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卷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苏远中(达斡尔族)
副书记:王建国
李茂龙
王万才
特并塔布(蒙古族纪委书记11月离任)
张喜明(纪委书记11月任职)
徐志明(挂职3月离任)
周建民(挂职7月任职)
常 委:刘凤英(女)
张玉玺
郭玉根
李文华
贾文广
郝来有
李红世
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好理
副主任:高玉贵
新文华(女蒙古族)
王正威
额尔登敖其尔(蒙古族)
旗 长:王建国
副旗长:杨秀梅(女)
苏社平
邢国俊
张振峰
苏木雅(蒙古族)
康胜军
严 俊
政协主席:刘效民
副主席:其木格(女蒙古族)
郭彦平
林 峰(蒙古族)
何忠荣
法院院长:王国瑞
检察院检察长:李学兵
武装部长:李红世
政 委:贾秀敏
【概况】乌拉特前旗位于巴彦淖尔盟东南部。地理位置在北纬40°28′~41°16′、东经108°11′~109°54′之间。东与包头毗邻,西与五原县相连,北与乌拉特中旗接壤,南至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和达拉特旗隔河相望。面积为7 476平方公里,旗政府设在西山咀镇。共辖8镇、2个苏木、8个乡,有行政村173个,村民小组741个。乌拉特前旗共有95 695户,总人口334 80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 753人,有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壮、锡伯、苗、土、彝、维吾尔等16个民族,其中蒙古族13 142人,占全旗总人口的3.9%,主要分布在牧区;回族1 955人,满族768人,汉族318 751人,主要分布在农区;其他民族188人。
【国民经济】2003年,乌拉特前旗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8.12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94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64亿元,同比增长39.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54亿元,同比增长4.8%。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38.4∶29.8∶31.8。财政收入完成21 695万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 789万元,同比增长9.6%。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6 093元,增加516元,同比增长9.3%,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 937元,增加271元,同比增长10.2%。
【农业】是年,乌拉特前旗面临黄河缺水、“非典”疫情和黄河大堤决口三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旗委政府依靠正确的领导,科学的决策,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稳定”的总目标,按照盟委、行署在年初提出的“开源增水、节流增效、养畜增收、加工增值”的十六字方针,调整农牧区经济的指导方针和思路,种植业内部调减高耗水作物,增加特色、节水农作物的种植,粮、经、草种植结构由上年的45.5∶48∶6.5,调整为42∶43∶15。全旗订单农业面积和绿色、特色农作物面积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75.7%和46.1%,结合畜牧养殖业的大发展,优质牧草面积达19.03万亩。
【畜牧业】2003年,牲畜总饲养量达到140万头(只),新增基础母羊19.6万只,奶牛3 952头,建奶站28个,饲草料种植40.1万亩。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达23%,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乌拉特前旗的林业工作按照因地造林、因害设防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行乔、灌、草相结合,骨、网、片相结合的原则,全年共完成造林总面积2.1万公顷,完成计划的100%。其中退耕还林工程0.8万公顷,退耕地造林0.4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0.4万公顷,天保工程0.6万公顷,日元贷款造林项目0.7万公顷,人工造林0.57万公顷,封育1 333.33公顷,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顺利通过区、盟两级的验收。
【税费改革】乌拉特前旗按照党中央农牧区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农牧区税费改革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旗农牧民在2002年人均减负64.5元的基础上,2003年又减少11.09元。
【工业】2003年全旗工业完成现价产值4.85亿元,可比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3亿元,可比增长25.5%;全部工业实现税金8 316万元,工业利用内外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百万元以上新、续、改、扩建重点项目47项。项目总投资35.6亿多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6.85亿元,其中乌拉特工业园区后山区在建项目25项,累计完成投资3.13亿元,前山区完成5项,累计投资4 270万元;中滩工业园区在建6项,累计完成投资4 760万元;其余11个项目集中在电力、化工、造纸、矿山建材业,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审批项目24项,环保投资达1 706.2万元,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企业关停巩固率达100%。进一步加强乌梁素海生态示范区等五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电力建设方面,按计划完成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全力支持配合抗旱打井工程,完成农田灌溉新增容量2 928千伏安。完成乌拉山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现已开始施工建设?;〉缌?部门在前旗后山工业园区、中滩园区和西山咀镇建设3座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为通讯建设投资2 000多万元,完成后山工矿区移动通讯和电信工程及西山咀小灵通工程,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9.8%。全年共发生两起生产性伤亡事故,煤炭行业实现近十年第一次零死亡。3月,哈登高速公路在旗境内开工建设。
