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卷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奇福海(蒙古族)
副书记: 韩建民
李丹夫
常 委:奇福海(蒙古族)
李文秀
张 伟
韩建民
李丹夫
金埃云(蒙古族)
王建生
王永升
郭振新(政法委书记)
王秀莲(女)
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建中(蒙古族)
副主任:高玉福
吴 贵
杨培明
区 长:李文秀
副区长:金埃云(蒙古族)
张宏伟
刘福源
韩文林
杨占明
杨建伟
政协主席:郭树泽
副主席:白 玉
法院院长:安 军
检察院检察长:张家豪
武装部长:王建生
政 委:赵万喜
【概况】包头市九原区位于阴山南麓、黄河北岸,环绕北疆重工业城市—草原钢城包头。东接土默特右旗,西连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全区辖7个镇、3个乡、1个苏木。总面积1 85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57万公顷,总人口28.3万人。境内有210国道、110国道、呼包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和市内多条主干道,京包、包兰、包神、包白铁路贯穿全境。
2003年,九原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大胆构筑,克服“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至2003年底,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48.3亿元,同比增长31.6%;工业增加值完成24.2亿元,占全区GDP的50%以上;农牧业增加值达16.49亿元,比1998年增长57.9%;招商引资13亿元,同比增长91.2%,其中引进自治区外资金4.1亿元,引进外资26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51.9%,其中完成工业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70.1%;财政收入完成30 588万元,同比增长58.8%,比上年纯增11 330万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9 200元(全区干部职工人均增加地方性工资1 000元),同比增长4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 200元,同比增长19.5%,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年教育投资2 640万元,极大地改善办学条件??平淌痉断钅客乒?8个,2001、2003年两次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城镇居民最低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100%和88%。全区人口出生率为9.47‰,同比下降1‰,自然增长率为5.9‰,同比下降0.73‰。九原区连续五年被自治区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区,被包头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旗县工业总量第一名。
【“一网三圈”发展战略】2003年,九原区制定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人文优势,实施大引大联战略,构筑三个经济发展圈?;钒志梅⒄谷Α⒒方煌ǜ上呔梅⒄谷?、环市区经济发展圈。做大做强冶金、稀土、流通、制酒业、生物制药、建材六大产业,打造一批国内自治区领先企业。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繁荣煤炭、农贸、农机汽配、现代仓储四大专业市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自治区经济强区步伐。根据总体思路,九原区构筑“一网三圈”经济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一网”指在包头市外围构筑一个环市生态经济网,为全市构筑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具体包括两条生态线(沿大青山生态线、沿黄河生态线)和两个生态经济基地(乌拉山绿色食品基地、大青山绿色食品基地)。“三圈”指,一是“环包钢经济发展圈”。利用环包钢地区易与包钢结成互生共利网络,具有广阔的工业用地,便捷的工业用水且地处下风向,不易污染市区等优势,延伸覆盖阿嘎如泰苏木、哈业脑包乡、哈林格尔镇3个苏木乡镇35个行政村,进行钢铁、稀土、电力、建材、化工等大项目,打造包头又一重化工业基地。二是“环交通干线经济发展圈”。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发展现代物流业,全力构造石油销售、农贸、农机汽配、物流配送、煤炭储运五大专业市场,使之成为国家西部极具活力的经济贸易区。年底,沿南绕城线和包兰铁路线已建成六大煤炭物流市场,年运销煤炭3 500万吨。沿110国道与建华路交叉处正在规划汽车城。三是“环市区经济发展圈”。以服务城区为目标,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的绿色产业,逐步将其融入城市整体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工业园区】2003年,全区完成工业总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70.1%;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综合效益指数达到90,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共引进资金35亿元,同比增长75%。引进项目41项,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8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筹划实施61个工业重点项目,已有38个项目竣工投产,累计完成投资14.3亿元。