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卷
【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管局)领导名录】
总经理
局 长
党委副书记:孙扎根
党委书记:扎 布(达斡尔族)
党委副书记:孟 根(蒙古族)
刘振国
纪委书记:崔志博
工会主席:李冶红
副总经理
副局长:石玉峰(蒙古族)
杨敬民
郭守杰(女)
副总经理:刘文山
马春元
郭燕吉
张学勤
王 财
总经理助理:鹿占山
【概况】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中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均居全国林业之首。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管局)是国务院首批57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是内蒙古特大型企业。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形成以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特大型森工企业集团,兼有林政资源、防火、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和医疗卫生、公安、教育等社会职能。集团公司有52个企事业单位,其中包括16个森工公司,3个营林局,1个原始林区管护局和建筑、建材、纸浆、栲胶、人造板等10个企业,另有森调、设计、科研、医疗、卫生、教育、通讯等直属事业单位22个。林业人口近50万人。企业职工19.1万人,其中全民职工10.6万人,集体职工8.5万人。离退休职工6.2万人。
【生态建设】
2003年,林区以加强生态建设为首要职责,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深入实施“天保工程”。在木材减产到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护,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实行远山区建站设卡、封山育林,近山区全面推行家庭生态林场和沟系承包。共建成管护站671个,落实家庭生态林场和沟系承包1 871户,分流2.2万名职工群众从事管护,对894.5万公顷的林业用地实行有效?;ぁ3闪⒆ㄖ暗囊吧参锖妥匀槐;でこ探ㄉ璋旃遥嘀仆瓿晒辛智谝桓觥兑吧参锖妥匀槐;でこ坦婊?,建立自然?;で?2个。成立专职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办公室,编制完成《林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方案》。
2003年,与实施“天保工程”前的1997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8.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0.8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增长2 993.97万立方米,森林蓄积增长2 797.22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增长7.79万公顷,人工林活立木总蓄积增长342.8万立方米, 森林单位面积蓄积每公顷增长2.57立方米。
【经济发展】
2003年,全林区社会总产值完成37.32亿元,完成计划的100.1%,同比增长17.5%。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19.63亿元,完成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6.8%。工业增加值完成11.04亿元,完成计划的100.1%,同比增长10.4%。林产工业产值完成6.64亿元,完成计划的114.4%,同比增长29.7%。非林非木产业产值完成19.01亿元,完成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7.3%。实现全部营业收入28.89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木材销售收入10亿元,木材平均售价381.7元/立方米。实现利税(含家庭经济利税)2.95亿元,实现利润3 518万元,完成自治区上缴1 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
【工业化强企】
2003年,全林区工业增加值完成11.04亿元,同比增长10.4%,是近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完成结转重点工业项目4个,即根欧人造板厂7.5万立方米刨花板项目、阿里河2 000吨电工层压木技改项目、甘河1万吨啤酒厂技改项目、栲胶公司8 000吨单宁胶技改项目。新开工重点工业项目5个,即已投产的乌尔其汗年产2.9万套实木家具项目、已试生产的富伦纸业年产2.5万吨包装纸技改项目、已竣工的得耳布尔刨花板厂技改项目、库都尔集成材厂淋漆技改项目、边建设边生产的图里河森健药业公司技改项目。主要工业产品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是国家取消指令性计划后的最好年份之一。刨花板生产完成15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111.4%,同比增长64.8%。纤维板生产完成7.6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88.7%,同比增长57.5%。锯材生产完成2.55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101.9%。纸浆生产完成7.05万吨,完成计划的108.4%。水泥生产完成4.3万吨,完成计划的107.3%。红砖生产完成2 500万块,完成计划的100.6%。
【产业化富民】