【抗击“非典”】4月25日,长胜乡一村民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4月30日,西山咀水桐村一村民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经查实,两例非典病人均为在外感染而流入前旗。乌拉特前旗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治,成立“非典”防控指挥部,建立日报告、零报告、法人负责、首诊制、督查检查等制度,出台《乌拉特前旗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实施方案》和《乌拉特前旗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及《乌拉特前旗预防和控制实施细则》???/FONT>“非典”预防知识专题讲座、电视讲话、公告、紧急通报、防控知识宣传等多种栏目。成立由旗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流调控制组,各苏木乡镇、村社、行政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流调工作组,层层落实责任,动员全社会力量,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堵、拦、查、测、隔、治”相结合的办法,6项措施并用,全面流查。旗财政拿出100多万元用于“非典”药品、医疗器械、救护车辆等的购置工作。因措施得力,旗境内再无感染非典型肺炎。两例境外感染患者于5月初康复出院。
【关闭无证开采小矿井】6月,乌拉特前旗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煤矿专项整治总体要求,在第二个“全国安全日”活动之际,对境内大佘太镇乌兰胡同无烟煤矿区11个无证非法开采的小矿井按国家规定的“三不留、一毁闭”标准实施全面关闭。共炸毁矿井11个,拆除矿用房屋9处,并对采矿设备进行全面拆除。
【大型西汉墓葬】9月,乌拉特前旗卧羊台西南处发现1座大型西汉墓葬。墓葬由墓道、前后两室组成,墓道呈斜坡式,前室墓门高1.45米,门洞1.1米,全部由青砖砌成。墓室虽遭早期盗扰,但仍出土许多珍贵文物,有陶、铜、漆、器等几大类。对研究西汉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极有参考价值。
【黄河大河湾段决口】9月5日,乌拉特前旗黄河大河湾段决口,口门宽度最大时达54米,流量260立方米/秒,水深4米,共造成2个乡镇、13个自然村、1 724户、6 899人严重受灾,倒塌房屋10 344间,2 410间房屋由于洪水浸泡严重受损,先锋乡红卫小学和公庙子镇大田小学2所学校被淹,50间教室进水。洪水冲毁农田10.2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 638万元。当夜,旗直机关的1 200多名干部奔赴救灾一线,巴盟消防支队、武警支队和内蒙古军区派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前来支援。经军民80小时昼夜奋战,于9月9日凌晨4时30分堵复决口。灾情发生后,旗财政、盟民政局和自治区民政厅下拨紧急救灾款670万元,旗民政部门调运救灾物资发放灾区用于灾民安置,期间,旗、盟、区三级党政领导先后多次到灾区检查指导救灾工作,慰问受灾群众。
9月2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深入灾区检查救灾工作,慰问受灾群众。充分肯定盟、旗两级前一阶段工作部署及取得的成效,并指出要尽全力抓好三件事:一是解决好受灾群众过冬住房问题。二是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吃饭、医疗和学生上学等问题。三是解决好受灾群众的生产恢复问题,要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刘芳、郝霞)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苏远中(达斡尔族)
副书记:王建国
李茂龙
王万才
特并塔布(蒙古族纪委书记11月离任)
张喜明(纪委书记11月任职)
徐志明(挂职3月离任)
周建民(挂职7月任职)
常 委:刘凤英(女)
张玉玺
郭玉根
李文华
贾文广
郝来有
李红世
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好理
副主任:高玉贵
新文华(女蒙古族)
王正威
额尔登敖其尔(蒙古族)
旗 长:王建国
副旗长:杨秀梅(女)
苏社平
邢国俊
张振峰
苏木雅(蒙古族)
康胜军
严 俊
政协主席:刘效民
副主席:其木格(女蒙古族)
郭彦平
林 峰(蒙古族)
何忠荣
法院院长:王国瑞
检察院检察长:李学兵
武装部长:李红世
政 委:贾秀敏
【概况】乌拉特前旗位于巴彦淖尔盟东南部。地理位置在北纬40°28′~41°16′、东经108°11′~109°54′之间。东与包头毗邻,西与五原县相连,北与乌拉特中旗接壤,南至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和达拉特旗隔河相望。面积为7 476平方公里,旗政府设在西山咀镇。共辖8镇、2个苏木、8个乡,有行政村173个,村民小组741个。乌拉特前旗共有95 695户,总人口334 80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 753人,有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壮、锡伯、苗、土、彝、维吾尔等16个民族,其中蒙古族13 142人,占全旗总人口的3.9%,主要分布在牧区;回族1 955人,满族768人,汉族318 751人,主要分布在农区;其他民族188人。
【国民经济】2003年,乌拉特前旗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8.12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94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64亿元,同比增长39.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54亿元,同比增长4.8%。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38.4∶29.8∶31.8。财政收入完成21 695万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 789万元,同比增长9.6%。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6 093元,增加516元,同比增长9.3%,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 937元,增加271元,同比增长10.2%。
【农业】是年,乌拉特前旗面临黄河缺水、“非典”疫情和黄河大堤决口三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旗委政府依靠正确的领导,科学的决策,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稳定”的总目标,按照盟委、行署在年初提出的“开源增水、节流增效、养畜增收、加工增值”的十六字方针,调整农牧区经济的指导方针和思路,种植业内部调减高耗水作物,增加特色、节水农作物的种植,粮、经、草种植结构由上年的45.5∶48∶6.5,调整为42∶43∶15。全旗订单农业面积和绿色、特色农作物面积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75.7%和46.1%,结合畜牧养殖业的大发展,优质牧草面积达19.03万亩。