“钢铁双300万吨”工程全面铺开,已形成年产50万吨钢、80万吨铁的生产规模;总投资200亿元的华电4×60万千瓦+2×100万千瓦包头发电项目、投资52亿元的蒙电4×30万千瓦东恒热电项目和科华稀土4万吨稀土原矿酸洗清洁焙烧项目等一批重量级的长线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投资52亿元的包头一电4×30万千瓦天然气调峰电厂,投资116亿元的蒙电4×60万千瓦包头发电项目,投资2.5亿元的冀东水泥15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及10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完成选址和项目评审;中国远望4×60万千瓦电厂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成功落地,为迅速提升九原区总体实力奠定雄厚基础。区委、区政府根据工业园区建设及国家发展工业园区的政策,全面整合原有的13个工业园区的资源要素,规划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九原工业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4 700万元,实施公路、铁路专用线、110千伏变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被自治区列入全区2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成为包头市继稀土高新区之后的第二个享受地级审批权及电力、土地、税收优惠政策的工业开发区。至2003年底,全区入园投产企业达328家,其中千万元以上大型企业28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2亿元,同比增长36%。
【农业】2003年,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明显,农牧业综合效益大幅提高。农业总产值达10.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5%,同比增长17.2%。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78%,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饲比例由1998年的40∶40∶20调整为18∶31∶51。特别是奶牛养殖对调整农业结构、农牧民增收起到非常大的拉动作用,全区奶牛总量达6.4万头,农牧民从奶牛养殖及相关产业中人均增收680元。全区饲草料种植面积达6.27万公顷,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1 333.33公顷。反季节瓜果、花卉种植面积达1.33万公顷。全年蔬菜商品量完成26.86万吨;粮食总产量完成5.75万吨;水产品产量完成2 077吨;水果产量完成6 350吨;肉类产量完成8 000吨;禽蛋产量完成6 500吨;牛奶产量完成15.5万吨。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5 466.67公顷;水保治理面积666.67公顷。全区农牧业增加值完成6.49亿元,比1998年增长57.9%。
【再就业】2003年,九原区全年共实现就业人数1 6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 468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 911人,培训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 513人;已认定现在新办商贸或服务企业50户;安置持“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160人;建成劳动社会保障平台“六到位”标准6户;区财政投资280万元建设劳动力市场、社区平台等;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贷款18户,共发放贷款56万元。
【“村村通”工程】2003年,九原区在2000年全区实现“乡乡通油路”的基础上,又投资6 800万元修建村级公路40条,总里程96公里,筑路面积达55万平方公里,使全区93%以上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年底,全区已有新建改建公路169条,公路建设里程576公里,形成以110国道、210国道、呼包高速公路等国有干线为骨架,包头市南北环线等市县公路为依托,109条乡村道路为脉络,纵横南北,连贯城乡的公路网,成为全自治区乃至中西部12个省市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的旗县区。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03年,九原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总任务133.33公顷,其中退耕造林66.67公顷,荒山荒地造林66.67公顷,工程分布在九原区兴胜镇和莎木佳镇2个镇3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计161户退耕户。至年底,全区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作业面积133.33公顷,核实面积133.33公顷,核实率100%,合格面积132.07公顷,补植面积1.27公顷。其中退耕造林面积合格65.87公顷,补植面积0.8公顷;荒山荒地造林合格面积66.2公顷,补植0.47公顷。主要造林树种为榆树、柳树、山杏、杨树、沙棘、柠条、油松等。
【为群众办十件实事】2003年,九原区为群众办十件实事。
1.完成锦湖花园小区建设工程。
2.完成特色食品一条街和再就业基地建设工程。
3.实施哈屯高勒一期和健康小游园建设工程。
4.完成三艮才和三岔口险工治理工程。
5.修建51条等级公路。
6.实施666.67公顷中低产田改造和1 533.33公顷优质饲草料项目。
7.完成6项人畜饮水工程和12个村的扶贫工程。
8.实施红天宇稀土厂等十家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
9.建成计划生育指导站业务大楼。
10.完成哈业胡同中学教学楼和33中、46中、哈林格尔中学、共青中学、11中等学校的公寓楼建设工程。
【区大事】
1. 2月,九原区拨款1 444万元重奖为全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2. 3月1日,九原区首次实行婚姻集中登记制度,推行婚姻集中登记,微机联网,统一管理。
3.4月,九原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村顺利通过自治区扶贫办的全面验收,名列包头第二。
4.4月,九原区按照“开发与?;げ⒅?,开源与节流并举”的原则,率先对兴胜镇砂石场一矿、二矿的采矿权进行公开拍卖,共拍得78.5万元。
