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卷
【党政军领导名录】
盟 委
书 记:陶 克(蒙古族)
副书记:吴金亮
达 来(蒙古族)
高锡亮
杨继业(蒙古族)
孟和吉日格勒(蒙古族)
委 员:卢 毅(军分区政委)
高志宏(蒙古族组织部长)
张 敏(女满族政法委员会书记)
冯贵林(宣传部长)
罗志虎(蒙古族秘书长)
人 大
主 任:陶 克(蒙古族1月任职)
副主任:吴精忠(1月离任)
李秀文(女蒙古族4月病故)
张宽平
白占云(蒙古族1月任职)
安平生(1月任职)
行 署
盟 长:吴金亮
副盟长:赵胜利
蔡·铁木尔巴图(蒙古族)
王金喜
税玉江
巴图朝鲁(蒙古族)
乌 兰(女蒙古族)
龚家栋
李超英
盟长助理:王伟东
政 协
主 席:苏 和(蒙古族)
副主席:王登山(回族)
张尼玛(蒙古族)
其木德策仁(蒙古族)
白福易
法 院
院 长:胡·布音别立格(蒙古族)
检察院
检察长:张 敏(女满族)
军分区
司令员:李旦生
政 委:卢 毅(9月退休)
姜玉平(9月任职)
副司令员:李华成
陈维华
副政委:姜玉平
申建军(9月任职)
参谋长:张新华
政治部主任:申建军
刘永亮(9月任职)
【概况】
2002年,中共阿拉善盟委领导全盟各族人民,紧紧围绕深入实施"转移发展战略",切实加大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走进前列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盟经济出现增长快、质量好、效益高、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全部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有些经济指标继续走在自治区前列。
全年全盟国内生产总值达29.6亿元,比2001年增长20%,增长速度居全区第二,是近年阿拉善盟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2亿元,增长19.2%,增长速度居全区第四。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037元,增长8.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664元,增长6%,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45∶41。
【农业】
全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结构调整步伐,种植业增产,畜牧业恢复性增长,林业和渔业快速增长。全盟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 885万元,增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02年粮食产量80 368吨,比上年增产88 62吨,油料、蔬菜、瓜类均有大幅增长。畜牧业生产向"六镇、八区、十大滩"转移转产牧业人口417户1 507人,调减草原畜牧业牲畜头数,发展农区畜牧业。6月末牲畜总头数165.82万头只,比上年减少22.1万头只。农区普遍推广舍饲养畜模式,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全年肉类总产量9 995吨,羊毛产量746吨,驼绒产量209吨。
【林业】
全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 504公顷,造林面积21 019公顷,年末封山育林实有面积135 947公顷,全年四旁植树 11万株,苗木产量1 166万株。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ず徒ㄉ璨椒ゼ涌臁?o:p>
【工业】
2002年,阿拉善盟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进行企业改革、技术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共实施工业重点项目14个,占全盟重点项目总数的41.1%,完成投资2亿元,竣工投产率达100%。乌斯太工业园区建设,已形成以制钠为龙头,染料、硅铁、煤炭、建材等工业体系为主导,各类工业企业增至54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
全盟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产销衔接良好,重点企业拉动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工业产品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累计生产原盐135.93万吨,原煤430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27%和25%。太西煤集团实现工业增加值7 377万元。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6.13%。吉兰泰盐化集团万吨金属钠厂和阿拉善西北染料公司相继建成投产,成为全盟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全年生产金属钠1.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3 666万元;生产染料2 651吨,实现工业总产值9 247万元,占全盟工业总产值的7.29%。铁矿石采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吉兰泰碱厂实现扭亏增盈。这些都为全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年全盟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36.41%;现价工业销售产值12.19亿元,同比增长22.79%;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7.86亿元,同比增长36.1%,增速居全区第二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3.31,同比增长8.28%,增速居全区首位;产品销售收入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1%,增速居全区第二。利润税收双超亿元,成为全盟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城建】