【畜牧业】2003年,牲畜总饲养量达到140万头(只),新增基础母羊19.6万只,奶牛3 952头,建奶站28个,饲草料种植40.1万亩。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达23%,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乌拉特前旗的林业工作按照因地造林、因害设防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行乔、灌、草相结合,骨、网、片相结合的原则,全年共完成造林总面积2.1万公顷,完成计划的100%。其中退耕还林工程0.8万公顷,退耕地造林0.4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0.4万公顷,天保工程0.6万公顷,日元贷款造林项目0.7万公顷,人工造林0.57万公顷,封育1 333.33公顷,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顺利通过区、盟两级的验收。
【税费改革】乌拉特前旗按照党中央农牧区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农牧区税费改革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旗农牧民在2002年人均减负64.5元的基础上,2003年又减少11.09元。
【工业】2003年全旗工业完成现价产值4.85亿元,可比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3亿元,可比增长25.5%;全部工业实现税金8 316万元,工业利用内外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百万元以上新、续、改、扩建重点项目47项。项目总投资35.6亿多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6.85亿元,其中乌拉特工业园区后山区在建项目25项,累计完成投资3.13亿元,前山区完成5项,累计投资4 270万元;中滩工业园区在建6项,累计完成投资4 760万元;其余11个项目集中在电力、化工、造纸、矿山建材业,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审批项目24项,环保投资达1 706.2万元,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企业关停巩固率达100%。进一步加强乌梁素海生态示范区等五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电力建设方面,按计划完成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全力支持配合抗旱打井工程,完成农田灌溉新增容量2 928千伏安。完成乌拉山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现已开始施工建设?;〉缌?部门在前旗后山工业园区、中滩园区和西山咀镇建设3座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为通讯建设投资2 000多万元,完成后山工矿区移动通讯和电信工程及西山咀小灵通工程,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9.8%。全年共发生两起生产性伤亡事故,煤炭行业实现近十年第一次零死亡。3月,哈登高速公路在旗境内开工建设。
【抗击“非典”】4月25日,长胜乡一村民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4月30日,西山咀水桐村一村民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经查实,两例非典病人均为在外感染而流入前旗。乌拉特前旗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治,成立“非典”防控指挥部,建立日报告、零报告、法人负责、首诊制、督查检查等制度,出台《乌拉特前旗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实施方案》和《乌拉特前旗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及《乌拉特前旗预防和控制实施细则》。开辟“非典”预防知识专题讲座、电视讲话、公告、紧急通报、防控知识宣传等多种栏目。成立由旗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流调控制组,各苏木乡镇、村社、行政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流调工作组,层层落实责任,动员全社会力量,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堵、拦、查、测、隔、治”相结合的办法,6项措施并用,全面流查。旗财政拿出100多万元用于“非典”药品、医疗器械、救护车辆等的购置工作。因措施得力,旗境内再无感染非典型肺炎。两例境外感染患者于5月初康复出院。
【关闭无证开采小矿井】6月,乌拉特前旗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煤矿专项整治总体要求,在第二个“全国安全日”活动之际,对境内大佘太镇乌兰胡同无烟煤矿区11个无证非法开采的小矿井按国家规定的“三不留、一毁闭”标准实施全面关闭。共炸毁矿井11个,拆除矿用房屋9处,并对采矿设备进行全面拆除。
【大型西汉墓葬】9月,乌拉特前旗卧羊台西南处发现1座大型西汉墓葬。墓葬由墓道、前后两室组成,墓道呈斜坡式,前室墓门高1.45米,门洞1.1米,全部由青砖砌成。墓室虽遭早期盗扰,但仍出土许多珍贵文物,有陶、铜、漆、器等几大类。对研究西汉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极有参考价值。
【黄河大河湾段决口】9月5日,乌拉特前旗黄河大河湾段决口,口门宽度最大时达54米,流量260立方米/秒,水深4米,共造成2个乡镇、13个自然村、1 724户、6 899人严重受灾,倒塌房屋10 344间,2 410间房屋由于洪水浸泡严重受损,先锋乡红卫小学和公庙子镇大田小学2所学校被淹,50间教室进水。洪水冲毁农田10.2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 638万元。当夜,旗直机关的1 200多名干部奔赴救灾一线,巴盟消防支队、武警支队和内蒙古军区派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前来支援。经军民80小时昼夜奋战,于9月9日凌晨4时30分堵复决口。灾情发生后,旗财政、盟民政局和自治区民政厅下拨紧急救灾款670万元,旗民政部门调运救灾物资发放灾区用于灾民安置,期间,旗、盟、区三级党政领导先后多次到灾区检查指导救灾工作,慰问受灾群众。
9月2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深入灾区检查救灾工作,慰问受灾群众。充分肯定盟、旗两级前一阶段工作部署及取得的成效,并指出要尽全力抓好三件事:一是解决好受灾群众过冬住房问题。二是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吃饭、医疗和学生上学等问题。三是解决好受灾群众的生产恢复问题,要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刘芳、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