5.3月,九原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6.3月26日,九原区黄金小区被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授予“交通安全社区”,成为全国受表彰的12个“交通安全社区”之一。
7.6月,九原区面向全自治区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经过严格考核后,11名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8.8月17日,九原区和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首期1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及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框架协议书。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预计年实现产值2.6亿元,利税4 160万元。
9.12月,九原区司法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楼模范县区司法局”称号。
2003年九原区先进人物名录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获奖情况 |
陈志勇 |
男 |
汉 |
2003年8月被中组委评为全国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 |
段凤霞 |
女 |
蒙古 |
2003年12月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绿色奖章 |
李文秀 |
男 |
汉 |
2003年7月被自治区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
韩文林 |
男 |
汉 |
2003年7月被自治区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
王 栋 |
男 |
汉 |
2003年4月被自治区高等法院评为“严打”先进个人 |
杨培明 |
男 |
汉 |
2003年7月被自治区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
冯长忠 |
男 |
汉 |
2003年7月被自治区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
张志强 |
男 |
汉 |
2003年8月被自治区检察院评为“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工作者 |
范云峰 |
男 |
汉 |
2003年12月被自治区档案局评为全区档案工作先进个人 |
周正中 |
男 |
汉 |
2003年12月被自治区政府、交通厅评为“农村公路建设”先进个人 |
文 昌 |
男 |
汉 |
2003年8月被自治区团委评为“自治区乡村青年文化节”先进个人 |
田海清 |
男 |
汉 |
2003年11月被自治区厂务公开领导小组评为全区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工作者 |
郭俊斌 |
男 |
汉 |
2003年12月被自治区政府办、人事厅、方志办授予地方志工作嘉奖 |
王立杰 |
女 |
汉 |
2003年12月被自治区政府办、人事厅、方志办授予地方志工作三等奖 |
(王立杰)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奇福海(蒙古族)
副书记: 韩建民
李丹夫
常 委:奇福海(蒙古族)
李文秀
张 伟
韩建民
李丹夫
金埃云(蒙古族)
王建生
王永升
郭振新(政法委书记)
王秀莲(女)
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建中(蒙古族)
副主任:高玉福
吴 贵
杨培明
区 长:李文秀
副区长:金埃云(蒙古族)
张宏伟
刘福源
韩文林
杨占明
杨建伟
政协主席:郭树泽
副主席:白 玉
法院院长:安 军
检察院检察长:张家豪
武装部长:王建生
政 委:赵万喜
【概况】包头市九原区位于阴山南麓、黄河北岸,环绕北疆重工业城市—草原钢城包头。东接土默特右旗,西连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全区辖7个镇、3个乡、1个苏木。总面积1 85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57万公顷,总人口28.3万人。境内有210国道、110国道、呼包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和市内多条主干道,京包、包兰、包神、包白铁路贯穿全境。
2003年,九原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大胆构筑,克服“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至2003年底,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48.3亿元,同比增长31.6%;工业增加值完成24.2亿元,占全区GDP的50%以上;农牧业增加值达16.49亿元,比1998年增长57.9%;招商引资13亿元,同比增长91.2%,其中引进自治区外资金4.1亿元,引进外资26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51.9%,其中完成工业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70.1%;财政收入完成30 588万元,同比增长58.8%,比上年纯增11 330万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9 200元(全区干部职工人均增加地方性工资1 000元),同比增长4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 200元,同比增长19.5%,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年教育投资2 640万元,极大地改善办学条件。科教示范项目推广28个,2001、2003年两次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城镇居民最低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100%和88%。全区人口出生率为9.47‰,同比下降1‰,自然增长率为5.9‰,同比下降0.73‰。九原区连续五年被自治区评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区,被包头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旗县工业总量第一名。