1998年至2002年,阿拉善盟深入实施"转移发展战略",加大城镇建设力度,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99亿元,初步建成以巴彦浩特为中心,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投资规模、建设速度和工程项目为建盟以来历史之最。
城镇化是阿拉善盟“三化”建设的内容之一。1998年至2000年盟委、行署连续三年召开城建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盟城镇建设步伐的决定》。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全盟共完成12个集镇的总体规划,13个旗域、镇域城镇体系规划和34个村庄、苏木建设规划。建制镇详细规划覆盖率已达40%。采取多元化融资体制,筹集城建资金。以市场筹集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政府拿一点、向上跑一点、社会筹一点、部门挤一点、银行贷一点(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建设款项。5年全盟共完成城市排污管网46.2公里,拓宽改造和新建城镇主要街道294条30万平方米,绿化植树40余万株,种植花草16万平方米。城市硬化和绿化分别从1997年前的42%和12%提高到76%和18%。自来水普及率达95%,污水入网率达45%,城市化各项指标较之1997年以前均有大幅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巴彦浩特相继完成了新世纪广场、和硕特路改造、水磨沟补水工程、健康湖游园和营盘山绿化、污水管网建设、水质净化处理等40余项大型建设项目。吉兰泰、乌斯太、额肯呼都格、达来库布等重点城镇建设投入逐年加大,水、电、路、通讯、绿化等城镇基础设施基本配套。
以依法治盟为重点加强城镇管理。出台《阿拉善盟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26个规范性管理规章,组建盟旗执法监察队伍,加大群众信访举办案件查处力度。初步形成专业为主、群专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
【科技】
2002年,全盟科技工作围绕"转移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和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目标,使科技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全盟科技工作发展态势强劲。
盟林业治沙研究所面向全盟搞好基础研究,推广适用新技术,争取项目,内引外联,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协同贺兰山自然?;で芾砭挚?ldquo;贺兰山退牧还林及相关效益研究”,与自治区交通科研所合作完成“月亮湖旅游公路沙害治理”项目的研究,进行“额济纳居延绿洲恢复与重建技术”的实施工作,开展引水灌溉5 000公顷、断根2 000公顷、修枝抚育2 000公顷等项工作,做好了对国家退耕还林支持项目"孪井滩梭梭造林及肉苁蓉接种技术推广应用"和"格灵滩育苗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
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实现技术、资金、人才的优势互补。阿拉善左旗林业局、科技局、农牧局与陕西杨凌丝路蚕桑研究所达成技术合作协议。伴随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陕西、宁夏等西部地区桑蚕业出现良好发展势头,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新型产业。阿拉善盟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宜栽桑养蚕,引进项目技术既可促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并可促进生态建设。2002年,阿拉善盟各级科研机构和人员共获盟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萍际痉对扒ㄉ柰贫伺┠烈挡到峁沟牡髡?;西部无电乡新能源通电工程、光明工程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改善了偏远农牧民的生活条件;农牧业适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新成绩;专利工作、科技创新、科技宣传等方面也有新的进展。为全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阿拉善白绒山羊育种】