2003年,集团公司按照培育龙头,铸造名牌,加快产业化进程的思路,强力推进非林非木产业的发展。投资近1 400万元发展养鹅业,在牙克石建设年屠宰加工白鹅100万只的生产线,并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投资350万元对克一河食用菌培植加工基地进行二期扩建。投资500万元对阿龙山特种养殖基地进行二期扩建。此外,集团公司投资1 6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非林非木项目进行扶持。各森工公司、林业局也因地制宜,积极创办以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拉动就业、致富职工为主的非林非木项目,全年共兴办种、养、加、采、服等项目62个,安置富余职工6 763人。农业播种面积完成35.8万亩,粮食生产完成9.19万吨。饲养各类畜禽101.5万头(只),同比增长8%。山野菜生产完成6 366.5吨。食用菌生产完成2 309.9吨,同比增长9%。规模家庭经济户达38 490户,家庭经济总产值达5.1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4.4%,同比增长22.7%。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逐年完善”的思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阿尔山金江沟温泉度假村、玫瑰峰自然博物馆、莫尔道嘎白鹿岛度假村已初具规模。截至2003年底,林区已建成108个旅游景点,6个森林公园,实现旅游直接和间接收入1 530万元。
【资源配置】
2003年,集团公司在企业改革、改组、改造上下很大力量,解决一些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一是将金河中密度板厂、图里河人造板厂、根欧人造板厂、根河人造板厂的资产、人员统一整合,组建产权多元化的根河板业公司,盘活资产6亿多元。整合重组后的根河板业公司,全年生产人造板17.1万立方米,实现利润1 325万元。经过近10个月的磋商与洽谈,与东莞玖龙纸业公司正式签署合资合同,组建国有林区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玖龙兴安浆纸(内蒙古)有限公司,规划分三期对富伦纸业公司的纸浆生产线进行技改扩能。这不仅解决富伦纸业技改扩能所遇到的资金困难,而且所有员工人随资产走,整体过渡到新的股份制企业,也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将森泰实业公司、绿宝实业公司、山野菜开发集团进行资产、人员整合,组建茏丰大兴安岭绿色产业开发公司。集团公司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将光明机械厂、伊图里河兴林公司两个多年亏损的围墙企业整体划拨给森源公司,人员实行带资分流,以资产置换职工身份,改造成股份制企业。本着先组建,后规范的原则,整合林区医疗资源,以林业总医院为核心,以根河职工医院、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精神病院、联合厂职工医院、呼伦贝尔仁爱康复医院为紧密层,组建全国林业系统和自治区首家医疗集团。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定,将根河电业局和大杨树供电所整体移交给自治区电力系统,联网后将降低林区电价成本,减少电价支出3 000万元左右。
【对外开放】
以扩大对俄罗斯开放为重点,积极开展赴俄采伐。至2003年底,林区各企业签订森林采伐加工合同20个,采伐木材21.3万立方米,加工板材1.2万立方米,过货木材16.8万立方米,板材1.02万立方米,卫生筷子3.2万箱,完成营业额562.7万美元。派出劳务1 034人次。与东莞玖龙公司合作对富伦纸业公司进行技改,一期工程引进资金9 000万元。制定《林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并与有关企业逐一落实招商引资任务。2003年,全年引进招商项目7个,引进资金11 37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7%。完成出口创汇609.8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81%,同比增长131.8%。
【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总投资848万元的满归航站机场建设项目。牙克石至伊图里河243公里三级油路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在自治区仅下达1 000万元投资计划的情况下,垫资修建牙克石至乌尔其汗42公里的路面,全线路基均已开工建设。总投资近1亿元的北部原始林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施工设计。集团公司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1 200万元专款,对栲胶公司换热站、供热网及林业党校、规划院、科研所、兴安小区等单位的供热系统进行改造。投入1 100万元专款,为各林业局职工医院购置专业设备,用于预防“非典”疫情。林区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职工工资】
2003年,集团公司将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下放到各企业,并确定最低增资幅度。各企业共拿出5 922万元为职工增加工资,平均增资幅度为10.5%。集团公司又拿出467.1万元,在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及公安系统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和增加工资。2003年全林区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已达6 291元,是历年来林区职工增资幅度最高的一年。
【公司大事】
1.5月5日,金河林业局因镇内居民区火灾引发森林大火,火灾由金河施业区烧入根河林业局施业区。经过13 000余名林业职工和森警官兵7昼夜的奋力扑救,于11日将林火扑灭。
2.5月7日,内蒙古林业总医院59名医护人员起程赴呼和浩特,支援首府抗”非典“一线。
3.8月9~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盛华仁来集团公司视察工作。
4.8月13~14日,全国香港人大代表团一行到根河板业集团公司视察,集团公司、林管局党政领导孙扎根、扎布陪同视察。
5.12月26日,内蒙古林业医疗集团举行揭匾庆典仪式,宣告内蒙古林业医疗集团正式成立。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扎布与呼伦贝尔市副市长斯琴共同为医疗集团揭匾。副书记刘振国主持庆典仪式。
(张徐清)