【“一网三圈”发展战略】2003年,九原区制定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人文优势,实施大引大联战略,构筑三个经济发展圈?;钒志梅⒄谷?、环交通干线经济发展圈、环市区经济发展圈。做大做强冶金、稀土、流通、制酒业、生物制药、建材六大产业,打造一批国内自治区领先企业。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繁荣煤炭、农贸、农机汽配、现代仓储四大专业市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自治区经济强区步伐。根据总体思路,九原区构筑“一网三圈”经济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一网”指在包头市外围构筑一个环市生态经济网,为全市构筑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具体包括两条生态线(沿大青山生态线、沿黄河生态线)和两个生态经济基地(乌拉山绿色食品基地、大青山绿色食品基地)。“三圈”指,一是“环包钢经济发展圈”。利用环包钢地区易与包钢结成互生共利网络,具有广阔的工业用地,便捷的工业用水且地处下风向,不易污染市区等优势,延伸覆盖阿嘎如泰苏木、哈业脑包乡、哈林格尔镇3个苏木乡镇35个行政村,进行钢铁、稀土、电力、建材、化工等大项目,打造包头又一重化工业基地。二是“环交通干线经济发展圈”。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发展现代物流业,全力构造石油销售、农贸、农机汽配、物流配送、煤炭储运五大专业市场,使之成为国家西部极具活力的经济贸易区。年底,沿南绕城线和包兰铁路线已建成六大煤炭物流市场,年运销煤炭3 500万吨。沿110国道与建华路交叉处正在规划汽车城。三是“环市区经济发展圈”。以服务城区为目标,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的绿色产业,逐步将其融入城市整体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工业园区】2003年,全区完成工业总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70.1%;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综合效益指数达到90,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共引进资金35亿元,同比增长75%。引进项目41项,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8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筹划实施61个工业重点项目,已有38个项目竣工投产,累计完成投资14.3亿元。“钢铁双300万吨”工程全面铺开,已形成年产50万吨钢、80万吨铁的生产规模;总投资200亿元的华电4×60万千瓦+2×100万千瓦包头发电项目、投资52亿元的蒙电4×30万千瓦东恒热电项目和科华稀土4万吨稀土原矿酸洗清洁焙烧项目等一批重量级的长线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投资52亿元的包头一电4×30万千瓦天然气调峰电厂,投资116亿元的蒙电4×60万千瓦包头发电项目,投资2.5亿元的冀东水泥15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及10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完成选址和项目评审;中国远望4×60万千瓦电厂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成功落地,为迅速提升九原区总体实力奠定雄厚基础。区委、区政府根据工业园区建设及国家发展工业园区的政策,全面整合原有的13个工业园区的资源要素,规划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九原工业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4 700万元,实施公路、铁路专用线、110千伏变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被自治区列入全区2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成为包头市继稀土高新区之后的第二个享受地级审批权及电力、土地、税收优惠政策的工业开发区。至2003年底,全区入园投产企业达328家,其中千万元以上大型企业28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2亿元,同比增长36%。
【农业】2003年,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明显,农牧业综合效益大幅提高。农业总产值达10.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5%,同比增长17.2%。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78%,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饲比例由1998年的40∶40∶20调整为18∶31∶51。特别是奶牛养殖对调整农业结构、农牧民增收起到非常大的拉动作用,全区奶牛总量达6.4万头,农牧民从奶牛养殖及相关产业中人均增收680元。全区饲草料种植面积达6.27万公顷,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1 333.33公顷。反季节瓜果、花卉种植面积达1.33万公顷。全年蔬菜商品量完成26.86万吨;粮食总产量完成5.75万吨;水产品产量完成2 077吨;水果产量完成6 350吨;肉类产量完成8 000吨;禽蛋产量完成6 500吨;牛奶产量完成15.5万吨。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5 466.67公顷;水保治理面积666.67公顷。全区农牧业增加值完成6.49亿元,比1998年增长57.9%。