科研机构阿拉善白绒山羊育种站注重绒山羊的科学选育和研究工作,“八五”、“九五”期间参加和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课题,“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课题《绒山羊种质特性利用与舍饲半舍饲养殖技术研究》正在进行??蒲胁棵沤锌萍枷孪绾头窆ぷ?,指导白绒山羊育种、饲养、管理及牧户培训等技术,提高低产区山羊的生产性能,解决绒山羊舍饲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绒山羊生产方式的转变。实施“种子工程”建设,仅阿拉善左旗就完成投资100多万元,并通过自治区、盟、旗有关部门的验收。落实资金,实施白绒山羊舍饲示范工程,工程计划总投资135万元已全部完成。2002年,白绒山羊舍饲示范工程通过自治区、盟、旗有关部门的鉴定验收。加强种羊培育生产,2002年培育种羊520只,出售优良种羊410只;开展人工授精工作,人工授精2 030只,受精率达90%以上,情期受胎率达80%。
【生态】
阿拉善盟地属欧亚大陆腹地中温带干旱荒漠区,干旱少雨,气候干燥,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全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盟境东部的贺兰山,山间分布着53.7万亩天然次生林,汇聚了 1 000多个植物物种和177个野生动物物种,是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贺兰山林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林下植被更新受阻,高山草甸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减弱。60年代已有的48条长流涧水,其中36条先后断流。1992年10月,贺兰山水源涵养林被国务院列为主要?;ざ韵?,国家批准建设贺兰山国家级自然?;で?。?;で苊婊拥背醯?10万亩扩大到132.8万亩,并拉设围栏102公里。1998年实施退牧还林工程。到2002年贺兰山禁牧4年多,森林面积从36万亩增至53.73万亩,植被覆盖度从30%增至42%以上。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濒临灭绝的植物开始恢复,原已干涸的10余条泉眼涌出清流。
阿拉善盟西部的居延绿洲,自古以来是中国北方的一道生态防线。从20世纪60年代起,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黑河上游截流蓄水,开发农田,使黑河流入额济纳旗的水量从60年代10亿立方米/年,减少到90年代的1.8~2亿立方米/年,出现了连续10年汛期断流,东西居延海分别于1961年和1992年彻底干涸。世界仅存的三大胡杨林集中分布地区之一额济纳旗,胡杨林保存面积从75万亩减至34万亩,绿洲生态防线将毁于一旦。1993年起,沙尘暴高频率和高强度并愈演愈烈,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不但使中国北方深受其害,而且影响到京津地区乃至全国。
黑河断流、沙尘肆虐,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黑河全流域统一调配从2000年开始实施,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抢救和生态?;そㄉ韫こ檀?001年开始启动。2000年、2001年、2002年分别进入额济纳旗水量为2.83亿立方米、2.56亿立方米和4.85亿立方米,东居延?;指此?3.8平方公里。2001年的生态工程于2002年11月全部完工,其中新增围封胡杨林16.2万亩。
额济纳旗建设绿洲生态防线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围封胡杨林3.14万亩。近20多年来,全旗已围封80万亩天然乔灌木林,其中10余万亩胡杨林和20多万亩梭梭林恢复更新,林下植物从10多种增至28种,植被覆盖度达70%以上。经过多年的奋斗,中国北方第一道生态防线将更加巩固。
阿拉善盟境内腾格里、乌兰布和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横贯全境,总面积达7.88万平方公里。为遏制腾格里和乌兰布和沙漠汇合,从1981年开始,阿拉善盟进行飞播育林治沙。到2002年,累计飞播林草面积109.2万亩。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形成一道长120公里宽3~10公里的绿色屏障。播区灌木繁茂,沙生植被郁郁葱葱,植被覆盖度从播前的0.1%~0.9%提高到14.2~50.4%,有苗面积从1.5%提高到36.7%,平均每亩产草量从1.4公斤增至50.7公斤,播区内沙丘平均高度下降0.5~2米。飞播林草减缓了沙漠东南移动,产生了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阿拉善盟长年坚持小城镇绿化建设。1982年起,额济纳旗实施达来库布镇西纳林河防护林工程。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林木绿化面积已达3万多亩。1998年建设的生态公园,已完成绿化面积30 385平方米,成为额济纳旗一大景观。义务修建劳动渠,引河水灌溉马路两旁花木,边陲小城绿树成荫。阿拉善右旗1999年启动"家园保护工程",围栏7 000多亩,建成15条3公里防护林带,绿化额肯呼都格镇区。盟府巴彦浩特累计栽植树木16.3万株,近年又在马路两旁移植松柏槐等观赏长寿树种。2002年盟旗启动完成巴彦浩特家园?;すこ毯凸ひ翟扒袒こ?,共造林2 805亩,并同巴彦浩特沙生植物园连成一体,构成城镇外围的第二道生态防线。
小城镇吉兰泰、巴润别立、嘉尔嘎勒赛汉、敖龙布拉格镇等地区的防沙林带和农田防护林建设也达到一定规模,有效遏止了沙害,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善。生态建设为阿拉善盟产业结构调整,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2年末全盟总人口179 781人,比上年增加2 60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0‰。全年城乡居民生活改善,人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城乡竣工住宅面积10.94万平方米,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同程度增长。