【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管局)领导名录】
总经理
局 长
党委副书记:孙扎根
党委书记:扎 布(达斡尔族)
党委副书记:孟 根(蒙古族)
刘振国
纪委书记:崔志博
工会主席:李冶红
副总经理
副局长:石玉峰(蒙古族)
杨敬民
郭守杰(女)
副总经理:刘文山
马春元
郭燕吉
张学勤
王 财
总经理助理:鹿占山
【概况】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中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均居全国林业之首。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管局)是国务院首批57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是内蒙古特大型企业。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形成以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特大型森工企业集团,兼有林政资源、防火、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和医疗卫生、公安、教育等社会职能。集团公司有52个企事业单位,其中包括16个森工公司,3个营林局,1个原始林区管护局和建筑、建材、纸浆、栲胶、人造板等10个企业,另有森调、设计、科研、医疗、卫生、教育、通讯等直属事业单位22个。林业人口近50万人。企业职工19.1万人,其中全民职工10.6万人,集体职工8.5万人。离退休职工6.2万人。
【生态建设】
2003年,林区以加强生态建设为首要职责,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深入实施“天保工程”。在木材减产到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护,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实行远山区建站设卡、封山育林,近山区全面推行家庭生态林场和沟系承包。共建成管护站671个,落实家庭生态林场和沟系承包1 871户,分流2.2万名职工群众从事管护,对894.5万公顷的林业用地实行有效?;?。成立专职的野生动植物和自然?;でこ探ㄉ璋旃?,编制完成国有林区第一个《野生动植物和自然?;でこ坦婊?,建立自然保护区12个。成立专职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办公室,编制完成《林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方案》。
2003年,与实施“天保工程”前的1997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8.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0.8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增长2 993.97万立方米,森林蓄积增长2 797.22万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增长7.79万公顷,人工林活立木总蓄积增长342.8万立方米, 森林单位面积蓄积每公顷增长2.57立方米。
【经济发展】
2003年,全林区社会总产值完成37.32亿元,完成计划的100.1%,同比增长17.5%。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19.63亿元,完成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6.8%。工业增加值完成11.04亿元,完成计划的100.1%,同比增长10.4%。林产工业产值完成6.64亿元,完成计划的114.4%,同比增长29.7%。非林非木产业产值完成19.01亿元,完成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7.3%。实现全部营业收入28.89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木材销售收入10亿元,木材平均售价381.7元/立方米。实现利税(含家庭经济利税)2.95亿元,实现利润3 518万元,完成自治区上缴1 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
【工业化强企】
2003年,全林区工业增加值完成11.04亿元,同比增长10.4%,是近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完成结转重点工业项目4个,即根欧人造板厂7.5万立方米刨花板项目、阿里河2 000吨电工层压木技改项目、甘河1万吨啤酒厂技改项目、栲胶公司8 000吨单宁胶技改项目。新开工重点工业项目5个,即已投产的乌尔其汗年产2.9万套实木家具项目、已试生产的富伦纸业年产2.5万吨包装纸技改项目、已竣工的得耳布尔刨花板厂技改项目、库都尔集成材厂淋漆技改项目、边建设边生产的图里河森健药业公司技改项目。主要工业产品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是国家取消指令性计划后的最好年份之一。刨花板生产完成15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111.4%,同比增长64.8%。纤维板生产完成7.6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88.7%,同比增长57.5%。锯材生产完成2.55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101.9%。纸浆生产完成7.05万吨,完成计划的108.4%。水泥生产完成4.3万吨,完成计划的107.3%。红砖生产完成2 500万块,完成计划的100.6%。
【产业化富民】
