万千瓦时,增长8.46%,二连—赛汉110千伏二回输电线路已竣工使用,城区输电线路入地6公里。
【农牧林业】全市草地面积577万亩,可利用草场432万亩。牲畜44964头(只)。全面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当年治理沙漠面积63787公顷。
【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开工建设项目41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79954万元,增长57.21%;全年完成建筑业63480万元,增长19.6%,新增竣工面积9万平方米。
【城市建设】新增排污管线7.5公里,新建改造道路14公里近19万平方米。硬化地面2.6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40万平方米,为市民提供液化气500吨。完成全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对建筑工程进行“一控双达标”复查。
【金融保险】金融业运行稳定,存贷款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各项存款余额114941万元,增长19.00%;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358万元,增长14.46%;各项贷款余额32667万元,同比下降0.77%;现金总收入1696821万元,现金总支出1706767万元。全年,累计完成保险费1541万元,比上年增长14.5%,保险业赔付386万元,增长17.6%。
【交通邮电】投资1.5亿元的二连浩特市—满都拉图镇3级公路顺利通车,208国道二连—赛汉段一级公路工程开工建设。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42322250万吨/公里?;跷镌耸渥芰?04090万吨;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39328750万人/公里。旅客运输量达到311074万人(次)。
市话容量达到25294门。全市邮电业务额完成261万元,电话普及率达45部/百人,年末移动用户达到18000户。
【外贸旅游】全面实施“大通关”工程,口岸联检、联运部门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和“统一收费”,为建设向北开放的经贸大通道奠定了基础,在不断拓展蒙古国市场的同时,成功地进入俄罗斯及东欧国际市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155386万美元,增长63.4%;进出口货物总量完成656.42万吨,增长35.3%;海关两税征收16.37亿元,增长94.6%。
旅游业是二连浩特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访问、从事商务考察及其他有关活动人员56万人(次),旅游创汇11033万美元。
【教育卫生】投资3800万元兴建高级中学。民族教育高中阶段升学率100%。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中蒙国际友好医院开工建设,新建疾病控制中心、农区基层卫生院、中心血库、传染病区。健全完善卫生监督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实施综合性防治措施,群众就医用药和饮食安全得到保障。
【计划生育】全市人口出生率9.08‰,人口自然增长率7.8‰,计划生育率98%,人口素质明显增强。完成高龄妇女个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正规划。
【文化】成功举办“全国首届沿边开放城市经济发展论坛”,编辑出版《中国沿边开放城市发展研究》(一、二辑)。确立“开放、文明、诚信、友好”的二连精神,创作市歌《美丽的边城》。蒙古国国家民族歌舞团和俄罗斯人民扎巴洼歌舞团应邀来二连演出,二连浩特市业余文艺演出团赴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罕乌拉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促进中蒙文化交流。启动全市全民健身宣传月和广场文化活动,全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2次,组织对外文化体育交流活动8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集中整治专项斗争,加大网络管理和净化文化市场工作力度。二连浩特市文体局副局长吉木斯,获得蒙古国首次向外国人颁发的“蒙古国政府最高文化艺术奖”。
【广播电视】投资50余万元更新改造广播电视设施,提高自办节目质量,巩固“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的建设成果,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全年播报新闻近2000条,党中央电视台采用二连浩特市新闻报道14条(篇),内蒙古电视台采用74条,锡林郭勒电视台采用71条,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用42条,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采用65条,锡林郭勒人民广播电台采用140条。与党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我最喜爱的西部名城—二连浩特》获党中央电视台最佳采访奖。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2071元,增长27.72%,人均居住面积25.50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30万元,增长8.7%。人均消费性支出达8212元,增长15.14%。
【社会保障再就业】在3个街道办事处设立基层社会保障事务所,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817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疽搅票O崭哺侨兴谢氐ノ?,覆盖人口4497人,参保率100%。全年累计享受低保人数9241人,发放低保金63.41万元,人均补差68.63元。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全年劳动争议案件立案6件,结案6件。立案调查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59起,追讨欠薪203.14万元。全年共完成培训城镇各类人员565人,安置失业人员2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9%。
(闫志勇 安世英 乌达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