社会保障事业加强,年内参加失业人数27 00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 850人,为失业人员发放救济金437.85万元。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0 317人,基本医疗保险33 966人,覆盖面比上年有所增加,城乡低保对象分别为4 134人和652人,全年发放救灾款250万元。
【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阿拉善盟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6 000万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约4.53亿元,到2002年底,实际使用资金4.09亿元,投入5个重点项目建设,并全部完成工程建设。一是建成1万吨金属钠项目2001年12月试产,2002年累计生产金属钠7 591吨、液氯1.13万吨,新增销售收入3 882万元,净利553万元;二是投资建成5万吨金属钠原料盐技改工程,2002年3月试产,当年生产特种工业盐和精制碘盐3.3万吨和8 310吨;三是投资2 101万元控股年产1.2万吨ADC发泡剂的宁夏日盛公司,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6 689万元;四是投资4 152万元建设盐湖二期技改项目,使盐产能力达到150万吨,生产工艺和设备保持了同行业领先地位;五是投资约1.09亿元建设天然胡萝卜素养殖盐池和生物制药加工基地均已完工,养殖条件达到国际水准,加工基地通过了国家GMP认证。
2002年,兰太实业公司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传统产业有所提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强化营销手段,将销售量、回款额和盐品种3项硬指标挂钩并细化,加大贷款回收力度,巩固和扩大了销售市场。全面推形成本总承包制度,放开生产经营主权,各生产单位建立了各具特点的自主经营方式和激励竞争机制。原盐采掘生产期缩短30天,投入产出率提高3%,吨盐成本比2001年降低0.7元。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盐产品结构,通过工艺改进和技术改造开发生产市场需求产品味精盐等,稳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此外,持续进行盐湖生态环境建设,有效?;ず巫试础H晟杉ㄏ灾迪窒凼杖?.88亿元,完成利润总额5 180万元。
(李文志、阿拉腾其其格)
【党政军领导名录】
盟 委
书 记:陶 克(蒙古族)
副书记:吴金亮
达 来(蒙古族)
高锡亮
杨继业(蒙古族)
孟和吉日格勒(蒙古族)
委 员:卢 毅(军分区政委)
高志宏(蒙古族组织部长)
张 敏(女满族政法委员会书记)
冯贵林(宣传部长)
罗志虎(蒙古族秘书长)
人 大
主 任:陶 克(蒙古族1月任职)
副主任:吴精忠(1月离任)
李秀文(女蒙古族4月病故)
张宽平
白占云(蒙古族1月任职)
安平生(1月任职)
行 署
盟 长:吴金亮
副盟长:赵胜利
蔡·铁木尔巴图(蒙古族)
王金喜
税玉江
巴图朝鲁(蒙古族)
乌 兰(女蒙古族)
龚家栋
李超英
盟长助理:王伟东
政 协
主 席:苏 和(蒙古族)
副主席:王登山(回族)
张尼玛(蒙古族)
其木德策仁(蒙古族)
白福易
法 院
院 长:胡·布音别立格(蒙古族)
检察院
检察长:张 敏(女满族)
军分区
司令员:李旦生
政 委:卢 毅(9月退休)
姜玉平(9月任职)
副司令员:李华成
陈维华
副政委:姜玉平
申建军(9月任职)
参谋长:张新华
政治部主任:申建军
刘永亮(9月任职)
【概况】
2002年,中共阿拉善盟委领导全盟各族人民,紧紧围绕深入实施"转移发展战略",切实加大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走进前列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盟经济出现增长快、质量好、效益高、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全部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有些经济指标继续走在自治区前列。
全年全盟国内生产总值达29.6亿元,比2001年增长20%,增长速度居全区第二,是近年阿拉善盟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2亿元,增长19.2%,增长速度居全区第四。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037元,增长8.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664元,增长6%,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45∶41。
【农业】
全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结构调整步伐,种植业增产,畜牧业恢复性增长,林业和渔业快速增长。全盟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 885万元,增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02年粮食产量80 368吨,比上年增产88 62吨,油料、蔬菜、瓜类均有大幅增长。畜牧业生产向"六镇、八区、十大滩"转移转产牧业人口417户1 507人,调减草原畜牧业牲畜头数,发展农区畜牧业。6月末牲畜总头数165.82万头只,比上年减少22.1万头只。农区普遍推广舍饲养畜模式,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全年肉类总产量9 995吨,羊毛产量746吨,驼绒产量209吨。