【再就业】2003年,九原区全年共实现就业人数1 6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 468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 911人,培训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 513人;已认定现在新办商贸或服务企业50户;安置持“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160人;建成劳动社会保障平台“六到位”标准6户;区财政投资280万元建设劳动力市场、社区平台等;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贷款18户,共发放贷款56万元。
【“村村通”工程】2003年,九原区在2000年全区实现“乡乡通油路”的基础上,又投资6 800万元修建村级公路40条,总里程96公里,筑路面积达55万平方公里,使全区93%以上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年底,全区已有新建改建公路169条,公路建设里程576公里,形成以110国道、210国道、呼包高速公路等国有干线为骨架,包头市南北环线等市县公路为依托,109条乡村道路为脉络,纵横南北,连贯城乡的公路网,成为全自治区乃至中西部12个省市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的旗县区。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03年,九原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总任务133.33公顷,其中退耕造林66.67公顷,荒山荒地造林66.67公顷,工程分布在九原区兴胜镇和莎木佳镇2个镇3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计161户退耕户。至年底,全区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作业面积133.33公顷,核实面积133.33公顷,核实率100%,合格面积132.07公顷,补植面积1.27公顷。其中退耕造林面积合格65.87公顷,补植面积0.8公顷;荒山荒地造林合格面积66.2公顷,补植0.47公顷。主要造林树种为榆树、柳树、山杏、杨树、沙棘、柠条、油松等。
【为群众办十件实事】2003年,九原区为群众办十件实事。
1.完成锦湖花园小区建设工程。
2.完成特色食品一条街和再就业基地建设工程。
3.实施哈屯高勒一期和健康小游园建设工程。
4.完成三艮才和三岔口险工治理工程。
5.修建51条等级公路。
6.实施666.67公顷中低产田改造和1 533.33公顷优质饲草料项目。
7.完成6项人畜饮水工程和12个村的扶贫工程。
8.实施红天宇稀土厂等十家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
9.建成计划生育指导站业务大楼。
10.完成哈业胡同中学教学楼和33中、46中、哈林格尔中学、共青中学、11中等学校的公寓楼建设工程。
【区大事】
1. 2月,九原区拨款1 444万元重奖为全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2. 3月1日,九原区首次实行婚姻集中登记制度,推行婚姻集中登记,微机联网,统一管理。
3.4月,九原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村顺利通过自治区扶贫办的全面验收,名列包头第二。
4.4月,九原区按照“开发与?;げ⒅兀从虢诹鞑⒕?/FONT>”的原则,率先对兴胜镇砂石场一矿、二矿的采矿权进行公开拍卖,共拍得78.5万元。
5.3月,九原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6.3月26日,九原区黄金小区被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授予“交通安全社区”,成为全国受表彰的12个“交通安全社区”之一。
7.6月,九原区面向全自治区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经过严格考核后,11名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8.8月17日,九原区和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首期1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及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框架协议书。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预计年实现产值2.6亿元,利税4 160万元。
9.12月,九原区司法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楼模范县区司法局”称号。
2003年九原区先进人物名录
姓名 |
性别 |
民族 |
获奖情况 |
陈志勇 |
男 |
汉 |
2003年8月被中组委评为全国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 |
段凤霞 |
女 |
蒙古 |
2003年12月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绿色奖章 |
李文秀 |
男 |
汉 |
2003年7月被自治区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
韩文林 |
男 |
汉 |
2003年7月被自治区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
王 栋 |
男 |
汉 |
2003年4月被自治区高等法院评为“严打”先进个人 |
杨培明 |
男 |
汉 |
2003年7月被自治区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
冯长忠 |
男 |
汉 |
2003年7月被自治区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
张志强 |
男 |
汉 |
2003年8月被自治区检察院评为“严打整治斗争”先进工作者 |
范云峰 |
男 |
汉 |
2003年12月被自治区档案局评为全区档案工作先进个人 |
周正中 |
男 |
汉 |
2003年12月被自治区政府、交通厅评为“农村公路建设”先进个人 |
文 昌 |
男 |
汉 |
2003年8月被自治区团委评为“自治区乡村青年文化节”先进个人 |
田海清 |
男 |
汉 |
2003年11月被自治区厂务公开领导小组评为全区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工作者 |
郭俊斌 |
男 |
汉 |
2003年12月被自治区政府办、人事厅、方志办授予地方志工作嘉奖 |
王立杰 |
女 |
汉 |
2003年12月被自治区政府办、人事厅、方志办授予地方志工作三等奖 |
(王立杰)