2003年,集团公司按照培育龙头,铸造名牌,加快产业化进程的思路,强力推进非林非木产业的发展。投资近1 400万元发展养鹅业,在牙克石建设年屠宰加工白鹅100万只的生产线,并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投资350万元对克一河食用菌培植加工基地进行二期扩建。投资500万元对阿龙山特种养殖基地进行二期扩建。此外,集团公司投资1 6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非林非木项目进行扶持。各森工公司、林业局也因地制宜,积极创办以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拉动就业、致富职工为主的非林非木项目,全年共兴办种、养、加、采、服等项目62个,安置富余职工6 763人。农业播种面积完成35.8万亩,粮食生产完成9.19万吨。饲养各类畜禽101.5万头(只),同比增长8%。山野菜生产完成6 366.5吨。食用菌生产完成2 309.9吨,同比增长9%。规模家庭经济户达38 490户,家庭经济总产值达5.1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4.4%,同比增长22.7%。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逐年完善”的思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阿尔山金江沟温泉度假村、玫瑰峰自然博物馆、莫尔道嘎白鹿岛度假村已初具规模。截至2003年底,林区已建成108个旅游景点,6个森林公园,实现旅游直接和间接收入1 530万元。
【资源配置】
2003年,集团公司在企业改革、改组、改造上下很大力量,解决一些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难题。一是将金河中密度板厂、图里河人造板厂、根欧人造板厂、根河人造板厂的资产、人员统一整合,组建产权多元化的根河板业公司,盘活资产6亿多元。整合重组后的根河板业公司,全年生产人造板17.1万立方米,实现利润1 325万元。经过近10个月的磋商与洽谈,与东莞玖龙纸业公司正式签署合资合同,组建国有林区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玖龙兴安浆纸(内蒙古)有限公司,规划分三期对富伦纸业公司的纸浆生产线进行技改扩能。这不仅解决富伦纸业技改扩能所遇到的资金困难,而且所有员工人随资产走,整体过渡到新的股份制企业,也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将森泰实业公司、绿宝实业公司、山野菜开发集团进行资产、人员整合,组建茏丰大兴安岭绿色产业开发公司。集团公司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将光明机械厂、伊图里河兴林公司两个多年亏损的围墙企业整体划拨给森源公司,人员实行带资分流,以资产置换职工身份,改造成股份制企业。本着先组建,后规范的原则,整合林区医疗资源,以林业总医院为核心,以根河职工医院、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精神病院、联合厂职工医院、呼伦贝尔仁爱康复医院为紧密层,组建全国林业系统和自治区首家医疗集团。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定,将根河电业局和大杨树供电所整体移交给自治区电力系统,联网后将降低林区电价成本,减少电价支出3 000万元左右。
【对外开放】
以扩大对俄罗斯开放为重点,积极开展赴俄采伐。至2003年底,林区各企业签订森林采伐加工合同20个,采伐木材21.3万立方米,加工板材1.2万立方米,过货木材16.8万立方米,板材1.02万立方米,卫生筷子3.2万箱,完成营业额562.7万美元。派出劳务1 034人次。与东莞玖龙公司合作对富伦纸业公司进行技改,一期工程引进资金9 000万元。制定《林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并与有关企业逐一落实招商引资任务。2003年,全年引进招商项目7个,引进资金11 37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37%。完成出口创汇609.8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81%,同比增长131.8%。
【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总投资848万元的满归航站机场建设项目。牙克石至伊图里河243公里三级油路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在自治区仅下达1 000万元投资计划的情况下,垫资修建牙克石至乌尔其汗42公里的路面,全线路基均已开工建设。总投资近1亿元的北部原始林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施工设计。集团公司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1 200万元专款,对栲胶公司换热站、供热网及林业党校、规划院、科研所、兴安小区等单位的供热系统进行改造。投入1 100万元专款,为各林业局职工医院购置专业设备,用于预防“非典”疫情。林区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职工工资】
2003年,集团公司将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下放到各企业,并确定最低增资幅度。各企业共拿出5 922万元为职工增加工资,平均增资幅度为10.5%。集团公司又拿出467.1万元,在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及公安系统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和增加工资。2003年全林区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已达6 291元,是历年来林区职工增资幅度最高的一年。
【公司大事】
1.5月5日,金河林业局因镇内居民区火灾引发森林大火,火灾由金河施业区烧入根河林业局施业区。经过13 000余名林业职工和森警官兵7昼夜的奋力扑救,于11日将林火扑灭。
2.5月7日,内蒙古林业总医院59名医护人员起程赴呼和浩特,支援首府抗”非典“一线。
3.8月9~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盛华仁来集团公司视察工作。
4.8月13~14日,全国香港人大代表团一行到根河板业集团公司视察,集团公司、林管局党政领导孙扎根、扎布陪同视察。
5.12月26日,内蒙古林业医疗集团举行揭匾庆典仪式,宣告内蒙古林业医疗集团正式成立。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扎布与呼伦贝尔市副市长斯琴共同为医疗集团揭匾。副书记刘振国主持庆典仪式。
(张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