【林业】
全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 504公顷,造林面积21 019公顷,年末封山育林实有面积135 947公顷,全年四旁植树 11万株,苗木产量1 166万株。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ず徒ㄉ璨椒ゼ涌臁?o:p>
【工业】
2002年,阿拉善盟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进行企业改革、技术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共实施工业重点项目14个,占全盟重点项目总数的41.1%,完成投资2亿元,竣工投产率达100%。乌斯太工业园区建设,已形成以制钠为龙头,染料、硅铁、煤炭、建材等工业体系为主导,各类工业企业增至54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
全盟工业生产稳步增长,产销衔接良好,重点企业拉动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工业产品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累计生产原盐135.93万吨,原煤430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27%和25%。太西煤集团实现工业增加值7 377万元。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6.13%。吉兰泰盐化集团万吨金属钠厂和阿拉善西北染料公司相继建成投产,成为全盟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全年生产金属钠1.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3 666万元;生产染料2 651吨,实现工业总产值9 247万元,占全盟工业总产值的7.29%。铁矿石采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吉兰泰碱厂实现扭亏增盈。这些都为全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年全盟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36.41%;现价工业销售产值12.19亿元,同比增长22.79%;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7.86亿元,同比增长36.1%,增速居全区第二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3.31,同比增长8.28%,增速居全区首位;产品销售收入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1%,增速居全区第二。利润税收双超亿元,成为全盟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城建】
1998年至2002年,阿拉善盟深入实施"转移发展战略",加大城镇建设力度,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99亿元,初步建成以巴彦浩特为中心,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投资规模、建设速度和工程项目为建盟以来历史之最。
城镇化是阿拉善盟“三化”建设的内容之一。1998年至2000年盟委、行署连续三年召开城建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盟城镇建设步伐的决定》。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全盟共完成12个集镇的总体规划,13个旗域、镇域城镇体系规划和34个村庄、苏木建设规划。建制镇详细规划覆盖率已达40%。采取多元化融资体制,筹集城建资金。以市场筹集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政府拿一点、向上跑一点、社会筹一点、部门挤一点、银行贷一点(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建设款项。5年全盟共完成城市排污管网46.2公里,拓宽改造和新建城镇主要街道294条30万平方米,绿化植树40余万株,种植花草16万平方米。城市硬化和绿化分别从1997年前的42%和12%提高到76%和18%。自来水普及率达95%,污水入网率达45%,城市化各项指标较之1997年以前均有大幅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巴彦浩特相继完成了新世纪广场、和硕特路改造、水磨沟补水工程、健康湖游园和营盘山绿化、污水管网建设、水质净化处理等40余项大型建设项目。吉兰泰、乌斯太、额肯呼都格、达来库布等重点城镇建设投入逐年加大,水、电、路、通讯、绿化等城镇基础设施基本配套。
以依法治盟为重点加强城镇管理。出台《阿拉善盟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26个规范性管理规章,组建盟旗执法监察队伍,加大群众信访举办案件查处力度。初步形成专业为主、群专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
【科技】
2002年,全盟科技工作围绕"转移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和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目标,使科技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全盟科技工作发展态势强劲。
盟林业治沙研究所面向全盟搞好基础研究,推广适用新技术,争取项目,内引外联,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协同贺兰山自然?;で芾砭挚?ldquo;贺兰山退牧还林及相关效益研究”,与自治区交通科研所合作完成“月亮湖旅游公路沙害治理”项目的研究,进行“额济纳居延绿洲恢复与重建技术”的实施工作,开展引水灌溉5 000公顷、断根2 000公顷、修枝抚育2 000公顷等项工作,做好了对国家退耕还林支持项目"孪井滩梭梭造林及肉苁蓉接种技术推广应用"和"格灵滩育苗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
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实现技术、资金、人才的优势互补。阿拉善左旗林业局、科技局、农牧局与陕西杨凌丝路蚕桑研究所达成技术合作协议。伴随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陕西、宁夏等西部地区桑蚕业出现良好发展势头,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新型产业。阿拉善盟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宜栽桑养蚕,引进项目技术既可促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并可促进生态建设。2002年,阿拉善盟各级科研机构和人员共获盟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萍际痉对扒ㄉ柰贫伺┠烈挡到峁沟牡髡?;西部无电乡新能源通电工程、光明工程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改善了偏远农牧民的生活条件;农牧业适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新成绩;专利工作、科技创新、科技宣传等方面也有新的进展。为全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阿拉善白绒山羊育种】
科研机构阿拉善白绒山羊育种站注重绒山羊的科学选育和研究工作,“八五”、“九五”期间参加和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课题,“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课题《绒山羊种质特性利用与舍饲半舍饲养殖技术研究》正在进行??蒲胁棵沤锌萍枷孪绾头窆ぷ?,指导白绒山羊育种、饲养、管理及牧户培训等技术,提高低产区山羊的生产性能,解决绒山羊舍饲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绒山羊生产方式的转变。实施“种子工程”建设,仅阿拉善左旗就完成投资100多万元,并通过自治区、盟、旗有关部门的验收。落实资金,实施白绒山羊舍饲示范工程,工程计划总投资135万元已全部完成。2002年,白绒山羊舍饲示范工程通过自治区、盟、旗有关部门的鉴定验收。加强种羊培育生产,2002年培育种羊520只,出售优良种羊410只;开展人工授精工作,人工授精2 030只,受精率达90%以上,情期受胎率达80%。
【生态】
阿拉善盟地属欧亚大陆腹地中温带干旱荒漠区,干旱少雨,气候干燥,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全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盟境东部的贺兰山,山间分布着53.7万亩天然次生林,汇聚了 1 000多个植物物种和177个野生动物物种,是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贺兰山林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林下植被更新受阻,高山草甸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减弱。60年代已有的48条长流涧水,其中36条先后断流。1992年10月,贺兰山水源涵养林被国务院列为主要?;ざ韵螅遗冀ㄉ韬乩忌焦壹蹲匀槐;で1;で苊婊拥背醯?10万亩扩大到132.8万亩,并拉设围栏102公里。1998年实施退牧还林工程。到2002年贺兰山禁牧4年多,森林面积从36万亩增至53.73万亩,植被覆盖度从30%增至42%以上。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濒临灭绝的植物开始恢复,原已干涸的10余条泉眼涌出清流。
阿拉善盟西部的居延绿洲,自古以来是中国北方的一道生态防线。从20世纪60年代起,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黑河上游截流蓄水,开发农田,使黑河流入额济纳旗的水量从60年代10亿立方米/年,减少到90年代的1.8~2亿立方米/年,出现了连续10年汛期断流,东西居延海分别于1961年和1992年彻底干涸。世界仅存的三大胡杨林集中分布地区之一额济纳旗,胡杨林保存面积从75万亩减至34万亩,绿洲生态防线将毁于一旦。1993年起,沙尘暴高频率和高强度并愈演愈烈,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不但使中国北方深受其害,而且影响到京津地区乃至全国。
黑河断流、沙尘肆虐,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黑河全流域统一调配从2000年开始实施,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抢救和生态?;そㄉ韫こ檀?001年开始启动。2000年、2001年、2002年分别进入额济纳旗水量为2.83亿立方米、2.56亿立方米和4.85亿立方米,东居延?;指此?3.8平方公里。2001年的生态工程于2002年11月全部完工,其中新增围封胡杨林16.2万亩。
额济纳旗建设绿洲生态防线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围封胡杨林3.14万亩。近20多年来,全旗已围封80万亩天然乔灌木林,其中10余万亩胡杨林和20多万亩梭梭林恢复更新,林下植物从10多种增至28种,植被覆盖度达70%以上。经过多年的奋斗,中国北方第一道生态防线将更加巩固。
阿拉善盟境内腾格里、乌兰布和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横贯全境,总面积达7.88万平方公里。为遏制腾格里和乌兰布和沙漠汇合,从1981年开始,阿拉善盟进行飞播育林治沙。到2002年,累计飞播林草面积109.2万亩。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形成一道长120公里宽3~10公里的绿色屏障。播区灌木繁茂,沙生植被郁郁葱葱,植被覆盖度从播前的0.1%~0.9%提高到14.2~50.4%,有苗面积从1.5%提高到36.7%,平均每亩产草量从1.4公斤增至50.7公斤,播区内沙丘平均高度下降0.5~2米。飞播林草减缓了沙漠东南移动,产生了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阿拉善盟长年坚持小城镇绿化建设。1982年起,额济纳旗实施达来库布镇西纳林河防护林工程。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林木绿化面积已达3万多亩。1998年建设的生态公园,已完成绿化面积30 385平方米,成为额济纳旗一大景观。义务修建劳动渠,引河水灌溉马路两旁花木,边陲小城绿树成荫。阿拉善右旗1999年启动"家园?;すこ?quot;,围栏7 000多亩,建成15条3公里防护林带,绿化额肯呼都格镇区。盟府巴彦浩特累计栽植树木16.3万株,近年又在马路两旁移植松柏槐等观赏长寿树种。2002年盟旗启动完成巴彦浩特家园?;すこ毯凸ひ翟扒袒こ蹋苍炝? 805亩,并同巴彦浩特沙生植物园连成一体,构成城镇外围的第二道生态防线。
小城镇吉兰泰、巴润别立、嘉尔嘎勒赛汉、敖龙布拉格镇等地区的防沙林带和农田防护林建设也达到一定规模,有效遏止了沙害,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善。生态建设为阿拉善盟产业结构调整,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2年末全盟总人口179 781人,比上年增加2 60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80‰。全年城乡居民生活改善,人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城乡竣工住宅面积10.94万平方米,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同程度增长。
社会保障事业加强,年内参加失业人数27 00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 850人,为失业人员发放救济金437.85万元。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0 317人,基本医疗保险33 966人,覆盖面比上年有所增加,城乡低保对象分别为4 134人和652人,全年发放救灾款250万元。
【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阿拉善盟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6 000万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约4.53亿元,到2002年底,实际使用资金4.09亿元,投入5个重点项目建设,并全部完成工程建设。一是建成1万吨金属钠项目2001年12月试产,2002年累计生产金属钠7 591吨、液氯1.13万吨,新增销售收入3 882万元,净利553万元;二是投资建成5万吨金属钠原料盐技改工程,2002年3月试产,当年生产特种工业盐和精制碘盐3.3万吨和8 310吨;三是投资2 101万元控股年产1.2万吨ADC发泡剂的宁夏日盛公司,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6 689万元;四是投资4 152万元建设盐湖二期技改项目,使盐产能力达到150万吨,生产工艺和设备保持了同行业领先地位;五是投资约1.09亿元建设天然胡萝卜素养殖盐池和生物制药加工基地均已完工,养殖条件达到国际水准,加工基地通过了国家GMP认证。
2002年,兰太实业公司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传统产业有所提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强化营销手段,将销售量、回款额和盐品种3项硬指标挂钩并细化,加大贷款回收力度,巩固和扩大了销售市场。全面推形成本总承包制度,放开生产经营主权,各生产单位建立了各具特点的自主经营方式和激励竞争机制。原盐采掘生产期缩短30天,投入产出率提高3%,吨盐成本比2001年降低0.7元。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盐产品结构,通过工艺改进和技术改造开发生产市场需求产品味精盐等,稳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此外,持续进行盐湖生态环境建设,有效?;ず巫试?。全年生产经营成绩显著,实现销售收入3.88亿元,完成利润总额5 180万元。
(李文志、阿拉腾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